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2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601篇
林业   1628篇
农学   1301篇
基础科学   1442篇
  971篇
综合类   11521篇
农作物   855篇
水产渔业   1020篇
畜牧兽医   8169篇
园艺   1664篇
植物保护   1170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610篇
  2016年   707篇
  2015年   748篇
  2014年   1371篇
  2013年   1425篇
  2012年   1815篇
  2011年   1719篇
  2010年   1498篇
  2009年   1613篇
  2008年   2434篇
  2007年   2036篇
  2006年   1497篇
  2005年   1576篇
  2004年   1180篇
  2003年   1284篇
  2002年   1029篇
  2001年   931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7篇
  1965年   1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2篇
  195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氮循环在生物地球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氮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生物驱动的氮素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不同形式氮的同位素效应。为更好地了解和溯源氮循环过程,本文从氮循环的物质通量、微生物作用及氮同位素效应等角度进行系统地论述,并对氧化亚氮 (N2O) 分子内的特异同位素值区分微生物过程做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人为固氮是环境中活性氮增加的主要原因,也进一步促进了氮素转化的各个环节。通过解析氮素循环中微生物过程的形成机理和评估每个过程的同位素效应,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和氮素同位素效应的内在联系提供依据,对阐明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驱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两者的结合也为解决自然条件下氮素转化各过程的溯源难题指明了方向,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并在揭示氮素转化机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长江流域滩地是我国钉螺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近些年我国大力实施的林业血防工程通过滩地营造人工杨树林,使得钉螺原有孳生地的多种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显著减少了钉螺种群的分布空间,从而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国内外在滩地造林后单一要素改变对钉螺的影响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有关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对钉螺分布的交互作用还未有深入探索,对钉螺孳生产生抑制作用的关键要素尚不明确。文中综述了滩地造林后林下的草本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光照、地温等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对钉螺生存的不利影响,总结了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3.
孙建华 《热带林业》2013,41(1):8-10
文章介绍了海南儋州林业资源及林业发展现状,并从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村容整洁、推动农村民主管理等方面详述了林业在儋州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发挥林业重要作用的具体措施,以期加快儋州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94.
《绿色天府》2020,(2):1-1
问:新冠状病毒在普通环境中能存活多久?答:病毒只能存活于生物体细胞内,室温情况下基本不能存活。问:专家说,这个病毒在56℃水中30分钟灭活。100℃开水中,多久灭活?答:病毒仅在动物体内存活,体外不能存活,所以物品不用煮。问:病毒离开了人体,在日常物品比如门把手、手机上,还能存活多久?病毒离开活体,北方零下10度的低温会死吗?答:该病毒不是消化道传播的,摸了门把手、手机,不去抠鼻子、摸眼睛就行,病毒离开人体不能存活。问:家里有84消毒液,也有酒精,请问该怎么用?答:84消毒液、酒精对大部分细菌等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是病毒离开人体不能存活,用84消毒液、酒精等消毒剂擦地擦物品其实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95.
化学农药在农业有害生物控制中的作用及科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化学农药在农业有害生物控制中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副作用,并阐述了如何科学使用农药以减轻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0前言发现氯化钠能引起动物中毒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发现的是猪的氯化钠中毒,如:英国文献中提到法国兽医MAdam(1856)第1次报道猪的氯化钠中毒,以后在文献中陆续见到大量的自然病例和实验事例,确认为氯化钠中毒的动物不仅有猪,还有家禽、牛、马等。鸡味觉较差,而且肾小球滤  相似文献   
997.
薛壮壮  冯童禹  王超  沈仁芳 《土壤》2022,54(4):733-739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酸性红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的影响,调查了酸性红壤4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玉米、花生和大豆)下非根际和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构。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AMF群落优势属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Paraglomus)的相对丰度,但是根际作用影响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而非根际作用显著影响了AMF群落香农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其中大豆地表现出最低的香农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根际作用都显著影响AMF群落组成结构,但是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强度明显高于根际作用。球囊霉属主要解释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AMF群落组成差异。土壤p H是影响土壤AMF群落结构的最关键因子。因此,土地利用方式比根际作用表现出对酸性红壤AMF群落更大的影响,展现了土地利用变化在影响土壤AMF群落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二联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宿主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方法】以42 d SPF级雌性昆明鼠为试验材料,以基础日粮为对照组(N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EM益生菌(EM组)、枯草芽孢杆菌(Bac组)、乳酸杆菌(Lac组),在试验1和14 d,分别对小鼠免疫PEDV—PDCoV二联灭活疫苗,检测分析7,14,21,28 d小鼠血液中PEDV和PDCoV的中和抗体与血清免疫因子水平,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差异,以及肠上皮细胞绒毛、隐窝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NC组)相比,饲喂不同益生菌小鼠血清中PEDV和PDCoV的中和抗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EM组小鼠血清中PEDV和PDCoV的中和抗体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2)血清免疫因子表达量分析发现,EM组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IL-1β、IL-5、IL-6、IL-10、CXCL1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NC组(P<0.01);(3)肠道形态结果显示,益生菌试验组回肠绒毛长度均显著大于NC组(P<...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究溶磷解钾真菌黑曲霉Z8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的促生长作用,测定了接种黑曲霉Z8后大豆种子与幼苗生物量、生理效应、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Z8对大豆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但可增加大豆芽的生物量,其中K3处理组总体效果较好;不同浓度菌液对大豆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当菌液浓度为1.0%时,株高、鲜质量、干质量、根长增加,且大豆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高,此时根尖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加,表明有最佳的生长潜力;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接种黑曲霉Z8可显著提高大豆幼苗的株高(19.44%~33.47%)、根长(19.95%~33.50%)、鲜质量(26.67%~86.67%)、干质量(25.00%~87.50%)、可溶性糖(31.67%~47.83%)、可溶性蛋白(21.70%~35.86%)含量,不同处理接菌使大豆植株叶绿素(T4>T3>T2>T1>CK)、超氧化物歧化酶(T4>T3>T1>T2>CK)、过氧化氢酶(T4>T3>T2>T1>CK)、过氧化物酶(T4>T2>T3>T1>C...  相似文献   
1000.
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义及优势,并根据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多方位服务所作的实践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