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59篇 |
免费 | 602篇 |
国内免费 | 126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07篇 |
农学 | 541篇 |
基础科学 | 93篇 |
315篇 | |
综合类 | 6756篇 |
农作物 | 271篇 |
水产渔业 | 1058篇 |
畜牧兽医 | 21456篇 |
园艺 | 818篇 |
植物保护 | 10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88篇 |
2023年 | 642篇 |
2022年 | 770篇 |
2021年 | 835篇 |
2020年 | 874篇 |
2019年 | 865篇 |
2018年 | 311篇 |
2017年 | 632篇 |
2016年 | 727篇 |
2015年 | 847篇 |
2014年 | 1572篇 |
2013年 | 1520篇 |
2012年 | 2351篇 |
2011年 | 2342篇 |
2010年 | 1971篇 |
2009年 | 2263篇 |
2008年 | 2106篇 |
2007年 | 1839篇 |
2006年 | 1543篇 |
2005年 | 1374篇 |
2004年 | 922篇 |
2003年 | 712篇 |
2002年 | 523篇 |
2001年 | 543篇 |
2000年 | 438篇 |
1999年 | 444篇 |
1998年 | 391篇 |
1997年 | 370篇 |
1996年 | 349篇 |
1995年 | 340篇 |
1994年 | 340篇 |
1993年 | 330篇 |
1992年 | 311篇 |
1991年 | 263篇 |
1990年 | 227篇 |
1989年 | 229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5年 | 6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蚕豆染色病毒(Broad bean stain virus,BB-SV)属豇豆花叶病毒组,粒体为等轴多面体,直径25—28nm;自然发生于蚕豆(Vicia faba)、小扁豆(Lens esculenta)、豌豆(Pisum satium)和车轴草属(Trifolium spp.);人工接种侵染4科21属50种植物,其中豆科有17属36种,传毒介体为豆长喙象甲(Apion vorax)和豌豆根瘤象(Sitona tineatus)等4种象甲,以前者为最主要;病株花粉可通过授粉将病毒传至健株种子;远距离则通过种子传毒,种传寄主有 相似文献
52.
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常然害农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防治病害的最有效措施是抗病育种。生产技术的发展给抗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3.
通过罩笼接虫和自然开放式状态下试验,对不同播期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了比较,明确了玉米敏感叶龄为可见叶9叶以下,展开叶为6叶以下,研究证实,将田间灰飞虱转移迁入高峰期与玉米敏感叶龄期错开,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春玉米播期4月10-15日,夏玉米在6月10-15日,能显著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54.
中国的黄瓜品种TMG—1(“台春牟瓜”——译音)的一个单株选系是抗短蔓西葫芦黄色花叶病毒ZYMV的抗源材料.与黄瓜感病品种Marketer或Marketmore76的杂交F_1、F_2和回交群体间的抗性分离表明,该抗性为隐性单基因所制约,记为zym。 相似文献
55.
玉米矮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线状,大小750nm×12~15nm,在电镜下观察病组织切片有风轮状内含体。体外保毒期为24h,致死温度55~60℃,稀释限点1000~2000倍。病株组织里的病毒在超低温冰箱保存5年后,仍具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5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20日龄以内的雏鸭,鸭多表现缩颈、头颈后仰,剖检肝脏肿大、有出血点。常年发生,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西结合诊治数起病例,获得较好效果,现将其中一起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我区某猪场于2005年3-4月发生了以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1.5~42.O℃.四肢、背、腹下、尾等部位皮肤有出血斑.发病快.死亡率高为特点的疾病。经临床检查、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此次疫情确诊为猪瘟病毒、链球菌、绿脓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59.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排泄物、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空气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本病传播迅速,几天内可以波及全群。1周龄仔猪几乎100%发病和死亡,日龄增大死亡率逐渐下降。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一般治疗方法是运用抗生素药,如磺胺类和氨基甙类抗生素,但疗效不明显,时间长,治疗成本高,许多养猪户因此丧失信心而放弃治疗,经济损失重。笔者通过9年的临床探索,总结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先后治疗病猪128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