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林业   469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95篇
  49篇
综合类   1942篇
农作物   75篇
水产渔业   372篇
畜牧兽医   3140篇
园艺   91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温度变化对七带石斑鱼早期发育及开口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比较了9个温度梯度(13、15、17、19、21、23、25、27、29℃)对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的影响。用在(21±0.5)℃条件下孵出的健康仔鱼进行耐饥饿和摄食实验,实验温度处理设两种方式:一、处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二、将温度在处理48 h后统一调节至21℃。实验期间,每天统计仔鱼死亡数,测定不投饵条件下的存活指数(SAI),并观察仔鱼投饵后的开口摄食情况及其形态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7~23℃,当温度低于13℃或高于27℃时,受精卵不能孵化。21℃时,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93.67±1.52)%;而畸形率最低,为(1.06±1.06)%。当温度低于或高于21℃时其孵化率降低,而畸形率升高;2)在13~28℃范围内,初孵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上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21℃时的SAI值最高,为(20.26±0.44)%。各组温度保持不变时,13℃和27℃的SAI值分别为(2.18±0.01)%、(8.47±0.28)%;调整一致后分别为(6.90±0.44)%、(13.30±0.31)%。温度调节组与不调节组相比,其SAI值明显提高。温度调节后,每个梯度组的畸形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3)不同温度处理的仔鱼开口摄食存在差异。21℃时,仔鱼的初始摄食率和饱食率分别可达80.0%和40.0%。随着温度偏离21℃,摄食率和饱食率均逐渐降低。温度调节恢复组的仔鱼摄食情况改善明显,其中17℃不变和恢复组对比变化最为明显:当保持17℃不变时仔鱼的摄食率和饱食率分别为20.0%、13.3%,而处理48 h后恢复到21℃后,两者分别提高到66.7%和33.3%,分别提高了2.3和1.5倍。  相似文献   
102.
肉用仔鸡早期管理指的是从雏鸡出壳后至脱温时为止的饲养管理 ,此期管理的成败决定了育雏率的高低。第一阶段 (进雏的第 1~ 3日 )的管理最关键。一般而言 ,雏鸡均从不同地点运输回来 ,相对出雏器的环境而言 ,环境变化极大。这时应尽可能的给雏鸡提供一个适合其生长的环境 ,让其安静、舒适的生活。因此 ,将育雏室室温升至 2 8℃左右 ,保温伞下温度控制在 31~ 32℃ ,空气湿度 65 %,保证 2 4h光照 ,放在此育雏室中地面平养 ,并且在垫料上铺有已消过毒的干燥旧报纸 ,以供雏鸡歇息。食料采用小玉米粒 (直径 0 2cm左右) ,撒布在彩色聚乙烯薄…  相似文献   
103.
早实核桃品种早期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早实良种核桃在北京市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但果农普遍缺乏管理经验.为此,我们于1997~2003年进行了早实良种核桃丰产栽培试验,以期为京郊地区早实核桃生产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采用栽前用萘乙酸处理苗木根系、越冬防抽条、合理整形修剪等多项综合丰产技术措施,使立地条件较差的早实核桃园连年获得丰产.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外源甲状腺素(T4)及可的松浸泡卵和仔鱼,结果表明:外源甲状腺素(T4)和可的松对牙好卵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体长没有显著影响;外源甲状腺素(T4)对0~10日龄的仔鱼生长有显著影响,和对照组(0)相比,0.05×10-6和0.1×10-6的影响显著,外源可的松对0~10日龄的生长不显著;外源甲状腺素(T4)和可的松对11~24日龄仔鱼的生长不显著,外源甲状腺素(T4)对11~24日龄的仔鱼变态有显著影响,和对照组(0)相比,0.05×10-6和0.1×10-6的影响显著;外源可的松对11~24日龄的变态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5.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行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琪  区又君 《南方水产》2006,2(1):71-75
对鱼类早期阶段的摄食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胃含物分析法、饥饿对摄食的影响、摄食器官的形态发育特征与摄食行为的关系、食物选择及其生理生态因子对摄食的作用。初步探讨了仔稚鱼饥饿后的捕食量和捕食速度的变化,并结合食物保障,分析了食物选择性指数I在鱼类摄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影响青海细毛羊早期性状非遗传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年度(YEAR)、场(HERD)、性别(SEX)、母亲年龄(DAGE)作为固定效应,应用方差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2005~2010年间青海细毛羊早期性能记录。结果显示,年度、场对青海细毛羊早期性状均有显著影响,母羊年龄对初生重、断奶重、周岁剪毛前体重有显著影响,性别对初生重,断奶重,周岁剪毛前体重、周岁产毛量、羊毛长度、羊毛细度影响显著;所有性状均随母亲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将为优化群体周转结构,建立青海细毛羊早期生产性状遗传评价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为该品种羊的早期选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将55头21日龄断奶的雄性仔猪随机分为5组,各组仔猪饲喂赖氨酸含量为0.60%、0.80%、1.00%、1.20%和1.40%的试验日粮21d。42日龄结束饲养试验时进行葡萄糖灌注试验,观察赖氨酸采食量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和胰腺内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仔猪体增重与赖氨酸采食量为强正相关,根椐体增重指标,21~42日龄阶段,仔猪的赖氨酸采食量不应低于3.16g/d,日粮赖氨酸含量不应低于1.40%。赖氨酸严重缺乏(采食量小于1.45g/d)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对高血糖应激的反应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8.
仔猪断奶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化的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由于具有提高母猪的生产效力、满足仔猪生长的营养需要、降低饲养成本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由此引发的仔猪断奶应激性综合征,同时也给仔猪生长和养猪生产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断奶应激的影响因素和断奶应激的调控措施等方面的概述,总结了仔猪断奶应激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旨在研究柴术抗激散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应激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选用(28±2)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分别饲喂添加0、1%、2%、3%柴术抗激散的日粮,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2%和3%的柴术抗激散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极显著降低腹泻率(P<0.01),可显著降低35和56日龄仔猪的血清皮质醇水平(P<0.05),显著提高35和56日龄仔猪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三碘甲状腺素、胃泌素水平(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柴术抗激散可有效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造成的伤害,且在日粮中添加2%的柴术抗激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0.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发芽特性及淀粉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Hordeum vulgare L.)老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劣变机制,采用高温高湿(40℃、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处理方法,模拟大麦种子自然老化过程,研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甘啤4号、垦啤7号、P12-8和9810)种子发芽特性及其萌发早期(0~72h)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的发芽特性指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逐渐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相同萌发时间段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现波动式增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老化处理大麦籽粒的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3)未萌发籽粒中检测不到α-淀粉酶活性,却检测到活性很小的β-淀粉酶。(4)萌发48~72h时,各大麦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籽粒内,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酶活性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