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57篇 |
免费 | 94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99篇 |
农学 | 429篇 |
基础科学 | 669篇 |
138篇 | |
综合类 | 5155篇 |
农作物 | 186篇 |
水产渔业 | 1249篇 |
畜牧兽医 | 8294篇 |
园艺 | 734篇 |
植物保护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265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367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415篇 |
2014年 | 1273篇 |
2013年 | 1211篇 |
2012年 | 1493篇 |
2011年 | 1599篇 |
2010年 | 1345篇 |
2009年 | 1434篇 |
2008年 | 1405篇 |
2007年 | 1061篇 |
2006年 | 931篇 |
2005年 | 1072篇 |
2004年 | 687篇 |
2003年 | 495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345篇 |
2000年 | 201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萼花臂尾轮虫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营养丰富等特点,是水产苗种开食和早期培育阶段的优良饵料,可以在淡水中培养。结合轮虫室内高密度培养特点及自身实践经验,对萼花臂尾轮虫室内规模培养技术作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992.
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和白鲟科。鲟科鱼类分四属,白鲟科分两属,共28种。我国自70年代开始进行鲟人工繁殖和养殖试验,1992~1998年,我国黑龙江、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对部分鲟品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98年我国开始规模化养鲟,到2005年,国内鲟产量1万t左右,初具产业化规模,主要养殖品种有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等。由于史氏鲟的肝性脑病在2000年暴发,西伯利亚鲟的溃烂病在2004~2006年全国性暴发,鲟养殖户蒙受重大损失,国内部分养殖户开始尝试养殖杂交鲟。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我省的滩涂养殖生产,经历过“管”与“不管”的多次反复,直到前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基本稳定下来,转入人工管养阶段。整个滩涂养殖面貌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养殖面积逐年扩大:滩贝产量有了明显增长,特别是筑坝建池进行对虾人工养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禽业生产迅猛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新品种的引进,饲养环境的污染,加上对疫病防治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以及兽药市场的不规范,致使禽病的发生更加复杂。笔者就当前养禽业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望能为养禽业的发展作点贡献。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采用批量培育法研究了在面包酵母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脂溶性维生素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包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是有营养缺陷的.在面包酵母悬浮液中,当添加维生素A为0.02~5.00 μg/ml时,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大,轮虫的种群增殖率R值也增大.以添加5.00μg/ml为最佳,第4天的R值达0.75,是对照组的5.6倍.添加维生素D0.005~0.20 μg/ml对轮虫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以添加0.05μg/ml为最佳,第7天的R值为0.407,是对照组的2.7倍.添加维生素E0.001~0.01 μg/ml和添加维生素K0.01~0.10 μg/ml时,第4天的R值与对照组无差异.另外大规模生产培育褶皱臂尾轮虫时,适当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D的褶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优于不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D的对照池. 相似文献
1000.
<正>2014年9月份,我们县周边镇的小规模养猪场及很多散养户相继发生以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紫,四肢外侧、颈部、臀部出现有菱形疹,呈扁平隆起,其色泽变化由淡红—红—暗红—紫色,用手压褪色的症状的猪病。如病程时间稍长,即出现四肢关节肿胀、跛行,生长缓慢的僵猪。由于发病头数多,发病面积大,损失也较大(主要是乱用药引起)。经临床初诊及送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