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392篇
农学   110篇
基础科学   403篇
  217篇
综合类   2487篇
农作物   222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484篇
园艺   339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51.
马蹄寺,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张掖市,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河西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点。然而,近年来,随着马蹄寺文化资源的陆续开发,马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马蹄文化本身及其内在价值的传承。因此,研究和掌握马蹄文化的历史文脉、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传承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2.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根本问题,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人们改造与利用自然界必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实现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美丽生态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以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为指导,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3.
森林文化体系与生态、产业体系并列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在广泛涉猎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森林文化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森林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开启生态思想,有8种文化形态和4种表现形式,其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提出了弘扬森林文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4.
正靖宇县农发行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行工作的重要日程,通过开展创建优质文明服务窗口示范单位活动,展示了全行青年员工的优质、文明、规范、快捷服务风范。靖宇县支行被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  相似文献   
155.
杨桥路作为福州城市线性空间景观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福州古城坊巷文脉,连接福州现代城市景观与维系城市运转的多重功能。过去的杨桥巷已被分解、拆除、改造、废弃;现与三坊七巷处于半脱离状态,缺少内涵和地方特色,与福州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缺乏联系及整体性。通过对杨桥路显性到隐性线性元素的提取分析,从基因提取、基因移植、基因重组三个方面,提出与当代福州城市景观环境协调的理性营造策略,为福州城市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6.
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召开。会议宣读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致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魏宏出席会议并致辞;水利部部长陈雷、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57.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在党中央的明确指示下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工作,而生态文明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会带来严重恶果。今基于此亩,简单论述一下生态文明与中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法制建设的加强,农机监理工作也得到了更好地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农机监理工作越来越注重服务与管理两者相互联系,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整体,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9.
于丽 《福建茶叶》2016,(4):316-317
采茶戏,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戏种,据史料记载,采茶戏先是在赣南地区生根发芽,之后迅速"兵分几路"朝周边传播。当采茶戏传到广西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后,便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出现新的采茶戏支系,如壮族采茶戏等。这些有着浓厚少数民族特色的采茶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充实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但在现代文明的强势冲击下,今日少数民族地区的采茶戏,不可避免出现了传承和发展上的种种问题。本文主要以壮族采茶戏为例,基于少数民族的视角,来对采茶戏的来源和发展、表现形式和特点、当前的困境以及如何更好去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0.
庞琳 《福建茶叶》2016,(10):344-345
我国是茶的故乡,其悠久、浓厚的茶文化气息吸引越来越多的茶客。在现代社会,茶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还是一种饮品,其所具备的独特性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必需品。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大量新鲜事物夺走了青年人的眼球,使其对茶文化,尤其是蕴含浓厚民族历史气息的茶文化,缺乏兴趣与了解。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对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传播和发扬我国茶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