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47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8篇
  54篇
综合类   66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323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节事活动是指以某一地区自然、文脉、发展战略等为基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具有塑造地方形象、吸引旅游者并促进经济发展等功能。西藏“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自2002年起至2019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通过分析梳理林芝桃花节与嘎拉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发现节事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嘎拉村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但也存在旅游收入来源单一、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以及居民参与有限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嘎拉村实际,提出民族地区借助节事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对1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养殖场有出血性症状牦牛的致病性菌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为西藏地区牦牛出血性疾病提供治疗依据。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疑似菌株,对所得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疑似致病菌株,再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通用引物检测及测序、同源性比对,后经药敏试验得到该疑似致病菌株的敏感药物,最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其敏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分离纯化获得6株疑似菌株,经形态学观察试验、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1株具有溶血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4。经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S-4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对恩诺沙星、新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介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氨苄耐受;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且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治疗效果差。本试验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牦牛源表皮葡萄球菌,该致病菌在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以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饥饿状态下牦牛体重、常规组分含量、糖原含量,生化指标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选择8头健康无病、生长发育良好、体重相近(110.3±5.85kg)的3周岁麦洼牦牛,采用配对设计将体重相近的牦牛两两配对,分别将每个对子中的两头牛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每组4头。对照组于试验第1天进行屠宰采样,试验组牦牛做饥饿处理,分别在第1、2、3、5、7天通过颈静脉采血,离心制取血清,于第8天屠宰采样。结果表明:饥饿导致牦牛的活体重量和胴体重量显著降低(P<0.05)。饥饿过后粗脂肪和粗蛋白在背最长肌中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和背最长肌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机体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短期饥饿导致牦牛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饥饿可使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对单不饱和脂肪酸无影响(P>0.05)。饥饿可提高肝脏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1)。以上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  相似文献   
54.
伊维菌素浇泼剂防治牦牛皮蝇蛆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以饲养牦牛为主。现饲养牦牛近2万头。据调查,本场牦牛的皮蝇蛆感染率达95.40%~99.14%,属高发区。长期以来,本场在试验的基础上先后采用敌百虫溶液、蝇毒磷、倍硫磷注射剂进行洗浴或注射防治,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前,国内主要推广使用倍硫磷注射剂,按体重6.25mg/kg剂量臀部肌肉注射,防治效果满意。但倍硫磷因毒性较大等原因已停用,加之牦牛饲管粗  相似文献   
55.
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生长生育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光照、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对其产量影响明显。通过对‘牡丹荞’品种在不同季节的栽培种植,以播期、成熟期、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为研究指标,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揭示甜荞在某个区域的最适播期以及播期对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甜荞品种‘牡丹荞’在太原地区栽培对光照不敏感,对水分要求不严格,只对热量要求较严。出苗到开花期的 平均温度高则全生育期缩短,主茎分枝减少,单株粒数增加,单位面积甜荞产量提高。播种到出苗阶段,同其他作物一样,温度越高出苗越快。灌浆期最适温度为18~22℃。太原地区种植甜荞的最佳时期为7月7—20日。  相似文献   
56.
采用FeCl3盐析法对新鲜牦牛血中的G型免疫球蛋白(IgG)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eCl3溶液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及氯化铁溶液浓度与pH值交互作用对IgG提取量有显著的影响.FeCl3盐析法提取新鲜牦牛血中IgG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4.06℃,氯化铁浓度为2.67mmol/L,pH值为4.36,反应时间为1.78h,在此条件下IgG的提取量为8.28mg/mL.  相似文献   
57.
旨在分析一株牦牛源植物乳杆菌SWUN5815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并对该菌株的功能特性基因进行挖掘.基于PacBio RSII测序平台对乳杆菌SWUN581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GO、KEGG、COG和NR数据库进行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结果 表明:1)植物乳杆菌SWUN5815的基因组大小为3.27 Mb,GC含量44...  相似文献   
58.
尤毅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7):1302-1305
在西藏林芝地区,利用当地常见的腐熟牛粪和羊粪、柳树下采集的腐殖土、半腐熟的玉米和油菜秸秆以及碎石为材料,根据各种材料的特点设计出5个不同的基质配方,以单纯腐殖土作为对照,对杂交兰‘春蕙’品种进行盆栽试验。综合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干物质的积累量等指标来看,腐殖土∶碎石=3∶1是‘春蕙’品种更适宜的基质配方,可在西藏林芝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解决医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来源的限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牦牛Cu,Zn-SOD原核表达系统,为重组牦牛Cu,Zn-SOD作为注射用药奠定基础。【方法】RT-PCR扩增牦牛Cu,Zn-SOD编码基因,构建Cu,Zn-SOD/pET22b(+)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到E.coli BL21(DE3)宿主菌,经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活性染色及邻苯三酚法进行检测,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融合蛋白浓度。【结果】本试验成功获得了牦牛Cu,Zn-SOD cDNA,长456bp,编码152个氨基酸。与普通牛SOD编码基因序列cDNA一致率为99.6%,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98.7%,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32kD。酶粗提取液比活约为35U·mg-1。重组蛋白浓度0.2772(mg·mL-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牦牛Cu,Zn-SOD/pET22b(+)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量较高、稳定性强,重组表达产物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60.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牦牛金属硫蛋白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预测MT-3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以及功能结构域,并构建MT-3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MT-3基因含有1个513 bp的ORF,编码170个氨基酸。MT-3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7 556.37 Da,理论等电点为5.68。MT-3编码产物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推测是非酶类蛋白质。MT-3具有神经生长抑制活性,通过清除自由基和NO,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