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34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指出了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协同演化发展形成的有机整体 ,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范例.从认知、理解、运用三个层面浅析了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并以永定县客家土楼传统村落、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村落为例评价了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以定位该村落的现状 ,分析了其特征来剖析该村落的遗产价值 ,最后提出了对其保护与开发的简要规划.  相似文献   
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千村一面”“记忆流失”的问题日益严重,村落内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受到威胁。本研究将传统村落中的木拱廊桥景观营造置入集体记忆理论以及景观叙事理论的视域之下,以庆元县大济村的木拱廊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以及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取原始数据,然后借助扎根理论的编码范式构建木拱廊桥叙事模型,营造景观叙事场景。研究表明,木拱廊桥景观叙事的构成要素为记忆生成场所、使用功能、记忆内容、文化内涵以及情绪导向,根据其关联性生成廊桥叙事故事线:在不同“廊桥”上,通过某种使用功能,使人产生了“记忆”,这些“记忆”又引发出背后的“文化”,使人产生某种“情绪”;构建木拱廊桥的3个叙事场景:民俗庆典场景、故事传说场景以及日常生活场景。本研究可为传统村落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3.
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湖州地区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制,探索其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结构组织、耦合机理及机制规律,为欠发展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研究发现:(1)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呈现多样性、组织性、创新性耦合的机制特征;(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指数是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但耦合协调度指数反映更客观;(3)2010—2019年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趋势进展明显,两者的发展指数、耦合度指数及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活化与乡村产业结构更新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34.
新型城镇化对村落空间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区村落空间布局形式、特点及不足的分析,提出应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湘黔桂三省坡侗族聚居区村落空间布局的观点,并阐述了具体的优化措施.研究结论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为侗族和其他民族村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5.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走进婺源,踏上古徽州这片宁静而神奇的土地。漫山遍野的春花映入眼帘,与眼前古民居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微派建筑村落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36.
胡婕 《广东园林》2023,(2):59-64
得益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徽州古黟县村落园林修建因地制宜,形式多变,徽商的资金投入、文人士子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其发展。分析黟县地区古代村落园林的构成要素——山水、建筑和花木,得出村落建设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渗透的特征,最后从3个空间层次介绍了黟县村落呈现的“园中园”空间特质:崇山环绕、丰水潆洄的水口园林,水木清华、宁静致远的园圃村居式园林,和小中见大、含蓄深远的住宅庭园。  相似文献   
37.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农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耕文化是村落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保护古村落,首先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村落的关系,处理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古村落保护的关系。文章从农耕文化的起源与内涵出发,整理分析农耕文化的发展及重要性,以河北省太行山麓一带传统村落为考察对象,试对当前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8.
何邦春 《蜜蜂杂志》2022,42(2):后插6-后插7
高排,赣州市赣县区大田乡的一个小村落,长期以来它藏在深闺无人识,直到电影《瑞峰山下》将其作为取景地,借着新媒体的传播,在赣南迅速走红,才被世人所知。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被其原生态的青瓦土墙、纯朴的民风、清幽的环境深深震撼。仲秋的一日,天气晴朗,祥云舒展,秋高气爽,我和赣县区的文友,驱车从赣县区城区出发,沿着弯曲的乡村公路,翻越重重山密,直达隐于大山深处的高排采风。  相似文献   
39.
刘益明 《核农学报》2021,35(9):I0005-I0006
传统村落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所带来的时代变化,以及在工业现代化与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形势的推动下,传统村落逐渐被大众遗忘。  相似文献   
40.
2019年,张掖市民乐县民联镇东寨村成功列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早年的东寨村是一个仅有68户,290多人的小村庄,地处戈壁荒滩,干旱缺水,经济发展滞后。东寨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西北小村落发展到全国、全省、全市知名的旅游示范村,从一汪小池塘建成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占地规模达到3500亩的综合性旅游示范村,经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和不断发展,形成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真正做到了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