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1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922篇
林业   1245篇
农学   1063篇
基础科学   683篇
  1390篇
综合类   8638篇
农作物   799篇
水产渔业   795篇
畜牧兽医   4886篇
园艺   2844篇
植物保护   436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59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544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523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882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1088篇
  2011年   1131篇
  2010年   1117篇
  2009年   1234篇
  2008年   1321篇
  2007年   1162篇
  2006年   1190篇
  2005年   1380篇
  2004年   841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701篇
  2001年   703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394篇
  1998年   373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232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01.
黄瓜菌核病为真菌性病害。黄瓜全生育期均能发生,是保护地,特别是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可危害黄瓜的茎蔓瓜条引起茎蔓软腐,瓜条腐烂造成严重减产。病菌以菌核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随种子传播。条件适宜菌核即可萌发进行传播蔓延。菌核病防治难度较大,必须实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02.
为了实现快速繁育川中岛白桃无菌苗,以川中岛白桃当年生健壮枝条上的嫩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筛选出无菌苗培养、芽增殖和不定芽诱导生根等不同阶段激素的最佳组合。无菌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0 mg/L IBA 0.1 mg/L,出芽率达74.0%。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5 mg/L IBA 0.2 mg/L,增殖系数达7.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1.0 mg/L,生根率达86.7%,生根数为7.56条/株。  相似文献   
903.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对肉母牛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评分5~6分、胎次2胎、产后1周内的安格斯母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第1组饲喂基础饲粮,第2、3、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200、250 g/头的过瘤胃脂肪,集中饲喂60 d,自由饮水。结果表明:1)产后肉母牛初始体重和体况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终末体重第3、4组较第1组有显著增加(P<0.05),终末体况第4组较第1组显著增加(P<0.05)。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第4组较第1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第4组较第1、2组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胰岛素(INS)含量第4组较第1、2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含量第4组极显著低于第1组(P<0.01),第3组显著低于第1组(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  相似文献   
90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L-精氨酸(Arg)或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幼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道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质量为(22.02±0.02) 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3个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0.60%Arg、0.03%NCG的3种试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60%Ar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添加0.03%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存活率(P<0.05),添加0.60%Arg或0.03%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的蛋白质沉积率、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各组间杂交鳢的全鱼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60%Arg或0.03%NCG对杂交鳢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及血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肠道Na+/K+ATP...  相似文献   
905.
外泌体(EVs)是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磷脂双层囊泡,多种类型细胞、组织和生物液体均可分泌外泌体,包括血液、尿液、牛奶、眼泪和脑脊液等。母乳是哺乳动物生长发育不可替代的营养来源。除此之外,母乳喂养还能有效降低患病率,减少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胃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母乳中富含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寡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还发现母乳中富含外泌体。有研究显示,乳外泌体(MEVs)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miRNAs序列同源性和稳定性,可以直接被机体吸收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文着重对乳外泌体在炎症、肿瘤或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丰富乳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对空怀母牛体况、繁殖激素分泌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90头体况相近、年龄相近且体况偏瘦的空怀母牛[(387.2±22.6) kg]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精粗比65∶35,HCD组)、中精粗比饲粮(精粗比50∶50,MCD组)及低精粗比饲粮(精粗比35∶65,LCD组)。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在正试期第60天时,MCD组和HCD组母牛的体重和体况评分高于LCD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MCD组和HCD组母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和体况变化均显著高于LCD组(P<0.05);LCD组母牛的发情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在正试期第30天时,HCD组和MCD组母牛的血清促黄体素(LH)浓度显著高于LCD组(P<0.05);MCD组母牛的血清雌二醇(E2)浓度显著高于LCD组(P<0.05)。在正试期第45天时,HCD组和MCD组母牛的血清LH、促卵泡素(FSH)和E2浓度均显著高于LCD组(P<0.05)。MCD组血清LH和FSH浓度在发情时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LC...  相似文献   
907.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是家蚕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往往给养蚕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我们以前的研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在感染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家蚕中肠中鉴定出一个差异表达的3-羟酰辅酶A脱氢酶蛋白基因(Bombyx mori3-hydroxyacyl-CoA dehyrogenase protein gene-Bm3HAD)。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了该基因,其全长cDNA序列为1168bp,包含一个83bp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一个930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一个155bp的3'端非翻译区序列(3'-UTR);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该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家蚕中肠、脂肪体、血液、丝腺及生殖体中均有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BmCPV感染初期为上调表达,随着病毒感染的进展,该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转变为下调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mCPV对家蚕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908.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地区花椒林下的石缝、石沟、石洞、石槽、石坑及一般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2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沟和石坑明显增加了原状土壤和各粒径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而石槽和石洞则有所降低。除石沟外,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土壤主要增加了>5mm粒级团聚体含量。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降低,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呈"∨"形分布,并在<0.25mm粒级达到最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出现2个峰值,分别在5~2mm和1~0.5mm 2个粒级中出现,而<0.25mm团聚体对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率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6),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可以作为衡量喀斯特山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09.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赵红  袁培民  吕贻忠  李季 《土壤》2011,43(2):306-311
施用有机肥是循环农业的典型措施,能够净化环境、保证食品安全、加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长期设施蔬菜地为研究对象,试验已进行6年,共设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与无机肥3种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C含量显著高于有机无机配施和无机肥处理107.02%、171.71%;干筛分析表明有机肥处理下的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WM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均显著高于有机无机配施与无机肥65.68%、4.18%和16.80%、8.26%;湿筛结果也表明有机肥处理下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MD、GMD值显著高于有机无机配施与无机肥41.12%、34.78%和77.78%、63.16%;0~20 cm耕层有机肥处理增加了土壤分散系数,而20~40 cm耕层有机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分散系数。在蔬菜有机栽培中单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C、非水稳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及耕层下微团聚体含量,是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10.
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吴旗、宜川3个地区,调查分析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草、灌、乔)下05cm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均显著提高了 2mm和2~0.25mm 两个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SOC)的含量,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作用在3个地区有所不同。与农地相比,在绥德,油松和柠条、分别使 2mm和2~0.25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SOC含量分别提高了99%~153%和219%~350% ,但苜蓿没有明显作用;在吴旗,苜蓿、沙棘、刺槐分别使 2mm和2~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中SOC含量分别提高了28%~30%和85%~130%,而刺槐对 2mm水稳性团聚体没有作用,而使2~0.25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SOC含量提高了210% ; 在宜川,白草、羊胡草、狼牙刺和油松使 2mm和2~0.25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SOC含量分别提高了405%~932%和724%~1130%。植被恢复土壤增碳主要是提高了2~0.25mm和2mm 两个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中SOC的含量,提高值分别为514%和470%,占土壤有机碳库增量的49%和43%,而对其它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SOC含量的贡献小于16%。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植被恢复稳定土层结构、促进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SOC的形成,可能在黄土丘陵侵蚀景观土壤固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