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93篇
  15篇
综合类   363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不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生产首位。长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基本靠人工栽插,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2.
根据江苏省盐都县的土壤气候条件,在武运粳8号高产栽培中,选择合理的栽插密度,有利于适时够苗,减少无效分蘖,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改善中后期群体条件,培育壮秆大穗,提高抗逆性,增加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协调库、源关系,是构造武运粳8号高产群体的重要条件和有效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3.
六安市金安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自2004年以来,一年一个脚印,发展迅速,现全区插秧机保有量298台,2010年机插秧面积93870亩,占全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35%,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罗海彬 《作物杂志》1999,15(4):35-36
在原来麦稻两熟基础上插播一季玉米,突破传统的栽培模式,深度开发利用气候、土壤资源,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全年粮食总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试验田设在南充农校农学专业实习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属灰棕紫泥潮土,肥力...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作有机稻生产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3年在江苏省江阴市开展了稻鸭共作有机稻生产与鸭子安全放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栽插密度是稻鸭共作有机稻取得高产的关键;40.0℃是稻田鸭子生存的极限高温,在36.0℃~38.5℃的连续高温条件下,通过灌20 cm左右的深水层,并采用边灌边排的方法可有效防止鸭子中暑死亡;将两块稻田隔成一个围养单元,通过两块稻田轮流搁田的方法可有效解决水稻中后期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9 ̄36株/m^2 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关,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 ̄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  相似文献   
7.
栽插密度及方式对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为材料,通过3种不同栽插密度及方式来构建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群体结构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密度(2.7×105穴/hm2)和栽插方式(宽行窄株)有利于杂交水稻组合“红莲优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密度和栽插方式主要影响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个体光合速率和群体内部光环境,对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杂交晚稻天丰优101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与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以每亩栽插8万~10万基本苗,施纯氮量12.5~14 kg/亩,肥料运筹按基肥:分蘖:穗肥4:3:3为佳.  相似文献   
9.
2002-2004年对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制种田中不同父母本行比及播期、栽插密度与激素用量对其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协优9019适宜的播种期及播差期为:在江淮之间,父本5月7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为27d,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父母本行比宜采用2∶14;母本栽插密度采用13.3cm×13.3cm,激素"920"的用量控制在210g/hm2左右,以达到协调群体结构,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淮稻1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淮稻14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纯氮225kg/hm~2条件下淮稻14号产量最高为9727.5kg/hm~2;不同栽插密度下淮稻14号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对淮稻14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受试条件下,淮稻14号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30×104points/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