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1篇
  44篇
综合类   19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地膜玉米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亏缺而推广面积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从1998年开始在定西县凤翔镇口下庄村、景家口村进行地膜玉米沟穴播试验示范种植,3 a累计种植15.733 hm2,平均产量7 710 kg/hm2,比常规地膜玉米对照田增产1 920kg/hm2,增产率为33.2%.几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地膜玉米沟穴播具有接纳降水多、蒸发量小、作物对土壤水分利用率高、在干旱年份增产幅度大等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93.
94.
2014年,荆门市农业局会同钟祥市农业局结合旱作区土壤、气候、地理等资源特点,在钟祥市文集西湖村试验探索出了一套旱作区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马铃薯—甜玉米—西兰花(或翡翠萝卜),该模式每1 hm2年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生产效益显著高于当地传统种植模式. 现将该模式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5.
豫西旱作区农业水资源严重匮乏 ,年降水量偏少 ,季节分布不均 ,年际变率大 ,干旱灾害频繁 ,且持续时间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豫西旱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分析豫西旱作区农业水资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旱作农业抗旱节水的有效途径 :选用耐旱作物和抗旱节水品种 ;采用各种抗旱节水农技措施 ;推广降雨集存技术、节水灌溉及化学抑蒸技术。  相似文献   
96.
甘肃     
《甘肃农业》2015,(3):5
<正>"五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工程近日,《甘肃省农村"五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从现在起,全省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的1.1万户农户将成为"道德信贷"工程实施的第一批受益者,他们到各级农村信用社贷款,不用抵押房产或财物,而是用"诚信"就能贷得"真金白银"。这是甘肃省在农村探索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97.
小麦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主要在旱作区发生,以蛴螬、蝼蛄和金针虫为主,主要在小麦秋苗期和春苗期危害,咬食小麦地下根茎,造成秋苗期缺苗断垄,春季枯心苗。一、发生规律1.蛴螬多1年发生1代,大多以3龄幼虫越冬,春季10厘米地温6℃以上开始上升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性强,上灯雌虫多于雄虫;暗黑金龟子成虫有群集取食习性。暗黑金龟子是花生产区的主要害虫,春花生—冬小麦、夏甘薯两年三熟制,长期旱作,利于发生危害;林木果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旱作区农田地膜残留量的影响因素、地膜残留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分析研究,从地膜标准化生产、回收利用、可降解地膜的研发、耕作措施等方面提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旱作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马铃薯是干旱地区主要的抗旱作物,粮菜兼用,现将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轮作  相似文献   
100.
京郊山地旱作区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京郊山地旱作区农作物产量,以延庆县为例,依据农户调查、田间试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从作物生长期间降水状况、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农田水分供需平衡与作物生态适应性判定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对京郊山地旱作区主要作物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降水利用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规律是:多年生苜蓿>春玉米>春大豆>春谷子>马铃薯。5种作物中春玉米、春谷子和春大豆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马铃薯和多年生苜蓿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农田作物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指数,4种春作物排序依次为:春玉米>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春玉米>苜蓿>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研究结果可为京郊山地旱作区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