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2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9篇 |
农学 | 111篇 |
基础科学 | 467篇 |
135篇 | |
综合类 | 1147篇 |
农作物 | 40篇 |
水产渔业 | 185篇 |
畜牧兽医 | 640篇 |
园艺 | 144篇 |
植物保护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57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对交调节是蚕种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重点论述做好对交调节的重要意义,蚕种生产各环节对交调节的关键技术以及对交调节的体会。 相似文献
42.
43.
正呼吸道病是养殖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是病因比较复杂、类型比较多的一种疾病。引起鸡呼吸道病的原因有两类,即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前者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病原,后者包括环境与管理等因素。因此,要想防控呼吸道病,就要找准病因,对症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44.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传统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相似,二者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影响细菌核酸生成,进而阻止了细菌的生长繁殖。磺胺类药物抗菌谱广,价格低廉,主要与二氨基嘧啶类抗菌增效剂合用,也可单独使用。在畜 相似文献
45.
文中分析比较了三种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中GB/T22509—2008《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安全性高、可行性强。本试验对该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优化后,用以测定饲料用混合油脂中苯并(a)芘的残留。标准品苯并(a)芘在0.5~20μg/l范围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445 6X+0.004 1,R2=0.999 5。油脂样品添加苯并(a)芘10μg/kg水平时的平均回收率为102.2%(N=5,RSD=2.3%);添加5μg/kg水平时的平均回收率为95.5%(N=5,RSD=4.2%)。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分析准确度高,非常适合用以评价油脂中苯并(a)芘的残留情况。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我国饲料级混合油中苯并(a)芘都有检出而且含量高于美国进口饲料级混合油,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6.
“AA”是有明显效果的抗菌类生长促进剂,化学名称对氨苯基胂酸,英文名为 Arsanilic Acid,故取名为“AA”饲料添加剂。对氨苯基肿酸原用于兽药,治疗锥虫病及预防火鸡黑头病和雏鸡下痢,后来发现对家畜、家禽有促进生长作用。“AA”作为饲料添加剂早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近二三十年来虽然各种有同样作用的饲料添加剂在不断发明应用,但鉴于“AA”的功效显著,故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用苯胺与砷酚反应制备“AA”,早被应用于商品生产。但早先的生产工艺收率较低,虽多年 相似文献
47.
48.
49.
利用TaqMan探针技术,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eq基因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用本室改进的TRAP法测定了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meq基因激活了CEF中原癌基因p53的表达,并且48 h的表达量是72 h的18.8倍;在对CEF和转染前后48、72 h的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时也发现,端粒酶活性在转染后48 h是转染后72 h的16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eq基因使S期细胞比例较转染前有所上升,进一步印证了meq基因是MDV中致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