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96篇
  24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61.
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表现为昼夜不对称增温,即夜间温度增幅大于白天。夜间增温明显影响冬小麦生产,通过施肥能否调控夜间增温的不利影响尚不清楚。通过田间模拟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夜间增温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和硅肥对冬小麦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夜间增温设W0(常温对照)、W1(5 mm铝箔膜覆盖)和W2(11 mm铝箔膜覆盖)3个水平,夜间用铝箔膜覆盖植株冠层以模拟增温(19:00—06:00);施生物炭设B0(对照)、B1(5 t/hm2生物炭)和B2(17.5 t/hm2生物炭)3个水平;施硅肥设Si0(对照)、Si1(200 kg/hm2钢渣)和Si2(200 kg/hm2矿粉)3个水平。结果表明,W1和W2处理使全生育期5cm土层夜间均温分别升高0.72℃和0.34℃,10 cm土层升高0.22℃和0.18℃。夜间增温降低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分蘖数、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提高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  相似文献   
562.
为研究夜间增温下农田管理(节水灌溉/晚播)对稻-麦轮作农田作物产量及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2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进行田间模拟试验。夜间温度设2水平,即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用铝箔膜夜间(19:00—次日6:00)覆盖植株冠层模拟夜间增温。水稻季水分管理设2水平,即常规灌溉(F,间歇淹水,5 cm水层)和节水灌溉(M,湿润,无水层);冬小麦季播期设2水平,即正常播期(NS)和晚播(LS)。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夜间增温或湿润灌溉均降低水稻生物量和产量,降幅分别为14.69%~18.16%和7.27%~9.14%;而增温下适度晚播则使冬小麦产量增加0.71%。与常温淹水灌溉相比,夜间增温或湿润灌溉均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通量,但湿润灌溉下夜间增温则显著提高稻田CH4排放通量。常温对照下,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使稻田CH4累积排放量降低79.46%,而使N2O累积排放量增加97.21%。夜间增温下,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使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39.98%和45.62%。晚播使麦田N2O累积排放量降低21.46%~53.77%。用持续变化全球增温/冷却潜势(SGWP/SGCP)评估稻田和麦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稻麦系统增温潜势的贡献,各处理稻田CH4排放的贡献均为主导作用。夜间增温显著降低淹水/正常播期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显著增加湿润/晚播稻麦轮作系统的GHGI。研究认为,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水稻季采用常规灌溉和冬小麦季正常播种是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63.
以柳叶空心菜为试材,采用LED全光谱灯夜间补光的方法,研究了补光时长1 h·d-1(20:00—21:00)、4 h·d-1(20:00—24:00)、7 h·d-1(20:00—03:00)和光强3 000、7 000、11 000 lx对空心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工厂夜间补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补光条件下空心菜的生长均优于不补光对照。补光时长1 h·d-1下空心菜各生长指标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长;补光时长4 h·d-1下空心菜的株高、茎粗、产量、干质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而鲜质量、叶片数和叶面积在光强7 000 lx处出现单峰;补光时长7 h·d-1下各指标随光强的上升先升后降;光照强度3 000、7 000 lx时空心菜各生长指标随补光时长的增长而增加;光照强度11 000 lx时株高、茎粗和产量在4 h·d-1时达到最大值,鲜质量、干质量、叶片和叶面积在7 h·d-1下取得最大值。综合来...  相似文献   
564.
通过田间模拟增温试验,研究生物碳配施硅肥对夜间增温下江苏沿江地区单季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用铝箔反光膜夜间覆盖水稻植株冠层模拟夜间增温(19:00至次日06:00),增温设3水平,即W0(常温对照,不覆盖铝箔膜)、W1(覆盖5 mm铝箔膜)和W2(覆盖11 mm铝箔膜);生物炭施用量设3水平,即B0(对照,不施生物炭)、B1(施10 t/hm2生物炭)和B2(施25 t/hm2生物炭);硅肥施用量设3水平,即Si0(对照,不施硅)、Si1(钢渣粉,200 kg/hm2 SiO2)和Si2(矿粉,200 kg/hm2 SiO2)。结果表明,夜间增温明显降低水稻株高,提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显著降低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减产率19.66%~28.73%。施生物炭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施硅明显提高水稻每穗粒数和蛋白质含量。从产量和营养效益综合来看,试验最佳处理组合为W1B2...  相似文献   
565.
1.使用农机前,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牢记正确的操作方法。2.农机使用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取得驾驶操作证后,方可使用农机。3.身体不适、疲劳、睡眠不足、酒后均不得驾驶农机。孕妇、色盲及未满18岁的人员等严禁操作农机。在作业、检查和维修时不要让儿童靠近机器,以免造成伤害。4.农机不要在前、后、左、右超过10度的倾斜地面上行驶。在坡地和倾斜地面上不能转弯。夜间行驶时,须打开前照明灯,同时关闭其他作业指示灯。  相似文献   
566.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津巴布韦是中国“一带一路”上重要合作伙伴,对津巴布韦植被覆盖度进行监测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津巴布韦近20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津巴布韦植被覆盖度较高;2001—2009年、2015—2017年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2009—2015年、2017—2019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从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植被覆盖度北部高,西南和中部地区低。津巴布韦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主要以不显著变化为主(占81.70%),11.52%的地区呈增加趋势,6.78%的地区呈减少趋势。津巴布韦地区植被覆盖度反向持续性强于正向持续性,增加趋势占7.44%,减少趋势占9.69%。津巴布韦植被覆盖度受降水量、气温共同影响,主要受降水量因素的影响。植被覆盖度受夜间灯光数据影响,呈负相关区域主要在哈拉雷和布拉瓦约,正相关区域主要在马邵纳兰省。  相似文献   
567.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日前,笔者从安徽省砀山县农业委员会获悉,今年该县2.13万hm2酥梨挂果量极少,估计总产量将比上年减少88.67%左右。据该县农委专家调查分析,导致今年该县酥梨大幅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低温霜冻天气,4月6—11日正值酥梨盛花期,当地连续遭遇"倒春寒",夜间温度降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