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46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清淤与养殖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的养殖模式开始由粗养或半精养向高密度、集约化全精养模式发展,养殖单产由原来的亩产几百斤和上千斤,普遍提高到目前的两千斤以上。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产量的提高,鱼类排泄出的粪便、饲料残渣等有机废物堆积在池底,为病菌和寄生虫的繁生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鱼的放养密度大,更增加了病菌和寄生虫感染鱼类的机会。近几年来,无论是细菌病、病毒病,还是寄生虫病等均呈现出频率高,强度大,波及面广的趋势,多呈现为并发症,而且暴发性鱼病的比例逐年上升,给养殖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2.
鱼类出血病的防治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在我国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无论是池塘、湖泊、水库都有发生,发病死亡率高,是淡水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姜金忠 《科学养鱼》2005,(10):77-77
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老百姓所说的“鱼瘟”即鱼类因病害等原因而发生暴发性大规模死亡的现象。鱼类一旦出现暴发性死亡,塘鱼会在短时间内所剩无几,甚至全军覆没,给养殖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对养殖业者心理和精神上打击很大,难怪他们谈“瘟”色变了。其实,除了病毒、细  相似文献   
104.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发生暴发性增殖或高度集中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叫赤潮生物.发生赤潮时如果只有一种赤潮生物占绝对优势,称为单相性赤潮,如果两种生物共存占优势,称为双相型赤潮.  相似文献   
105.
一例池塘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频发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就目前来讲是一种传染性较强、死亡率较高的淡水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鱼、草鱼、鳊鱼和鲫鱼。当水温在20-28℃时多发,6—8月份为该病的高发期,10月份以后随着天气逐渐变凉,池塘水温下降,该病的发生会逐渐终结。但在我市发生了一例立冬前还发生淡水鱼出血病的病例,则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06.
<正>一、EUS简介动物流行性溃疡综合症(EUS Epizootic Ulcerative Syndrome)是由真菌媒介丝囊霉(Aphanomyces Invadans)引起的流行性疾病。媒介丝囊霉不仅损伤鱼体的组织器官,而且分泌有毒物质引起鱼类免疫力降低,大量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趁虚而入,引起暴发性鱼  相似文献   
107.
日本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传宝 《齐鲁渔业》2005,22(4):15-15
日本对虾养殖的最大障碍是养殖过程中出现暴发性流行病,笔者就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如下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熊炎成 《齐鲁渔业》2005,22(9):13-15
近几年来,在淡水养殖生产中,流行一种出血性败血症鱼病。因这种鱼病具有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鱼类品种多、死亡率高等特征,故又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此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等病菌共同感染所致。病鱼的外表症状为:头、腹部、胸鳍基部出现充血性红色斑点,严重时大面积充血呈红色。解剖后发现肠道、鳔管充血发炎,肝脏呈淡黄色,胰脏淤血后坏死而呈紫黑色。此病引起死鱼的顺序一般为:白鲢、鲫、草鱼、鳙、鲤、鳊。从目前的报导来看,全国各地均有此病流行,发病2~5天即可引起大批死亡,有的死亡率高达30%以上,对渔业生产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9.
一例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及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7种病原的检测,且对发病对虾进行了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16S r DNA细菌鉴定方法及浸泡回接感染实验对分离自发病对虾体内的可疑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及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发病对虾样品核酸检测呈现WSSV强阳性,IHHNV和CMNV为弱阳性,其他4种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对虾的胃、鳃等上皮组织中存在WSSV包涵体,头部肌肉纤维出现离散。对分离编号为2901、2902、2903的3株优势可疑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3株菌分别与印度格里蒙菌、交替单胞菌及溶藻弧菌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99%及100%。攻毒结果显示,3株可疑病原菌的LC50分别为9.8×107、1.1×108与2.3×108 CFU/m L,各细菌毒力均较弱,非导致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原。研究表明,导致本次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与混合感染病原WSSV、IHHNV、CMNV有关,其中WSSV感染是造成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当前养殖日本囊对虾疾病暴发及其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獭兔大肠杆菌病又称粘液性肠炎,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暴发性、肠道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幼兔,成年兔较少感染,幼兔感染本病后,主要特征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胶冻样粪便,重者伴有严重脱水,如不及时诊治,獭兔会大批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现将一起獭兔爆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