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248篇
农学   283篇
基础科学   89篇
  97篇
综合类   2017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254篇
园艺   613篇
植物保护   36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从梅河口市的气候条件、栽培条件、病虫害、品种本身等方面分析玉米产生秃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以促进该地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3.
以童子1号草莓茎尖为外植体,以6-苄基腺嘌呤、吲哚丁酸、α-萘乙酸和蔗糖作为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对影响草莓茎尖分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童子1号草莓茎尖分化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IAA 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8 g.L-1,在此条件下草莓茎尖成苗率可达到76.67%。  相似文献   
944.
4种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柑桔全爪螨卵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4种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柑桔全爪螨卵的活性.结果显示,二萘基嗯唑啉衍生物类杀螨剂11%福禄(乙螨唑)悬浮剂LC50值为21.60mg·L-1,3000倍液卵的校正死亡率为74.1%;噻唑烷酮类杀螨剂5%尼索朗(噻螨酮)可湿性粉刺LC50值为30.99 mg· L-1,1 500倍液卵的校正死亡率为59.8%;有机氮杂环类杀螨剂20%破卵(四螨嗪)悬浮剂LC50值为125.63mg·L-1,1 500倍液卵的校正死亡率为52.91%;矿物油类杀螨剂99%绿颖乳油LC50值为7 277.3mg· L-1,150倍液卵的死亡率为49.47%.  相似文献   
945.
为了开发大蒜的生物防治应用,以大蒜为材料,使用不同培养基分离大蒜内生茵,研究大蒜内生茵代谢产物的抑茵效果。结果表明:从广西产大蒜中分离出28株内生茵,其中5株内生细菌的代谢产物对尖孢镰刀茵(Fusariumoxysporum)具有较好的抑茵效果,其形态与生理生化特点均不同。  相似文献   
946.
"薯绿1号"品种产量高、口感佳、适应性强,适宜在东阳市种植。为促进"薯绿1号"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品种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整地作畦、扦插、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苹果全爪螨是重要的蔷薇科果树害虫之一, 具有体型小、繁殖快、世代周期短等生物学特点。该螨以若螨和成螨取食苹果叶片和嫩芽, 影响果树生长发育, 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在我国果园的发生逐年加重。国内外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杀螨剂, 由于化学杀螨剂长期不规范的使用, 致使该螨对多种类型的化学杀螨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总结了苹果全爪螨的发生、为害、抗药性现状及其抗性机理, 同时结合国内外苹果全爪螨抗药性和防治相关研究, 提出该螨抗药性治理策略, 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目的】在获得稳定的抗、感杧果小爪螨(Oligonychus mangiferus)的杧果种质基础上,以害螨和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与评价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的抗、感性。【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评价方法获得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经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杧果小爪螨在抗、感杧果品种上的存活率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抗、感杧果品种叶片组织内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杧果小爪螨只危害杧果的功能叶,不危害嫩叶和老叶;在筛选获得的6个抗、感性稳定的杧果品种中,‘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高抗和抗螨,而‘鸡蛋芒’‘秋芒’‘紫花’和‘粤西I号’对杧果小爪螨表现为感螨;抗性品种‘台农一号’和‘红芒VI号’较感性品种‘紫花’和‘粤西I号’功能叶中含有较多的游离糖、较高的糖/氮比和较多的总酚,2者间差异显著,但抗、感性品种的功能叶、嫩叶和老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氮含量及嫩叶、老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杧果品种对杧果小爪螨存在显著的抗、感性差异,其抗性与杧果功能叶中的游离糖含量、糖/氮比和总酚含量相关,为杧果抗螨种质的挖掘与创新利用、抗螨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基础信息、参试材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