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331篇
  379篇
综合类   167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物理量场、红外卫星云图、榆林雷达(CINRAD—CB)产品等对2011年7月1—2日榆林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场、热力、动力条件、中尺度影响系统及触发机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与东北涡后回流冷空气是暴雨发生的环流背号,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维持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地面干线触发了对流云团的生成,同时伴有中尺度低压的存在更有利于对流的生成和加强,从而生成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并不断移动形成“列车效应”,产生了暴雨;雷达径向速度图上“逆风区”的出现表明有中小尺度垂直环流存在,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发生;V-30图上表现为暴雨时对流层项附近有超低温存在,处于很不稳定状态,有利于产生对流,有充沛的水汽输送,预示着有强降水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792.
郭铭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05-7507
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市1961~2010年9个站逐日雨量资料和2008~2012年107个单雨量站和39个四要素站逐日雨量资料,得出洛阳市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以来洛阳市暴雨出现的站次呈缓慢减少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10年除2003、2004和2010年较常年平均略偏多外,其余年份显著偏少;洛阳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50年资料显示洛阳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但区域自动站资料显示近5年7、8月份洛阳暴雨出现日数在全年中的比重大幅度减少;栾川西部、栾川东南部,洛宁西部、洛宁东部和宜阳交界处、伊川和偃师的东部、新安东南部、洛阳市区南部及宜阳东部和伊川北部交界处是暴雨多发区域;洛阳市暴雨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近5年来暴雨日数最多的区域多处于山坡或峡谷地带。  相似文献   
793.
[目的]分析2013年7月6日安徽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方法]运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资料,对2013年7月6日安徽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西风带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和副高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在皖江一带交汇造成了这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西南低空急流的增强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热力条件,暴雨区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重叠,垂直上升运动深厚;暴雨区低层位于正涡度区、θse场的高能区、散度负值辐合中心及水汽通量散度负值水汽辐合中心附近;数值模式WRF V3.4输出产品模拟强降雨时段850 hPa风场,有β中尺度低涡系统先在皖西南地区形成并沿切变线东移;β中尺度低涡系统影响时,回波呈团状,结构紧密,反射率因子一般30~35 dBz,回波顶高6~8 km,团状回波内有多个强度45~50 dBz、顶高12 km的强中心。[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报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4.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物理量场、红外卫星云图、榆林雷达(CINRAD-CB)产品等对2011年7月1~2日榆林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场、热力、动力条件、中尺度影响系统及触发机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与东北涡后回流冷空气是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维持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地面干线触发了对流云团的生成,同时伴有中尺度低压的存在更有利于对流的生成和加强,从而生成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并不断移动形成"列车效应",产生了暴雨;雷达径向速度图上"逆风区"的出现表明有中小尺度垂直环流存在,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发生;V-3θ图上表现为暴雨时对流层顶附近有超低温存在,处于很不稳定状态,有利于产生对流,有充沛的水汽输送,预示着有强降水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795.
利用赣县1951-2010年暴雨观测资料,对赣县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年、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赣县暴雨日数总体呈低、高波动循环状态;近60年赣县暴雨年代际变化明显,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多,最少是20世纪50年代;四季中,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以5,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约占年总暴雨次数的43%,7~8月暴雨次数占总次数的22%左右;其次出现在秋季,约占暴雨总次数的13%;冬季暴雨次数最少,仅占年暴雨总数的5%,主要出现在2月。  相似文献   
796.
介绍了蓄滞洪区和灾害信息传播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蓄滞洪区洪水灾害信息传播的涵义,并说明其传播的一般过程。从洪水灾害信息传播的构成要素、洪水灾害信息传输与扩散以及洪水灾害信息反馈和信息共享4个方面对蓄滞洪区洪水灾害信息传播的机制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机制运行与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7.
对松桃县2014年7月14—16日特大暴雨气象服务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此次特大暴雨做到了准确、及时、快速、周密的气象服务和各部门联动,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98.
近年来,在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的带动下,我国和柬埔寨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其中农 业是两国的重要合作领域之一,可靠的农业信息是推动两国农业合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农学知识,结合MODIS 数据 的具体特点,提取了柬埔寨农业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洪涝灾害信息。柬埔寨地区作物种植以一熟 制为主,其中二熟制分布面积小且零散分布,主要集中在柬埔寨与越南相邻的茶胶省、波罗勉省以及干丹省;一年一 季作物的生长期集中在7 月中旬至9 月底之间,峰值出现日期集中在8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生长结束期集中在11 月至12 月之间;每年5、6 月西南季风给柬埔寨带来大量的降水,由于出海口不能及时处理如此庞大的水量,因此在 周围的平原低地地区洪水泛滥。87%以上的洪水出现在5 月上旬至9 月中旬,7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为84%以上作物 (主要是水稻)的生长期,8 月中上旬至11 月中旬大约58%的洪水逐渐消退,9 月中下旬至12 月上旬大约83%NDVI 峰值出现,11 月底至1 月中旬76%以上的作物生长期结束。  相似文献   
799.
利用1960-2010年平原县日降水量,将暴雨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等级暴雨的年、月、旬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特征,并对暴雨雨量和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暴雨雨量在年总雨量年际变化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00.
利用阜新地区2004-2013年29次天气过程中36个时次短时暴雨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天气学和物理量计算等方法,从低空急流的角度对阜新地区短时暴雨的时间分布规律、天气形势、典型环境场特征和预报指标进行研究,并利用2013年8月12日午后发生的短时暴雨天气过程对低空急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短时暴雨的月变化特征显著,主要发生在6~8月;日变化规律也非常明显,11:00~18:00时出现的几率最大。(2)阜新地区产生短时暴雨的天气系统按照低空急流和500hPa天气形势分为涡旋式急流型、高空槽前急流型、副高西北部急流型、横槽式无急流型等4种类型;(3)低空急流的气流多来自热带洋面上,因此它往往起着输送低空大量的热量、水汽和动量的作用,当它将暖湿空气输送到较干较冷空气的下方时,就形成了不稳定层结,在低空急流左侧上升运动的触发下,易产生对流性降水;(4)选取中低层比湿、露点、涡度、散度、垂直速度、K指数、θse(850-500)、T(850-500)、V(700-850)、V(850-925)等物理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本地化短时暴雨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