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9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林业   281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204篇
  107篇
综合类   1811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1352篇
畜牧兽医   838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16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设计靶向EGFR mRNA的脱氧核酶(EGFR DRz),以壳寡糖(COS)为材料,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纳米基因细胞内传递体系,并研究其介导的靶向EGFR的脱氧核酶在Hela细胞内的生物学效应.流式结果表明COSEGFR DRz复合体转染效率为88.7%,与脂质体转染试剂的89.7%相比无显著差异.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经壳寡糖纳米载体递送的EGFR DRz能有效地靶向切割Hela细胞内的EGFR mRNA,使其表达下降.进一步的流式分析显示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并且出现凋亡现象,其中COS组的凋亡率为19.3%,大于对照组脂质体的凋亡率13.0%.研究表明,COS较脂质体有相似的转染效率和更低的毒性,是一种潜在的、有效的脱氧核酶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962.
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5、25、125μg/L)和氰戊菊酯(25、125、625μg/L)浸泡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3、6、9、12和15 d后,对血清、内脏囊和鳃组织中的SOD、CAT活性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清和各组织中的CAT活性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氯氰菊酯浓度为125μg/L时,CAT活性最高;而氰戊菊酯浓度为25μg/L时,CAT的活性最高,然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活性降低;当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浓度分别为5、25μg/L时,各组织中SOD活性和血清T-AOC值出现最大值,然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活性降低。随着农药处理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的T-AOC和SOD活性、组织中CAT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而组织中SOD活性、血清中CAT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栉孔扇贝的抗氧化能力具有组织特异性,鳃组织中SOD活性值的早期变化可作为两种农药对栉孔扇贝氧化毒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63.
通过测定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过程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变化及对核盘菌菌丝和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盾壳霉在寄生核盘菌初期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会明显的升高,具有明显的诱导酶特征,同时盾壳霉对照在没有核盘菌存在时,也能检测到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说明盾壳霉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都有组成酶存在。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大量消解都出现在这两种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表明两种酶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消解腐烂。  相似文献   
964.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ND3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植物生长性状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小白鼠、大白兔的毒性,子囊孢子在水中的存活及对鱼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球毛壳ND3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黄瓜、菜豆和小麦的种子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显著增加须根数和根鲜重,促进种苗生长,对根际菌群数量无显著影响,对动物来说属低毒级;球毛壳ND35子囊孢子在水中能自行消解,且低于10^5cfu/ml时为泥鳅生长无显著影响;表明球毛壳菌ND35无毒、无污染,用于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无明显性风险。  相似文献   
965.
采用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000、5000、10000的0.3%(w/v)壳寡糖溶液处理黑麦草种子并对处理过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幼苗抗病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分子量壳寡糖溶液处理黑麦草种子,均可以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且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强了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了病程相关蛋白(即,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表达。其中,以平均分子量为10000的壳寡糖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的生长和抗病酶活性的影响最好,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64%、60.47%;苗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98%、33.80%、43.17%、15.73%、26.41%。  相似文献   
966.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种类,近年来“东优1号”杂色鲍因较高的成活率优势已在产业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养殖.该研究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对杂色鲍“东优1号”群体、杂色鲍古雷群体和杂色鲍越南群体3个群体自繁与杂交后代的养殖性能进行跟踪,并对其杂种优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个群体自繁后代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3个组合的生长速度与成活率的双亲杂种优势率值均不高,且2个单亲杂种优势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67.
以虾夷扇贝闭壳肌重量与脂肪酸组成为主要筛选指标,通过对不同选育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在筛选出闭壳肌高出柱率家系的同时,以EPA、DHA和ω-3/ω-6脂肪酸比值等重要营养性状作为参考指标进行家系筛选。结果显示,在12个选育家系中,B04、B05、B10家系的出柱率优势最显著;各家系闭壳肌的EPA+DHA占总脂肪酸45%以上,ω-3/ω-6脂肪酸比值范围为10.94~12.69,家系B03、B05、B06、B07、B10、B11与B12在闭壳肌脂肪酸含量上具有更高选育价值;综合分析,判定B05和B10为虾夷扇贝闭壳肌高出柱率且高品质脂肪酸家系。研究表明,虾夷扇贝的生长与闭壳肌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相关性,以闭壳肌脂肪酸含量与生长性状指标进行虾夷扇贝复合性状选育是可行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扇贝选择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和失重率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无水保活关键技术。对体质量为29~33 g的海湾扇贝采用普通、保湿、充氧和充氧保湿4种处理方式,并分别置于-2、0、4、10、15~18、20~25℃下进行无水保活试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生态冰温区为-2.8~0℃;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湾扇贝的存活率逐渐降低;海湾扇贝在-2、0℃条件下保活效果最好,其次是4℃;保湿组比未保湿组、充氧组比未充氧组的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 P<0.05);低温条件下,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存活率显著高于保湿组和充氧组(P<0.05),保活效果最好,保活10 d后其存活率依然达95%以上;低温无水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失重率较小。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无水保活有较大影响,在-2~4℃的低温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方式对海湾扇贝进行无水保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69.
对曲面为正三角形网格矩形底面扁球面单层网壳,用拟壳法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在固定夹紧的边界条件下,给出满足边界条件的动态解。通过Galerkin法得到该问题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用Floquent指数方法研究系统的分岔问题,讨论了平衡点(奇点)领域的稳定性问题。并且通过数字仿真绘出了不同平衡点处系统的分岔图,指出系统在动静载荷作用下平衡位置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70.
毛竹枯梢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枯梢病是我国重要检疫性植物病害,20世纪中叶开始相继在各地暴发成灾,造成严重损失,经多方努力,近年来发病情况受到较有效控制。论文从病原与病程、发病机理及治理等方面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