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利用扫描电镜对枣食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 Morimoto)(鞘翅目:象甲科)雌、雄成虫触角的感器进行观察,比较它们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焰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含7个鞭亚节)构成,共有7类8种感器,分别为鳞形感器、2种端指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其中,端指形感器和毛形感器数量较多。各种感器的数量分布以鞭节上最多,柄节次之,梗节最少;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在雌、雄成虫间差异不大,仅雄虫触角平均长度较雌虫长。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为明确二化螟不同寄主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对上述结构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两种群梗节具2个刺形感器、3个锥形感器;上唇具6对刺形感器;上颚切齿叶具7个端齿,基外侧具2个刺形感器;轴节和茎节各具1个刺形感器;外颚叶具3个锥形感器、2个刺形感器和2个栓锥感器;下颚须侧缘具1个指形感器;下唇须端部有1个刺形感器。两种群间鞭节和下颚须感器数目存在差异:茭白种群鞭节具1个栓锥感器和2个锥形感器,水稻种群则具1个栓锥感器和1个锥形感器;茭白种群下颚须具5个锥形感器和3个柱形感器,而水稻种群具4个锥形感器和4个柱形感器。在感器长度上,茭白种群部分龄期幼虫的部分刺形感器(分布于梗节、轴节、茎节)、锥形感器(分布于梗节、下颚须、外颚叶)、栓锥感器(分布于鞭节、外颚叶)显著长于水稻种群的相应感器。茭白种群(1~5龄)的部分柱形感器(分布于下颚须)、3~5龄幼虫部分刺形感器(分布于外颚叶)显著短于水稻种群的相应感器。  相似文献   
113.
刺桐姬小蜂成虫感器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成虫触角、复眼、口器、足以及腹部末端感器的超微结构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多孔板状感器、剑状感器、耳状感器、乳状感器和带状感器;口器上则有2种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足上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腹部末端也有4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腔形感器.并对雌虫和雄虫感器的差别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4.
为深入了解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及释放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为一个完整的环状上皮结构,位于腹部末端第8腹节和第9腹节之间的节间膜上。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表面分布着3类8种感器,即I~IV型毛形感器、I和II型刺形感器及I和II型锥形感器。分泌腺细胞单层密集排列在角质层内表面,细胞呈柱状或圆形,表皮层分为上表皮和内表皮,细胞中还有发达的肌肉层、脂滴以及线粒体等结构组织。  相似文献   
115.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研究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在触角中的表达定位,解析AplaOBP2重组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及配体活性,旨在通过气味结合蛋白筛选白蜡窄吉丁新的信息化合物。【方法】原核表达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AplaOBP2在白蜡窄吉丁触角中的表达定位,通过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分析AplaOBP2重组蛋白与58种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进一步通过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AplaOBP2的配体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活性。【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AplaOBP2重组蛋白。免疫定位结果显示AplaOBP2在触角嗅觉感器——锥形感器Ⅰ的淋巴液表达。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AplaOBP2蛋白能够与反-2-己烯醛、反-2-庚烯醛、苯甲醛、4′-乙基苯乙酮、3′,4′-二甲氧基苯乙酮和β-紫罗兰酮6种配体结合,其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4.44,4.17,5.20,2.91,3.45和0.63μmol·L-1。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对10 mg·mL~(-1)的6种配体均有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学试验表明,在10 mg·mL~(-1)刺激剂量条件下,反-2-己烯醛对雌成虫有显著引诱作用,β-紫罗兰酮对雌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结论】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在嗅觉感器表达,能够选择性结合醛类和酮类物质,推测其在嗅觉识别中发挥功能。气味结合蛋白可作为靶蛋白,鉴定对白蜡窄吉丁具有吸引或趋避活性的信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6.
豌豆潜蝇姬小蜂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共发现B(o)hm氏鬃毛、锥形感器、毛形感器、火山形感器、栓锥感器、腔锥感器、钟形感器、短锥感器及表皮刺9种感器.分别对这9种感器的形态特征及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根据感器功能对相应的潜蝇姬小蜂生物学特性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进而为研制豌豆潜蝇姬小蜂的人工寄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Q隐种烟粉虱头部感器观察及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Q隐种烟粉虱头部感器与嗅觉的相关性,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Q隐种烟粉虱头部感器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烟粉虱雄成虫触角长度为191.55μm,雌成虫触角长度为235.97μm明显长于雄成虫。雌、雄成虫的柄节和梗节长度均无显著性差异,雄成虫鞭节为144.90μm,雌成虫鞭节为187.34μm,雌成虫明显长于雄成虫,但两者在感器形态、大小、位置和数量上无显著性差异。雌、雄成虫的头部均有微毛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等5种感器。其中,微毛感器和刺形感器在头部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仅存在于触角上,且主要位于触角鞭节的背面和腹面,锥形感器的长度最长,雌、雄成虫的锥形感器长度分别为11.37和11.67μm。在分别对触角、梗节和鞭节进行切除后,烟粉虱成虫对其嗜食寄主黄瓜失去趋向性,表明触角鞭节是Q隐种烟粉虱的重要嗅觉器官。触角鞭节上的感器在雌、雄Q隐种烟粉虱成虫对黄瓜幼苗气味选择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位于触角柄节和梗节上的感器对黄瓜气味没有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18.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成、若虫的触角感器类型与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茶黄蓟马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U形感器以及腔形感器。若虫与成虫在触角长度、节数、感器类型与分布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若虫触角节数比成虫少;但在感器类型方面,U形感器仅见于成虫触角,花蕊刺形感器仅见于若虫触角。雌雄感器类型与分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系统观察中华微蛾的触角感器。[方法]从河北省昌黎县碣石山上采集若干只未羽化成虫的虫瘿,采用扫描电镜对培养羽化后的中华微蛾成虫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结果]中华微蛾触角38节,与体等长,丝状,密披刚毛。触角感器共有8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芽形感器、指形感器、鳞形感器和镰刀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具有3种类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指形感器有2种类型;锥形乳头状感器、芽形感器、鳞形感器和镰刀形感器各具1种感器类型。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基本相同,仅在数量上有些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长度和分布各有不同。[结论]该研究为探索控制中华微蛾的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了解白斑新灰蝶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白斑新灰蝶雌、雄成虫的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白斑新灰蝶星形感受器数量最多,有14 409个、毛形感受器次之,约为5 741个、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耳形感受器数量居中,分别为256、125和560个.腔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鳞形感受器数量较少,分别为54、20和84个.【结论】白斑新灰蝶雌雄成虫触角上共8种感器,多集中于触角腹面.雌性感器数量多于雄性,感器类型和分布在雌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