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312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木材显微结构图片的计算机制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现有显微设备和计算机,研究了木材显微结构图片的计算机制作方法,对计算机技术与木材显微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探索,为木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2.
中华鳖外周血细胞病理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病鳖血液细胞的显微观察发现,病鳖红细胞形态与正常鳖相比有较大差异,甚至有破碎现象;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血栓细胞在细胞形态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3.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白化症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学宏 《水产学报》2007,31(2):257-263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患有肝胰腺白化症的中华绒螯蟹病变组织和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细胞中脂肪颗粒锐减,线粒体水肿、嵴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溶酶体解体成小泡。鳃组织增厚,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疏松、不规则,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出现膜性退化。坏死的肝细胞和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肌细胞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肌丝松驰、水肿、断裂、肌质网溶解形成小泡。中华绒螯蟹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肝胰腺、鳃组织发生了严重病变,使其功能损伤,不耐运输;而肌肉的松驰、肝胰腺脂肪的锐减影响了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同时,病变组织和细胞中未见病毒等生物病原,表明该病为非生物性疾病。图2表0参12  相似文献   
134.
东北梅花鹿卵泡发育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雌性东北梅花鹿的生殖机理提供组织依据,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7只成年东北梅花鹿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60个原始卵泡、60个初级卵泡、25个次级卵泡、34个三级卵泡和3个成熟卵泡及透明带厚度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卵巢组织也是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部在卵巢的外周,但间质腺不发达;髓质位于皮质深层,分布有较多的血管。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生长呈双向生长;透明带物质出现于3~4层卵泡细胞包围卵母细胞时;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形态变化,有两种形式;三级卵泡的闭锁过程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5.
雏鸡感染IBDV后法氏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了雏鸡实验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其法氏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光镜观察表明,在感染早期,淋巴滤泡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发生坏死,间质轻度水肿。感染后4d,淋巴滤泡皮质内的毛细血管呈一典型的出血带环绕髓质,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多已坏死、崩解。继之,整个淋巴滤泡呈网络状或囊状空泡。感染6d以后,固有膜内的网状细胞和毛细血管大量增生,新的淋巴滤泡形成。电镜观察证明,在感染早期,淋巴细胞质内的内质网与核膜扩张,线粒体嵴紊乱或空泡化。继之,淋巴细胞核液化,细胞坏死、崩解。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出现,其胞浆内含有大量吞噬体和吞噬泡。  相似文献   
136.
137.
《土壤通报》2020,(1):221-226
土壤重金属生态毒理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土壤弹尾目跳虫作为土壤模式生物,在土壤生态毒理学和生态环境评估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研究通过跳虫(F. candida)的标准土壤实验,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初步观察到暴露于土壤中高Cu浓度(1000,3000μg g-1)下的跳虫细胞微绒毛变形、部分线粒体扩大变形并出现囊泡化现象,这可能会导致细胞组织新陈代谢功能减弱进而影响跳虫的生理行为;同时,在高Cu暴露浓度下跳虫细胞内A型颗粒物大量存在,且其环边逐渐减少、变得模糊,这说明Cu的存在可能使A型颗粒物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并变为储存Cu的重要细胞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高粱是酿造白酒和食醋的主要原料,其淀粉组成和结构是影响高粱酿造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研究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动态,解析高粱淀粉合成与积累的酶学调控机制,了解不同糯性高粱胚乳淀粉的超微结构特点,以期为酿造高粱的优质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粘3号、辽杂19和辽杂10号3种不同糯性的高粱品种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酶学及扫描电镜技术检测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观测淀粉积累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研究淀粉合成过程中相关合成酶类的调控作用。【结果】淀粉合成过程中,不同胚乳类型高粱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糯高粱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则表现双峰曲线变化趋势。UDPG、ADPG、S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正相关,SBE、DBE活性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GBSS活性与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表现正相关的趋势,但相关不显著。不同胚乳类型高粱淀粉粒的充实过程表现相似变化趋势,在开花后的14—35 d充实较快。糯高粱的淀粉粒较小,直径在10 μm以内,内部有圆孔型或楔形空洞。粳高粱淀粉粒较大,呈不规则球形,内部空洞极少。半粳半糯型高粱淀粉粒粒径分布较广,多数分布楔形或星形空洞,少部分无空洞。【结论】UDPG、ADPG、SSS是调控淀粉合成的关键酶,GBSS、SBE、DBE是调控淀粉组分比例的关键酶,SBE、DBE活性高是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不同淀粉组分比例可能是影响淀粉粒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9.
辽宁绒山羊皮肤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普通染色连续切片法,对辽宁绒山羊皮肤及部分皮肤衍生物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辽宁绒山羊皮肤显微结构与其他山羊基本一致。辽宁绒山羊皮脂腺在9月和1月较4月和7月份发达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