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6篇
  7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雄性激素受体基因( Androgen receptor gene)突变对少精不育病症发生所起的作用及突变的来源。方法:利用 P C R 对45 例精液标本和配对的血液标本 A R基因8 个外显子分别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胺的 C D G E电泳分析,检测基因片段的插入和缺失及点突变。结果:45 例少精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中,外显子 A 即基因转录激活区发生点突变者3 例,插入突变4 例,缺失突变3 例共10 例,占22.2% ;外显子 H 发生缺失突变1 例、外显子 G 处发生点突变1 例、外显子 E发生完全缺失突变1 例、不完全缺失突变1 例;同时他们的血液标本中,只有3 例在外显子 A发生插入突变。结论:雄性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 A 即基因转录激活区的突变是造成少精不育的重要原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期,少数是亲代遗传。  相似文献   
62.
关于体型,有人认为臀部越大越突出越好,其实这是对“优良体型”的一种误解,所谓优良体型应该是指合符这一品种特征的体型,而看起来比这一品种特征好得多的“大屁股”,往往有基因突变的情况,甚至有雄性化的倾向,发情不明显或不正常,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配种因难,产仔也少。关于乳头的多少和位置,单纯强调乳头的多少是片面的,主要看乳头大小和分布均匀程度,如果分布疏密不一致或大小悬殊,  相似文献   
63.
<正>2009年1月,澳大利亚专家声称,它们在澳大利亚北部发现成千上万的双头仔稚鱼,并认为它们极可能是受到化学品污染而导致鱼类基因突变所引发。  相似文献   
64.
从本实验室构建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菌株A13的Mini-Tn5转座子突变体库中筛选出2株致病性丧失的突变菌株166和167,亚克隆及测序结果表明,突变株166和167的Tn5插入位点基因编号分别为Aave-3192和Aave-2108。为了进一步明确这2个基因的功能,分别对这2个基因进行互补。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互补菌株恢复对西瓜果实的致病性,且在游动性、群体感应、胞外多糖、生物膜等性状上部分恢复至野生菌株A13的水平,表明这2个基因与该病菌在西瓜上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65.
选择11株动物源沙门菌(包括6种血清型)进行环丙沙星耐药性体外诱导.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11株诱导株不同诱导阶段的靶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和mar操纵子基因marO、marR、marA、marB、soxR、soxS及外排泵acrAB的抑制基因acrR(包括启动子区)进行基因突变筛选,并对筛选出的突变基因进行测序确证.结果显示,6种血清型沙门菌在诱导过程中,GyrA突变集中在S83F和/或D87G,marR、soxR、acrR均出现新突变,提示在环丙沙星诱导压力下,因靶基因和调控基因突变使耐药性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6.
通过混合样品DNA测序方法寻找黑素皮质素受体l(MC1R)基因的突变位点,采用Alu1-RFLP对突变位点在4种羽色(栗羽、黄羽、白羽、黑羽)鹌鹑群体中的基因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测定了MC1R基因在12日龄时4种羽色鹌鹑胚胎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鹌鹑MC1R基因上发现1个T/C突变位点,该位点没有导致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改变,A1u1-RFLP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4种羽色鹌鹑群体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4种羽色鹌鹑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栗羽鹌鹑皮肤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黑羽鹌鹑皮肤中的表达量(栗羽〉黄羽〉白羽〉黑羽)。本试验没有发现导致日本鹌鹑黑羽突变的Glu92Lys突变位点,表明朝鲜鹌鹑的黑羽突变与报道的日本鹌鹑黑羽突变的机制不同,朝鲜鹌鹑的黑羽可能与其他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猪水肿病(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已构建的猪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口服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血清中的IgG抗体及粪便和肠黏液中的slgA抗体水平,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及攻毒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性,能诱导小鼠体内产生IgG和sIgA抗体,并且能引起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口服免疫突变菌株能对小鼠提供良好的保护,保护率为75%(15/20).本研究结果证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菌株在小鼠体内能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猪ED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8.
《农家顾问》2012,(8):1
特养新秀——乌骨羊乌骨羊俗称"药羊",是普通羊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品种。经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院检索查新确认,乌骨羊是世界上惟一具有此稳定遗传基因的羊品种。乌骨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乌骨和乌肉。据云南农业大学毛华明教授及其课题组分析测定,乌骨羊的乌质是由高含量的黑色素引起  相似文献   
69.
错配PCR方法快速检测耐FQs沙门氏菌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耐药沙门氏菌基因突变位点碱基变化情况,设计合适的引物进行错配PCR,鉴别突变位点,使其结果与测序结果相吻合,以建立错配PCR方法快速检测耐氟喹诺酮类药物沙门氏菌基因突变,判断菌株是否耐药.错配PCR检测方法条件优化成熟之后,对经过测序的菌株进行耐药突变位点的快速检测,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高达96%.  相似文献   
70.
在家畜养殖中,基因突变和遗传效应的应用可以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品质,改善人类饮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该文探讨基因突变及其遗传效应在家畜养殖中的应用研究,阐述基因突变和遗传效应在家畜养殖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基因突变和遗传效应在家畜养殖中的应用,包括改良家畜品种、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品质,面临技术瓶颈、法律法规限制、社会伦理道德争议和养殖户认知程度不高等挑战,为优化家畜养殖中应用基因突变和遗传效应,建议加强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养殖户认知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开展遗传资源调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