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9篇
  55篇
综合类   125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46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家蚕丝素蛋白对大鼠胆固醇代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仲争  庄大桓 《蚕业科学》2002,28(4):301-303
研究了经酸解后制得的家蚕丝素蛋白氨基酸组成以及对高血脂实验鼠血清和肝脏内胆固醇及转氨酶的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的家蚕丝素蛋白粉氨基酸组成丰富,其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占全部氨基酸总量的95%;家蚕丝素蛋白能显著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提高动物肝组织中的胆固醇浓度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3.
敖光娣 《蚕学通讯》2002,22(2):33-34
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 ,是在养蚕生产上最常见的为害严重的一类蚕病。尤其是夏秋蚕期 ,发生较多、影响较大 ,往往被蚕农误认为是蚕种质量差。因此 ,要大力加强防治病害的科普宣传 ,坚持“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方针 ,提高消毒防病水平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结合我市蚕桑生产实际就如何防治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谈谈认识和看法。1 病源传染、环境和体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都是病毒性疾毒 ,由于病毒种类和寄生组织部位的不同其病的称呼有异。其传播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食下传染而发病的 ,病毒对环境抵…  相似文献   
34.
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方法的刺激,可以简便而有效地诱发出多种不同性染色体组成的家蚕多倍体.尽管家蚕多倍体在实际生产利用价值上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家蚕多倍体在家蚕基因解析、遗传方式等研究方面显示出特有的利用价值.关于利用多倍体方法进行遗传基因解析的研究,在显性决定雌性的基因(Fem)、决定卵大小数量性状基因(Esd)、卵壳网眼大小决定基因(Pgd)、大卵基因(Ge)等的发现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35.
丰田灵对家蚕残毒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田灵(40%高渗丙·辛乳油)是一种新的复配农药,具有渗透力强、药效迅速、杀虫谱广的特点,尤其对桑象虫和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据试验调查对低龄鳞翅目害虫防效率达96%,是替代高残留甲胺磷的理想药物。为了及时准确掌握丰田灵对家蚕的毒性情况,确保推广使用安全,笔者于2003年春季在调查防效的基础上,设区进行了残毒期测定,现将丰田灵对家蚕残毒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丰田灵乳油由南通市蚕桑站提供;供试蚕品种为苏五×苏六。1.2 试验地点:启东市新安镇丰盛村黄建平户和汇龙镇永南村陆纯良户。1.3 试验时间:桑园…  相似文献   
36.
2003年射阳县盘湾镇秋蚕壮蚕期家蚕尾部出现了黑色病斑,经鉴定为黑尾病.据调查,全镇近40%农户发生了家蚕黑尾病,个别农户仅有20%的收成.这不仅影响了蚕农收入,还影响了蚕茧质量,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有问题,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为此就秋蚕黑尾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37.
冯光樯 《四川蚕业》2004,32(4):46-48
近年来,生种时有发生,给蚕种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一些单位提出并采取了许多防止措施,但成效仍不显。2003年11月4日在云南蒙自县西部家蚕选原种学术研讨会上,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顾家栋先生建议采取“催青后期高温法”处理防止生种的发生。受此启示,2004年我场将此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见表1、表2),现将主要方法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8.
<正> 无锡县荡口镇南联村是浒关蚕种场二分场的一个原蚕生产基地,年饲养蚁量均在2000克以上,春期苏5、苏6的公斤茧制种量均在4张左右,1992年春达4.66张。总结他们的做法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领导重视,强化服务。蚕桑生产是南联村的骨干副业,蚕农的养蚕收入占整个家庭收入的60%左右,因此,村级领导极为重视蚕桑生产,建立了村级蚕桑技术服务站,实行了五统一服务,即统一订种、统一供药、统一消毒、统一共育、统一植保管理,实行了蚕桑生产服务一体化,保证了原蚕饲养的安全生  相似文献   
39.
以过老叶、适熟叶、过嫩叶三种叶质进行二回育与普通育比较,结果5龄经过过老叶区较适熟叶长,过嫩叶区较适熟叶区短。四回育5龄经过时间长于二回育,产茧量过老叶四回育较适熟叶低,二回育较适熟叶稍优。过嫩叶则明优于适熟叶,过老叶明显低于适熟叶。二回育与四回育比较,过嫩叶、适熟叶四回育较二回育优,过老叶二回育较四回育优。茧质方面,过老叶显著低于适熟叶,过嫩叶显著优于适熟叶,过老叶与过嫩叶二回育均比四回育优,适熟叶二回育较四回育稍差。  相似文献   
40.
康国民 《江苏蚕业》1997,19(4):18-19
<正>自80年代以来,农村原蚕点已成为我省繁育一代杂交种的主要基地.但如果微粒子病暴发.将严重影响原蚕基地的稳定.我场1995年,在海安、大丰等原蚕点因微粒子病暴发.蚕种生产几乎全军覆没,全场年生产蚕种177000多张,而超毒烧毁的蚕种达103000多张,淘汰率达58.19%,直接经济损失283万余元,这是一个很惨重的教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