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进行乳杆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体外实验中发现,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MRS自身对幽门螺杆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改良后的MRS在保证乳杆菌良好生长的前提下,消除了这种抑制作用。在筛选体外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乳杆菌时,采用这种改良MRS作为筛选介质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可靠。此方法对于同类实验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幽门狭窄是指幽门括约肌肥厚所致的幽门口狭窄,以持续性呕吐为特征.本病可分为先天性狭窄和后天性狭窄,先天性幽门狭窄是因幽门括约肌先天性增生,见于断奶犬发生顽固性呕吐;后天性幽门狭窄可继发于幽门痉挛、肌变性及胃泌素分泌过多,此型无年龄和品种差异[1].2007年5月,笔者遇见一例典型的犬后天性幽门狭窄,通过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61例CHB患者均经肝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同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患者Hp感染的程度。观察Hp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的差别。结果 G0~1和G2~4在Hp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S0~1和S2~4在Hp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阳性与否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观察艾灸对幽门螺杆菌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IL-6、IL-8、TNF-α、Hp-IgG、CD3+、CD4+、CD8+的影响,探讨艾灸干预HP胃炎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A组(空白组)、B组(Hp胃炎模型组)、C组(艾灸+模型组)、D组(电针+模型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NaHCO3+消炎痛+Hp灌胃造模。各组经相应的干预后,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IL-8、TNF-α、Hp-IgG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CD3+、CD4+、CD8+、 CD4+/CD8+值。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IL-6、IL-8、TNF-α、Hp-IgG、CD8+明显增高(P<0.01),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血清IL-8、TNF-α、IL-6含量、Hp-IgG、CD8+明显降低(P<0.05或0.01),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D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D组相比,C组IL-6、IL-8、Hp-IgG明显降低(P<0.05),CD4+/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 艾灸防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作用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分泌,促进免疫因子CD3+、CD4+产生,抑制CD8+分泌,且艾灸对胃黏膜组织保护作用比电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对虹鳟消化道做了显微结构的观察,口腔基膜之下有经伊红染色较深的密层,有味蕾,无唾液腺。食管粘膜厚,有纵行褶皱,肌肉层内纵肌层厚于外环肌层,肌肉为横纹肌。胃有纵行平滑肌纤维的粘膜肌层,有稠密排列胶原纤维特化层和颗粒层。在固有膜与粘膜下层之间,有一个不规则环形网和纵行平滑肌纤维组成的独特部分,称粘膜肌层。幽门区有胃腺,为颈粘液细胞特殊腺体,肌肉层最厚,肠后部有特殊的瓣,由粘膜和环肌形成螺旋隔伸入肠腔。幽门盲囊每排54—82个、肝为网管腺。  相似文献   
116.
正犬胃溃疡病是指犬的胃内局部黏膜破损,累及黏膜下层,肌层从而形成炎性坏死病变的一种疾病。其病因主要与胃酸分泌过多,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胃内异物以及刺激性食物和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常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饮欲、呕吐和腹痛、拉酱黑色粪便为主要症状。在时下的犬病诊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7.
一、发病症状鸡腺肌胃炎前期症状:腺胃肿胀,腺胃壁增厚,呈月牙状,乳头水肿,粘膜瓣有组织液流出。后期症状:腺胃瘫软,腺胃乳头消失,腺肌胃比例失调(正常是腺胃肌胃比例为1∶5)。腺肌胃炎病毒侵害的肉鸡脏器有腺胃、肝脏、脾脏、法氏囊、肠道。该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饲料不消化,鸡群拉饲料便,鸡群摄取的营养物质不足,生长发育受阻,加上免疫抑制因  相似文献   
118.
刘健 《新农村》2004,(3):25-25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大多数胃炎、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而幽门螺杆菌经“口-口”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19.
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的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疾病。该病自本世纪初Begg和Ford确认以来,在近30多年内,许多国家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国内奶牛发病亦有增多的倾向,成为威胁奶牛健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1]。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对2012年1~4月真胃变位奶牛采用大网膜腹底固定手术法与2012年5~8月真胃变位奶牛采用幽门腹壁固定手术法的治疗效果作比较显示,采用大网膜腹底固定法治疗的奶牛,愈后良好的为75%;而采用幽门腹壁固定法的奶牛,愈后良好的为96%。  相似文献   
120.
贲门、胃底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感与幽门螺杆菌(HF)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86—2001年16a间,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贲门癌84例、胃底癌36例的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的检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122例、慢性浅表性胃底炎9l例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贲门癌HP感染率为58.3%(49/84).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贲门炎的29.5%(36/122),(P<0.01),胃底癌HP感染率为63.8%(23/36),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底炎的29.7%(27/91)(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贲门癌底感发生的协同因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是一种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