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篇
农学   34篇
  4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水稻田除草剂的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田杂草是造成水稻减产的最大影响因素,化学除草技术已经成为杂草防除的重要手段。针对水稻田杂草开发了多种除草剂,形成了独特的稻田杂草化学防除体系。近年来,由于除草剂大量、高频率的不合理使用,稻田杂草抗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稗草、雨久花、慈姑、耳叶水苋等稻田杂草的抗药性问题已较为严重。文章综述了我国水稻田主要除草剂的应用及稻田抗药性杂草的发生现状,并对几类代表性除草剂品种的抗药性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稻田抗性杂草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2.
若干生化指标与山羊草对禾谷缢管蚜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报道小麦野生物种 9种山羊草 (Aegilopsbiuncialis,A .juvenalis,A .ovata ,A .kotschyivar.varianilis,A .tri aristata ,A .tauschii,A .vavilovii,A .crassa和A .ventricosa)对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padi)的生化抗性机制。苗期山羊草总酚含量与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无关 ,丁布 (DIMBOA)含量与抗蚜性密切相关 ,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同丁布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 0 .76 0 ) ;成株期叶片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与抗性无关 ,游离脯氨酸和丝氨酸含量与蚜虫内禀自然增长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rm=- 0 .0 6 36 +0 .2 3xpro +1.982xser ) ,丁布含量与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819 ) ,低含量的游离脯氨酸和丝氨酸和高含量的丁布是野生山羊草物种抗禾谷缢管蚜的重要生化因子。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天津市小麦田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情况及可能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及蓟州区等荠菜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到6个荠菜种群,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扩增、比对了其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 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均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在11.4~47.2之间。对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基因片段进行测定比对发现,6个荠菜种群ALS基因197位氨基酸均由脯氨酸 (CCT) 突变为丝氨酸 (TCT),该突变可能是导致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为探究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SDHI) 类杀菌剂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琥珀酸脱氢酶 (SDH) (以下简称BcSDH) 的结合方式,阐明BcSDH对SDHI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结构生物学机制,通过同源建模构建了BcSDH的三维模型,通过分子对接预测了5种SDHI (异丙噻菌胺、氟吡菌酰胺、氟唑菌酰胺、吡噻菌胺和啶酰菌胺) 与野生型和突变型BcSDH的亲和力及结合模式之间的变化,分析其抗药性机制,对相关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预测,并分析突变类型。结果表明:5种SDHI与BcSDH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其中酸部分插入BcSDH活性腔底,胺部分在活性腔口,能够形成牢固的疏水作用、氢键、卤键、π-π堆积作用和π-阳离子等相互作用。B-P225F氨基酸残基突变 (以下简称突变) 会造成活性腔口变窄,使得SDHI酸部分不能进入活性腔;B-P225L突变会造成异丙噻菌胺、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与靶标蛋白的结合模式发生变化,亲和力降低;B-H272R突变后,活性腔底变窄,与SDHI的亲和力下降。另外,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B-P225和B-H272均位于BcSDH的保守区域,B-P225F、B-H272R和B-H272L突变可能为随机突变。因此推测BcSDH的B-P225F和B-H272R突变可能是引起灰葡萄孢对5种杀菌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引起SDHI类杀菌剂之间交互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B-P225L突变可能降低灰葡萄孢对部分杀菌剂的敏感性,而不是引起BcSDH对SDHI类杀菌剂产生交互抗性的主要原因。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抗性监测治理策略来延缓灰葡萄孢对SDHI类杀菌剂抗性的产生,在SDHI分子设计时也应考虑该位点氨基酸残基突变,避免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75.
以不同抗感霜霉病的葡萄品种高妻、夏黑、红地球及瑞比尔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研究葡萄生单轴霉菌侵染后不同葡萄品种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葡萄生单轴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品种POD、PPO、PAL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明显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较感病和高感品种上升快且维持较高活性水平,抗性品种酶活性均出现2个高峰,第1个酶活性高峰较感病品种出现得早;抗病品种CAT和PAL活性较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更大,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76.
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侵染规律、致病与抗性机制及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学者对玉米茎基腐病病原种类、侵染规律、致病机理等方面的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侵染规律和抗性机制方面的内在联系,并对今后玉米茎基腐病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7.
我国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类赤霉病是世界温暖潮湿麦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小麦赤霉病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小麦条锈病而居第二位,分布范围也较广泛,尤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华南冬麦区更为严重,成为当地小麦的主要病害.据估计,全国发生赤霉病的麦区面积近667万hm2,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4.病害中流行年份损失5%~15%,大流行年份损失10%~40%.该病不仅是造成严重减产的毁灭性病害,而且恶化子粒品质,食用病麦引起人畜中毒,影响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同时造成经济损失,国家已规定病粒率超过4%不作为商品粮收购.  相似文献   
78.
79.
水稻免疫育苗的抗性机制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理生化角度进一步揭示水稻免疫育苗的抗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接种后,利用水稻免疫育苗方法培育的秧苗的膜质过氧化程度低于普通旱育秧苗,免疫秧苗体内木质素和绿株酸等抗病物质的积累高于普通旱育秧苗,这可能是免疫秧苗抗病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中国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病原学、致病性和寄主抗性机制与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以往我国学者关于引起茎基腐病病原学的不同观点。根据2种病害的病原镰孢菌在可溶性蛋白质、血清学、同功酶和DNA等不同水平的多态性分析,镰孢菌在寄主根和茎组织内侵染过程示踪和孢子捕捉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2种镰孢菌病害在病原学侵染规律方面的相互关系,概述了2种病害寄主抗性生理生化机理、抗性遗传和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