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9篇
  55篇
综合类   125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46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小蚕颗粒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比较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现行品种皓月×菁松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3对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但小蚕期发育速率和体重低于全龄桑叶育。3龄改换为桑叶育之后,蚕的生长发育加快,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张种产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ZHG×春54正反交小蚕颗粒饲料育均高于全龄桑叶育,但皓月×菁松低于桑叶育,各杂交品种的生命率总体上小蚕颗粒饲料育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量主要指标全龄桑叶育与小蚕颗粒饲料育无明显差异。ZHG×春54是一对对颗粒饲料适应性优良的杂交组合,达到了生产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992.
<正>2010年5月3日,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参与完成的又一项家蚕基因组研究成果——"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等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993.
24%辛硫磷溴虫腈EC(21%辛硫磷+3%溴虫腈)750倍和1500倍对低龄桑螟、桑尺蠖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50倍叶面喷雾5d对家蚕安全,可以在蚕期中使用。  相似文献   
994.
程锦发 《蚕桑通报》2010,41(3):37-38
<正>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和危害,会给蚕种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故在生产上严格采取控制胚种带毒,控制桑园病虫害,控制食下感染途径,严格防  相似文献   
995.
杀菌剂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菌灵(carbendazim)是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药物。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分别稀释至1000和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叶中多菌灵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桑树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4.5339e-0.2215t,药物的半衰期T1/2=3.13d;喷洒稀释5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6.0527e-0.1030t,药物的半衰期T1/2=6.73d。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显示低浓度(稀释1000倍)的药液在桑叶中的降解更快,所以建议生产上适当采用高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并根据相应的药物消解动态数据确定桑叶采摘时期,以保证家蚕食下药叶对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杂交育种及系统选择方法,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恒·丰×富玉。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茧丝品质优,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2.45%、4.91%、5.22%;一粒茧丝长1158m,解舒丝长996m,洁净96.10分,鲜茧出丝率16.12%,均优于对照品种。日系新品种富玉抗BmNPV感染能力较白玉有明显提高。2010年2月该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97.
况前  韩琦  徐云敏  何宁佳 《蚕业科学》2010,36(4):597-603
对NCBI公布的一种家蚕碱性小分子蛋白(GenBank登录号:AY655143.1)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蛋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特别是与IGFBP的N端功能区域匹配程度较高,推测此蛋白可能是IGFBP家族中的一员。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和弱阳离子交换层析从家蚕5龄幼虫体液中纯化目的蛋白,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鉴定为家蚕Bm8K蛋白,为蛋白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家蚕糖转运蛋白基因BmST3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卫青  杨金宏 《蚕业科学》2010,36(4):604-609
糖转运蛋白在家蚕体内糖类化合物的转运与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电子克隆的基础上,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家蚕糖转运蛋白基因BmST3(GenBank登录号:GQ87175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位于家蚕27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ORF)长1434bp,编码47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有典型的Sugar_tr结构域和12个疏水的跨膜结构域,与埃及伊蚊、致倦库蚊、冈比亚按蚊、赤拟谷盗登录号分别为EAT47626、EDS35465、EAA11457、EFA05337的同源蛋白相似性均在60%以上。RT-PCR检测和基因芯片信号值分析结果显示,BmST3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9种组织中,主要在马氏管中大量表达,推测其可能在马氏管细胞膜内外物质的跨膜转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著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解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入侵宿主细胞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深入研究Nb对家蚕的侵染机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b孢子接种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Tn)培养细胞48h后孢子的分布状态和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对接种Nb孢子后的Tn培养细胞培养物总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证实经0.2mol/LKOH预处理的Nb孢子可以被Tn培养细胞所吞噬。对Nb孢子孢壁蛋白的SDS-PAGE分析显示,Nb孢子经KOH预处理后,大小为80kD和12kD的孢壁蛋白带缺失或明显减弱,30kD的孢壁蛋白带丰度降低。推测KOH预处理使Nb孢子部分孢壁蛋白被分解(部分或完全)或使蛋白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影响了Nb孢子与Tn培养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利于Tn培养细胞对Nb孢子的吞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