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66篇
农学   301篇
基础科学   22篇
  25篇
综合类   1805篇
农作物   26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2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2013年7月绥中县西甸子镇的一些‘乔纳金’‘嘎拉’苹果树发生类似褐斑病的叶片病害,严重的全树叶片发病,继而大量落叶.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现场勘察并取样化验,认为是一种新型病害——炭疽叶枯病.据报道,巴西最早于1988年发现苹果炭疽叶枯病,1999年美国也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我国,2010年江苏丰县首次大范围发生,继之近几年来在黄河故道苹果产区(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接续发生.2011-2013年在陕西礼泉、兴平一带大面积发生.我县地处辽宁省西南端,与河北省接壤,而发生该病的西甸子镇果园恰好位于与河北省交界处附近.这表明该病已由关内扩展到关外,进入辽宁苹果产区.据我们监测,该病今年仍限于西甸子镇的一些苹果园,而往东的前所、高岭、前卫、沙河直至大台山果树农场,目前尚未发现该病发生.省内其他苹果产区也尚未有发生该病的报道.说明该病目前仍仅限于辽宁省西部边境地区.  相似文献   
7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为筛选适宜通海县区域种植的水稻良种,加快通海县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步伐,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73.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allii 主要引起洋葱细菌性叶枯病,是EPPO新增加的A1类有害生物.本文对该菌的分布、寄主、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传播途径、检测鉴定、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4.
<正>美洲星是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生产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含有KOM、氮、磷、钾、钙、镁、硫、铜、锌、铁、硼、锰、钼、硅以及黄腐酸、氨基酸、腐殖酸、腐殖胶等成份。在水稻上使用,不仅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而且能显著提高水稻抗涝耐渍、抗高温、抗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能力,对稻飞虱也有一定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75.
通过双环氧丁烷 (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hm197,并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140 kb的区段内。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下降。遮光处理表明,hm197褐色斑点的形成受自然光照的诱导。此外,hm197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比野生型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有过氧化氢和大量超氧阴离子O2 ?的沉积。与IR64相比,hm197叶片中清除氧自由基酶系统中SOD和APX活性极显著上升,其余均极显著下降,同时伴随总可溶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上升,hm197表现出早衰迹象。抗病性鉴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6.
 小麦雪霉叶枯病Gerlachia nivalis(Ces.es Sacc.) Gans and Mull自60年代发现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又一大病害。关于该菌的形态和培养性状、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对化学药剂的反应、生理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对该病的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7.
近年,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在华南稻区快速发展,已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向浙江、江苏等南方稻区蔓延。在Ⅴ型菌重发稻区水稻品种普遍发病较重,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刻不容缓。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推广种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利用携带抗Ⅴ型菌隐性基因xa5的国际水稻品种IRBB5,结合稻瘟病抗源,应用杂交、复交、系谱选育和抗病性同步鉴定等方法,先后选育出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1~3级),兼抗稻瘟病(中抗至高抗),米质优良(广东省标优质3级),产量与主栽品种相当(与区试对照品种比较)系列水稻新品种白香占、白粳占和白丝占,这些抗病新品种在粤西沿海白叶枯病强毒系Ⅴ型菌重发区推广种植,突显出利用品种抗性防控白叶枯病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水稻新基因被发现、定位与克隆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分子育种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笔者主要就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对一些使用转基因手段进行多基因抗病育种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9.
褐飞虱、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一旦发生会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对于传统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到同一材料中,可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综合抗性。总结了水稻主要抗病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现状,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病虫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80.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中国农科院最新研制的农用抗生素中生菌素研究了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室内浸种试验表明,用中生菌素100mg/kg、在水温58℃下浸稻种48h,可全部杀死种子表面及内部的白叶枯病菌,切断了种子带菌传病的途径。田间试验表明,用中生菌素50mg/kg、水温55~60℃的药液浸种48h,再于秧苗3~4叶期和移栽前5~7d用中生菌素15mg/kg施药保护,田间白叶枯病可迟发生20d以上,其发病程度亦显著降低,对于轻病田或轻发生年份大田可免于防治;重病田或重发生年份于发病初期再用中生菌素15mg/kg防治1次,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作者认为用中生菌素浸种及秧田期施药保护不仅改变了以往田间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的策略,而且大大降低了防治费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