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581篇
基础科学   5篇
  146篇
综合类   2109篇
农作物   408篇
水产渔业   301篇
畜牧兽医   779篇
园艺   25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调查水稻种(Oryza sativa)内的表型多样性和进化关系,我们对衍生于籼稻品种Kasalath的BAC(细菌性人工染色体)克隆进行了大范围的终端排序和染色体in silico制图(根据序列同源性进行制图)。从47194个BAC克隆中总共获得了78427个高质量的BAC-终端序列(BES);这些终端序列表现出总共具有37.8Mb基因组序列的482bp的平均阅读长度。排除含有重复序列的这些BES并使用粳稻品种日本晴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作为参照标准后,把这些具有成对BES的12170个克隆绘制到了12条染色体上。这些克隆由4.50个重叠群组成,  相似文献   
72.
储旋  余茂德 《种子》1990,(5):9-12
本文运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贵州省桑属植物种质资源材料27份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研究。结果如下:1.二倍体(2n=2x=28)5个。2.三倍体(2n=3x=42)1个。3.六倍体(2n=6x=84)21个。丰富了桑属植物染色体研究内容,为桑树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3.
稻属种间杂种(Oryza Sativaxo Latifolia)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舒理慧  吴红雨 《作物学报》1990,16(3):259-266
  相似文献   
74.
75.
作者对黑龙江省6个果桑品种资源进行性状调查和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龙桑1号’具有染色体数为28和42的细胞,是四倍和六倍的混合体;‘选2’为自然六倍体;‘龙椹1号’‘选3’‘选4’‘矮化1号’均为四倍体。该研究对高寒地区桑树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泡桐属细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种泡桐的根尖进行了压片观察,经染色体配对后作核型分析,结果表明:9种泡桐的染色体绝对长度多在2μm以下,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其中有6种泡桐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12 ̄34)m+(24 ̄2)sm+4T,其中毛泡桐、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分别在第7对和第16对染色体上具有一随体,染色体核型类型除楸叶泡桐为2A型外,其余8种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77.
秋水仙碱处理油菜离体小孢子的染色体加倍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秋水仙碱对52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和它们的杂种离体小孢子的单倍体二倍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花药中分离出的单核晚期小孢子接种在含10-800mg/L秋水仙碱的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16-90h后转入无秋水仙碱的相同培养基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用10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48h,10份材料的双单倍体植株变幅为37.10%-90.12%,平均为65.44%。50mg/L处理48h的8份材料是48.72%-97.81%,平均88.86%。100-800mg/L处理16-48h的试验,多数加倍率在90%-100%之间。但该处理药用量大,费用高,而且对小孢子毒性大,胚状体再生率低。试验还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二倍体植株所产生的花一般均能结籽,带有不孕花的嵌合植株极少。用秋水碱处理水孢子再生的植株的根或芽所产生的二倍体植株多是可孕和不孕花共生的嵌合植株,自交后产生的单株种子很少,难以达到遗传和育种所需的群体量。  相似文献   
78.
为明确芦笋两性株染色体的细胞学特征,本试验以两性株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试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性株根尖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 n=2 x=8 m+12 sm(2 SAT),染色体的长度比为2.67,核型属于2 B型。两性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果显示,中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二价体的比例为97.65%,四价体的比例为2.35%,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配对不完全的二价体和染色体粘连的现象。在由中期Ⅰ向后期Ⅰ转变的过程中,发现了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12个竹种的45S rDNA和5S rDNA分布特征,并调查这些竹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为竹类植物系统分类和染色体结构等研究提供相应的细胞遗传学资料,为相关的染色体识别提供相应的染色体物理标记。【方法】以毛竹、花毛竹、龟甲竹、早竹、金镶玉竹、白哺鸡竹、紫竹、斑竹、黄秆乌哺鸡竹、人面竹、大明竹和茶秆竹为材料,以45S rDNA和5S rDNA为探针,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45S rDNA和5S rDNA在这些竹种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1)12个竹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 n=48,45S rDNA在12个竹种染色体上展现出一定的多态性分布。(1)毛竹、花毛竹、龟甲竹、早竹、黄秆乌哺鸡竹和斑竹均具有2个45S rDNA位点,且2个45S rDNA位点信号强度和分布位置表现一致。(2)茶秆竹、人面竹、白哺鸡竹和金镶玉竹也具有2个45S rDNA位点,其中1个位点较为稳定,位于染色体末端,另外1个位点断裂严重,经常脱离分布位置。(3)紫竹和大明竹具有2个45S rDNA位点,这对位点在信号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紫竹表现更明显。2) 5S rDNA在12个竹种染色体上展现出了...  相似文献   
80.
The similarity in gene order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taxa suggests that genomic information from model systems should facilitate gen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target crops. If this is the case, a great deal of effort and investment can be saved by focusing attention on a few model systems that have appropriate applicability. Pea (Pisura sativum) provides a good test case: its genome is large and the insertion sites for repetitive elements, which comprise the bulk of its genome, are highly polymorphic (Jing et al., 2005; Vershinin et al., 2003), so we expect a great deal of structural polymorphism between the genomes of Pisum lines. Yet the genetic map of Pisum is essentially coUinear with Medicago (Choi et al., 2004; Kalo et al.,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