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8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786篇
林业   630篇
农学   391篇
基础科学   675篇
  609篇
综合类   4247篇
农作物   318篇
水产渔业   1017篇
畜牧兽医   6634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988篇
  2011年   1003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884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光照培养箱中用35/28℃、40/30℃、42.5/30℃(每天光、暗均为12小时)不同变温热处理新会橙病苗92天可获得部分无碎叶病苗木,102天后所获苗木均不带碎叶病毒。 在玻璃温室中7~9月自然高温处理带病蕉柑、德森温州蜜柑、槾桔病苗60天,不能使碎叶病毒失活,但上一年8月份嫁接的苗木一直置于玻璃温室中,第二年9月份(计380天)采芽繁殖鉴定,所得植株均不带碎叶病毒。  相似文献   
62.
63.
蚕沙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浙江海宁蚕沙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热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所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3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h。  相似文献   
64.
反刍兽异嗜癖 ,是牛、羊、鹿等动物常发的一种现象 ,一般人们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但这种现象在牛、鹿发生非常普遍 ,尤其在豫西丘陵山区 ,牛的发生率可达 30 %以上 ,局部地区可达 80 %。鹿的异嗜发生率可达 90 %以上 ,有些鹿场可达 1 0 0 % ,严重影响着草食动物的发展。但  相似文献   
65.
暴发性鱼病是我区鱼类的常发病,主要引起白鳞、白鲢、镛、鲫、团头鲂等淡鱼类的暴发流行,通过对我区部分盟市暴发性鱼病的流行调查,分离出两株嗜水气单胞菌,经鉴定与无锡嗜水气单胞菌菌株有相同特点,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和毒素的毒性试验,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和毒素毒性,并产生明显的体表出血充血以及败血症变化。对分离菌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得知该菌可在PH6-9生长,最适温度为10-30℃,低盐或无盐状态下易于生长。将分离菌株和无锡菌株制成多价灭活全菌苗,用注射法和浸泡法对鲫鱼进行免疫,20天后攻毒,观察60天,保护率注射组为20/20,浸泡组为19/20,起到了免疫保护作用。将自制的多价灭活全菌苗应用推广于我区部分盟市,有效地防止了暴发性鱼病的发生,达到新增鲜鱼总产量129.8万公斤,新增总产值1038.4万元。提高了我区养鱼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6.
2005年3月陕西省某牛场发生一头成年牛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心包扎有铁丝,心脏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质脆易碎,整个肝脏大部分被淀粉样物质取代;脾脏体积增大,质地稍硬,切面干燥;肾脏体积增大。色泽变黄。表面光滑,被膜容易剥离;咽喉眼观色泽发红,有出血点及稠液渗出,略有肿大。为了查清病因对病料进行了微生物学实验室诊断,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肢无力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故此病对奶牛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我新桥街道2004年8月份统计共存栏奶牛567头,从8月8日开始到9月13日持续一个多月,共发生该病326头,发病率为57%。急性死亡12头,因病瘫痪淘汰9头,发病后流产20头。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侵害牛,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犊牛症状较轻,高产牛、重胎牛症状严重。从8月初起,该…  相似文献   
68.
邱达华 《内陆水产》2005,30(11):31-31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軎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疼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猪血免疫球蛋白的热稳定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猪血免疫球蛋白在各类食品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对猪血免疫球蛋白 (PIgG)的热稳定性及热变性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PIgG在 6 0℃以下很稳定 ,6 0~ 6 5℃比较稳定 ,大于 70℃变性明显加快 ,超高温杀菌 (12 0℃ ,4s)条件下 ,PIgG几乎失活 ;其热动力学反应为 1 2级 ;在 6 0 ,6 5 ,70 ,75 ,80 ,85和 90℃ ,PIgG热变性的D值分别为 33 333× 10 3 ,14 2 86× 10 3 ,3 333× 10 3 ,0 4 76× 10 3 ,0 2 2 2× 10 3 ,0 16 9× 10 3 和 0 0 76× 10 3 s ,在此温度范围内的Z值为 10 81℃ ,表观活化能为 2 2 7 31kJ·mol-1。  相似文献   
70.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围产期,即分娩前3周(干奶后期)至分娩后的前2周(初产期)。奶牛围产期经历着一系列来自自身生理状态改变、饲粮改变和外界环境改变的变化。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如产乳热,酮中毒、胎衣滞留、子宫炎和真胃移位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因此人们特别关注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养好了,围产期顺利度过,生产能力正常发挥;养不好,则奶牛健康状况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