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11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林业   947篇
农学   622篇
基础科学   792篇
  591篇
综合类   7395篇
农作物   310篇
水产渔业   994篇
畜牧兽医   17472篇
园艺   623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64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595篇
  2014年   1959篇
  2013年   1787篇
  2012年   2603篇
  2011年   2636篇
  2010年   2509篇
  2009年   2563篇
  2008年   2799篇
  2007年   2357篇
  2006年   2172篇
  2005年   1717篇
  2004年   682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森林火灾检测是国内外林业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及时准确地检测到森林火灾,对于森林健康及环境安全意义重大。现有的利用视频技术检测森林火灾的方法大多针对单一波段,如可见光波段或红外波段的视频信息进行分析,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森林环境复杂,基于单一波段视频信息检测火灾的结果欠佳。现阶段,基于多个波段的森林火灾检测方法非常少。本文综合利用红外及可见光视频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微分视频融合的森林烟火检测算法,将分数阶微分理论引入红外视频和可见光视频融合中,利用分数阶微分算子对两个波段视频进行融合,然后利用背景去除法检测融合视频中的异常帧,且对异常帧图像及其与背景帧的差分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分割,最终得到检测出的森林烟火区域。采用空间频率、平均梯度、森林火灾检测准确率和森林火灾检测时间误差度4个测度对本文算法和基于区域能量融合算法、基于窗口方差融合算法、基于HSI变换融合算法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融合视频的融合效果最佳,并且森林火灾检测准确率和森林火灾检测时间误差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算法,说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森林火灾检测提供了有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22.
被岫源笱实牡鞑楸ǜ妫ㄒ橛⒐叩仍盒#海ǎ保┕菇ǜ嗨粕桃到绲淖橹梗唬ǎ玻┮桓龈涸鹫铰孕怨婊闹醒胫葱胁棵牛唬ǎ常┐笱3じο笞苤葱姓撸邮芄芾  相似文献   
923.
施肥量与氮肥基追比对西农979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给小麦品种西农979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高、中两种施肥量(高肥:每公顷施纯氮270kg、P2O5 225 kg、K2O 120 kg;中肥:每公顷施纯氮180 kg、P2O5 120 kg、K2O 120 kg)和氮肥7:3、6:4、5:3 :2、10:0四种基追比例(一次追氮在拔节期进行,两次追氮分别在拔节期与孕穗期进行)条件下,研究了施肥量和氮肥基追比例对西农97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肥处理产量比中肥处理产量提高9.66%;无论在中肥或高肥条件下,籽粒产量均随氮肥追施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施肥量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居中,对群体穗数的调控作用较大.氮肥基追并施可显著提高成穗率.随施肥量的提高和氮肥追施比例的加大,群体穗数逐渐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但蛋白质含量增幅小,湿面筋含量增幅大.高施肥量下,氮肥基追比例5:3:2,西农979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 573.5 kg·hm-2、14.97%和32.12%.  相似文献   
924.
根据2000~2010年“北斗”号调查船在黄海中南部水域8个航次的渔业生物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1985~1986年的历史资料,对该水域小黄鱼种群的生长、摄食、繁殖及资源量变动等生物学特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春季平均体长和优势体长范围要高于其他季节,从2000~2010年在同一季节小黄鱼的平均体长和优势体长降低,并且优势体长更为集中.小黄鱼食物组成从1985~1986年到200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0~2010年小黄鱼食物组成变化不大.1985~1986年小黄鱼食物主要是以鳀Engraulis japonicus(重量百分比为45.18%)为主,其次是小型底栖虾类.2000年和2010年小黄鱼食物组成主要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为主,占食物总量的47.2%,其次是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脊腹褐虾Crangon afinis,但是鳀在食物组成中从4.67%增加至10.64%.小黄鱼各个季节性腺发育Ⅱ期所占的比例较高.2000年小黄鱼平均渔获量最高(夏季除外),2000年以后其平均渔获量降低,其分布开始向北偏移.由上可知,黄海小黄鱼的种群属性及其生活史类型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建议小黄鱼的渔业管理和资源养护要充分考虑其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5.
索觅如 《畜禽业》2007,(12):34-34
<正>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断奶后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散发性传染病。猪只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胃壁后肠系膜水肿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达15%~35%,致死率达50%~80%,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近年来,仔猪水肿病虽有所缓和,但仍不能忽视。及时确诊本病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6.
三横山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诱集效果初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汪振华  章守宇  王凯  赵静  许敏 《水产学报》2010,34(5):751-759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FM,以下同)的诱集效果,分别于2007年5、9月和2009年3、5、7月对上三横山人工鱼礁B区与泥底区进行了拖网本底和跟踪调查,并于2009年1-8月对下三横山人工鱼礁A区与鳗头山岩礁和泥底区进行了刺网调查。采用CPUE、Margalef种类丰富度d、经济种类数变化、Whilm多样性指数H′′等反映FM的资源状况。结果显示,(1)鱼礁A区和岩礁区在CPUE、种类丰富度、经济种和多样性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各指标与泥底区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2)鱼礁B区,投礁后CPUE和经济种类数都明显高于投礁前也大于同期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礁区平均丰富度水平高出同期对照区31.1%(P<0.05);多样性水平相对投礁前和对照区都有一定提高,但尚无显著差异(0.05相似文献   
927.
集约化猪场仔猪黄白痢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茹 《畜禽业》2006,(10):40-43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肠炎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主要危害仔猪的细菌性传染病。黄痢主要侵害出生12h~3日龄仔猪,临诊时以仔猪排黄色浆状稀粪及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白痢主要危害10~30日龄仔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糊状腥臭黏腻稀粪为主要特征。病原以O8、O45、O60、O101、O115、O138、O139、O141、O149、O147等群较为常见,多数具有K88(L)表面抗原,能产生肠毒素。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流行面广.终年发生.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我国近几年来关于仔猪黄白痢防治技术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28.
套肠症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对象是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斑点叉尾鲤f大批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鲴养殖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量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叉尾鲴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IICC)”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在水生动物疾病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929.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危害很大,已经连续几年造成了大批的斑点叉尾鮰发病死亡,严重地威胁着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初步认为该病是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大批的斑点叉尾鮰死亡,我们称此病为“斑点又尾鮰传染性套肠症(Infectious intussusception of channel catfish IICC)”。由于该病具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呈流行性,死亡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等特点,故初期又称其为“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该病的致病病原和病理变化特征都是在水生动物疾病中罕见的,在此之前,国内外都还未见该菌感染斑点叉尾鮰致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930.
东北亚地区不同地理种群魁蚶(Scapharca brouhtonii)的分类学地位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探讨魁蚶中国群体的分类地位,测定了魁蚶中国群体线粒体基因组COI和12S rRNA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蚶科26种贝类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以贻贝科的贻贝(Mytilus edulis)为外群,用邻近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蚶科贝类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和分类等级。结果显示,魁蚶中国群体的COI和12S rRNA基因的碱基组成、密码子使用率及变异位点等与魁蚶日本群体和粗饰蚶属的Anadara sativa相似,且遗传距离很小,进化树中聚为一支,亲缘关系很近,初步确定魁蚶中国群体的分类地位和魁蚶日本群体一致。本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魁蚶中国群体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有利于掌握魁蚶的遗传背景和资源状况,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