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7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篇 |
农学 | 2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66篇 | |
综合类 | 370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16篇 |
畜牧兽医 | 645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获得5~7日龄昆明小鼠睾丸组织的单细胞悬液,比较差速贴壁法和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对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纯化效果,并利用MTT法检测不同生长因子及添加浓度对SSCs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5日龄小鼠和7日龄小鼠的睾丸细胞总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但SSCs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与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相比,差速贴壁法获得了较高的SSCs数量和纯化率,其纯化率平均85.06%;MTT法检测结果表明LIF因子的添加对SSCs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20 ng/mL GDNF+20 ng/mLbFGF+103 U/mL LIF的组合添加是昆明小鼠SSCs的体外培养增殖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异体移植ADSCs干预组(ADSCs组,剂量为1×106 cells·kg-1),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建立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模型,于术后即刻分别向IRI组和ADSCs组小型猪肝实质注射生理盐水和ADSCs。于术后1、3和7 d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样本。应用ELISA法对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RT-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细胞焦亡相关基因与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时,相比于sham组,IRI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18、IL-1β含量显著增加(P&l... 相似文献
93.
鱼类精原干细胞是鱼类精子发生的起始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其独具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干细胞生物学、遗传资源保存和转基因动物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就鱼类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鉴定、分化潜能、移植和冷冻保存方面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精原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
对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的来源、培养方法、建系条件、生物学特性和鉴定方法、遗传操作及其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维持ES细胞多能性和自我更新的机理,进一步优化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类ES细胞的分离、培养、建系方法,探讨其定向分化机理,建立胚胎干细胞(ESCs)和胚胎生殖细胞(EGCs)的大规模快速扩增技术;完善hESCs向重要功能细胞(生殖细胞)分化的体系;单细胞比对分析ESCs、畸胎瘤细胞(ECSs)、EGCs、类胚体(EBs)、各级生殖细胞和成体细胞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图谱,以探求生殖细胞、成体细胞、ESCs、ECSs、EGCs的本质区别,积极开展将ES细胞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云南半细毛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云南半细毛羊HFSCs,并对其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冷冻与复苏、染色体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FSCs为贴壁生长,体积小,核质比高,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在显微镜下折光性强、胞体透亮.细胞生长曲线为“S”型.冻存前细胞活率98.2%,复苏后细胞活率96.4%.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数目2n=54,其中,长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所得细胞呈现典型的HFSCs特征,细胞活性好,细胞系为稳定的二倍体细胞系.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究蛋白质代谢在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完善鸡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体外向雄性生殖细胞诱导分化体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分选的方法获取高纯度的ESC、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和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 stem cell,SSCs),分别提取细胞的总RNA,采用RNA-Seq方法对3种细胞的转录本进行深度测序,然后进行WEGO(web 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鸡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参与蛋白质代谢的关键通路及其关键基因,RT-q 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部分关键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并与RNA-Seq(RNA sequencin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水平对关键基因NOS2进行抑制,观察各分组不同天数的细胞形态变化及检测NOS2和C-kit、Cvh、Stra8、Dazl、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等生殖标记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整个阶段,有697个差异基因参与生物代谢,显著富集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酪氨酸代谢通路以及色氨酸代谢通路,在这3条通路上筛选出NOS2、FAH和IDO等关键性基因,这些基因的在ESCs向SSCs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趋势与其在RNA-Seq中的结果一致。体内抑制NOS2基因后,NOS2及C-kit、Cvh、Stra8、Dazl、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等生殖标记基因在空白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而在抑制剂组中,NOS2及C-kit、Cvh、Stra8、Dazl、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等生殖标记基因的m RNA表达量均出现了降低;而体外抑制NOS2基因后,对照组中的ESCs在2、4、6、8和10d内细胞不断增殖,但是未出现类胚体;RA诱导组中,2d出现小的类胚体,4d类胚体增大,且数量增多,6d类胚体边缘开始出现破裂,8d类胚体解体,10d出现类精原样细胞;抑制剂组中,ESCs在2、4、6、8和10d内无类胚体出现,且相较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缓慢;RA+抑制剂组中,2和4d内无类胚体出现,细胞增殖缓慢,6d出现小的类胚体,8d类胚体数量少量增多,且体积稍显增大,10d类胚体开始裂解。并且经过抑制剂的抑制后,NOS2及C-kit、Cvh、Stra8、Dazl、integrinα6和integrinβ1等生殖标记基因的表达量在RA诱导组、抑制剂组和RA+抑制剂组中相对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或极显著性的下调趋势。【结论】基于RNA-Seq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NOS2的基础上,通过对NOS2基因在鸡体内和体外的抑制,发现NOS2在被抑制后,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过程受到抑制。说明了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NOS2对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8.
为给奶牛营养代谢病等相关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本试验从犊牛肾周脂肪组织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采用组织剪碎法结合0.25%Ⅰ型胶原酶消化法消化、收集原代犊牛ADSCs,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第5代ADSCs表面特异性蛋白,并使用CCK-8法测定第5、10代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第10代细胞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显示,分离出的犊牛ADSCs接种4 d后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胞Vimentin、CD34、CD44、CD90呈阳性,CD31、CD45呈阴性;该细胞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是犊牛脂肪干细胞,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
采集家兔自然交配后96h的早期囊胚,以低糖DMEM+150mL/L胎牛血清+0.1mmol/L非必需氨基酸+100IU/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为基础培养基,比较了不同胚胎处理方法、不同饲养层以及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成分对兔早期囊胚贴壁和增殖的影响,以完善兔胚胎干细胞的建系方法。结果表明,以胚胎分割法和链霉蛋白酶-E(proteinaseE)处理掉黏蛋白及部分透明带的胚胎容易贴壁和增殖;在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兔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胚胎的脱带率差别不大,但在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贴壁率明显提高,且贴壁后内细胞团增殖较快;添加胰岛素、白血病抑制因子和伊巯基乙醇均利于抑制ES的分化和促进内细胞团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0.
试验旨在探讨无血清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共培养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将UC-MSCs和BMECs按1:2直接共培养,对比单纯培养的两种细胞,48 h时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IGF-Ⅰ浓度水平,再利用Transwell小室将两种细胞分离培养,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各组细胞IGF-ⅠR、IGF-Ⅰ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共培养中IGF-Ⅰ浓度显著高于UC-MSCs组(P < 0.05),极显著高于BMECs组(P < 0.01);UC-MSCs/BMECs、BMECs/UC-MSCs组IGF-Ⅰ mRNA表达值均极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组(P < 0.01),BMECs/UC-MSCs组显著高于UC-MSCs/BMECs组(P < 0.05);UC-MSCs/BMECs、BMECs/UC-MSCs组IGF-ⅠR mRNA表达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组(P < 0.05;P < 0.01),BMECs/UC-MSCs组较UC-MSCs/BMECs组差异显著(P < 0.05)。综上,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UC-MSCs和BMECs共培养可显著提高IGF-ⅠR及IGF-Ⅰ mRNA表达,IGF-Ⅰ浓度水平和IGF-ⅠR mRNA的表达具有一致性,IGF-Ⅰ主要存在于UC-MSCs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