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567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4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5年4~10月,广东省湛江市某养殖场的小尾寒羊出现一种以极度贫血、衰弱、消瘦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笔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血液检验、寄生虫体鉴定及微生物学诊断,确诊为扩展莫尼茨绦虫(M.Expansa)及大肠埃希氏杆菌(E.coli)混合感染。经采取丙硫咪唑、环丙沙星治疗等综合防制措施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2.
本病是新生羔羊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小尾寒羊和多皱褶品种的羊。1病因本病是先天性的遗传病,尤其是近亲繁殖羊较多。由于眼睑内翻,睫毛刺激眼球,而磨伤角膜继而发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致失明。2临床症状一般轻微时,精神食欲正常,患眼羞明流泪,怕光,结膜充血,时间稍长则角膜混浊  相似文献   
73.
<正>1羔羊死亡情况近年来,我县为了提升肉羊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因其小尾寒羊具有肉质良好、多胎高产的优势,故大量从外省引进,但由于当地气候和饲料条件所限,饲养管理欠佳,羔羊死亡严重。羔羊主要死于弱胎、饥  相似文献   
74.
在制作小尾寒羊冻精颗粒时,对其冷冻稀释液和甘油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稀释液效果最好(P<0.05),甘油浓度为6%时的冷冻效果最佳(P<0.01);在40-50℃解冻后,其活力可达0.5以上。  相似文献   
75.
就河南小尾寒羊的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小尾寒羊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肉质细嫩,肉味浓郁,6月龄的屠宰率较高。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的赖氨酸、异亮氨酸等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蛋白质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76.
细胞电融合的原理是先通过双向电泳使细胞间排列成串珠状,互相紧密接触,随后给予短暂的高压脉冲,引起细胞膜穿透,细胞膜发生结合导致细胞融合。本试验以盘羊和北山羊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为供核细胞,以绵羊和山羊卵母细胞为供体细胞进行了异种核移植,对不同电融合条件下对核移植胚胎的发育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盘羊的皮肤纤维细胞可以和绵羊的卵母细胞融合,北山羊的皮肤纤维细胞可以和山羊的卵母细胞融合;  相似文献   
77.
湖羊、小尾寒羊与肉用杜泊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进优质杜泊绵羊为父本与湖羊和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湖羊和小尾寒羊母羊群采用激素诱导同期发情后,以杜泊绵羊鲜精进行人工授精。分析不同羊群受胎率、产羔率以及F1代杂交羔羊生长速度与体尺变化。结果表明 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受胎率和产羔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杜湖杂交羊与湖羊初生重、1月龄、2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3月龄、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杜寒杂交羊与小尾寒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月龄、2月龄、3月龄、6月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 杜湖杂交羊与杜寒杂交羊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1月龄、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2月龄和3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 湖羊与小尾寒羊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月龄、6月龄体重和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2月龄、3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初步杂交试验认为杜泊羊与湖羊或小尾寒羊杂交均可分别作为理想的父、母本组合,用于进一步培育优质肉用杂交绵羊新品系(种)研究。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利用组织生物学方法对不同时期小尾寒羊背最长肌进行研究。[方法]以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技术从微观层面研究胚胎期不同阶段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结果]肌纤维的密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肌纤维直径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胚胎前期胎儿增重不明显,而胚胎后期及出生后体重迅速增加,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优质肉羊杂交育种工作积累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79.
为揭示类固醇生成相关基因CYP11A1、CYP17A1、CYP19A1在绵羊多羔繁殖中的作用,以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YP11A1、CYP17A1、CYP19A1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YP11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表达;CYP11A1基因在单羔小尾寒羊卵巢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多羔群体(P0.01),在子宫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群体(P0.01);CYP17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输卵管、下丘脑表达;CYP17A1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群体下丘脑、子宫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单羔群体(P0.05)。CYP19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下丘脑表达。本究结果提示CYP11A1、CYP17A1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的调控。  相似文献   
80.
为探讨运输应激对舍饲小尾寒羊行为及生理的影响,选取体况相近的8只健康成年小尾寒羊公羊,对运输前后24 h内日常行为(运输前6月13日11:00至6月14日11:00,运输后6月15日11:00至6月16日11:00)按6个时段进行观察,各时段分别为11:10~11:30 (1时段)、15:10~15:30 (2时段)、19:10~19:30 (3时段)、23:10~23:30 (4时段)、03:10~03:30 (5时段)、07:10~07:30 (6时段);利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观察各时段内静立等行为;分别于运输前1 d、运输途中、运输后1 d及运输后3 d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离子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运输明显改变小尾寒羊行为。运输后小尾寒羊静立、移动、采食、探究和观望等行为1、2、3时段增加,而4、5、6时段降低;卧息行为3时段极显著低于运输前,而5、6时段则极显著高于运输前;反刍行为1、2、3、5时段显著低于运输前;修饰行为则运输后变少且1、3、4、5、6时段极显著低于运输前。运输也显著影响小尾寒羊的生理指标,与运输前相比,运输后1 d小尾寒羊血液生长激素显著增加;血糖在运输途中显著降低,其他血液代谢物无显著变化。总体而言,运输应激明显影响小尾寒羊行为和生理内分泌,且显著改变小尾寒羊行为日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