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86篇 |
基础科学 | 93篇 |
15篇 | |
综合类 | 363篇 |
农作物 | 60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不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生产首位。长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基本靠人工栽插,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2.
3.
熊海安 《新农村(黑龙江)》2011,(9):196-196
六安市金安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自2004年以来,一年一个脚印,发展迅速,现全区插秧机保有量298台,2010年机插秧面积93870亩,占全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35%,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在原来麦稻两熟基础上插播一季玉米,突破传统的栽培模式,深度开发利用气候、土壤资源,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全年粮食总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试验田设在南充农校农学专业实习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属灰棕紫泥潮土,肥力... 相似文献
5.
6.
通过设置9 ̄36株/m^2 10个水平的栽插密度试验,探讨了群体密度对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粒数则相关,产量(Y)与栽插密度(X)满足Y=X/3.306+5.986×10^6×X^1.223726方程,产量在密度12 ̄30株/m^2范围内差异不显,说明亚种间杂交稻Ⅱ优162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单株分蘖数和成穗率随着群体增大而降 相似文献
7.
栽插密度及方式对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为材料,通过3种不同栽插密度及方式来构建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群体结构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密度(2.7×105穴/hm2)和栽插方式(宽行窄株)有利于杂交水稻组合“红莲优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密度和栽插方式主要影响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个体光合速率和群体内部光环境,对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8.
9.
10.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淮稻1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淮稻14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纯氮225kg/hm~2条件下淮稻14号产量最高为9727.5kg/hm~2;不同栽插密度下淮稻14号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对淮稻14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受试条件下,淮稻14号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30×104points/h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