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0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30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418篇
基础科学   78篇
  340篇
综合类   2977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2804篇
园艺   1078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藕蛆又名稻食根金花虫,主要危害莲藕地下茎,影响莲藕产量和品质,是危害莲藕生产的重大害虫。由于莲藕产业化经营连片长期种植,汉川市集中藕区藕蛆严重发生。受天津大沽化工厂化工公司委托,湖北省植保总站和汉川市植保站于2004年4~12月进行了65%五氯酚钠可溶性粉剂防治藕田藕蛆药效试验,以验证65%五氯酚钠可溶性粉剂对藕蛆的防治效果,为该产品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通过调查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样地中多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分析和探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环境因素。本项目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中进行,选择3个山谷样地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原生土区域中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0~10 cm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硬壳柯、变色锥、木果柯、多花山矾和南洋木荷等5个乔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云南连蕊茶和云南越桔2个灌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5个乔木树种中硬壳柯和南洋木荷2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大于另外3个乔木树种,说明不同树种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有明显影响。7个不同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在老君山神山谷样地中达到最大值,在三棵树山谷样地中降低为最低值,说明不同山谷样地中的环境条件也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含量及两者之间的比例。本项目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环境控制因子的多样性,可为全球各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成分和碳贮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薯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烟薯25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甘薯苗期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甘薯苗期施用不同浓度0.02%二氢卟吩铁SP,处理(2)、处理(3)和处理(4)(0.02%二氢卟吩铁SP分别稀释4 000、6 000、8 000倍)对薯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处理(3)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佳,生根率、发根数、根长与对照呈显著差异,田间施用后增产幅度为9.3%;施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处理,处理(5)(NAA∶IBA∶IAA=7∶1∶1和处理(6)(NAA∶IBA∶IAA=4∶1∶1)对薯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施用后增产幅度分别为15.5%和5.7%。表明稀释6 000倍0.02%二氢卟吩铁SP或浓度为50 mg/kg NAA∶IBA∶IAA=7∶1∶1复配药剂处理可更好地促进甘薯生长和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994.
崔茂盛 《猪业科学》2020,37(6):30-32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目前唯一已知的DNA虫媒病毒,其基因组在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具有高效复制的能力。尽管ASFV基因组总体突变率较低,但某些基因却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ASFV抗原多样性体现在同一个血清组学上具有多种病毒的交叉保护反应。由于抗原和表型多样性是制约ASF疫苗研究开发的关键所在,因此文章综述了用ASFV遗传特征、基因组变异性和血清吸附试验特性等来定义病毒抗原类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征来定义抗原和表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5.
唐文芳  垄雯虹  梁熙 《蔬菜》2019,(4):61-66
运用涂抹草木灰、石蜡及自然干燥、吹风机干燥等方法对山药茎段切口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切口处理方式对山药外观及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浓度壳聚糖与15%柠檬酸组合对切片的保鲜影响,进行山药茎段切口处理方法及切片表面处理方法的筛选。结果表明:室温下涂抹草木灰对鲜切山药茎段的贮藏效果最好;4℃条件下,15%柠檬酸+0.5%壳聚糖处理对山药切片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6.
为建立一种早期诊断动物细粒棘球蚴病的方法,诱导表达含PET-EgAgB8/2载体的原核表达菌,以表达纯化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制备的抗体建立检测细粒棘球蚴病夹心ELISA方法。结果显示,原核表达菌在37℃诱导培养,菌体上清中大量表达,经验证为目的蛋白,用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9株具有良好特异性、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经两两配对,选择75C86/15作为包被抗体,27E57/32为酶标二抗,当包被抗体浓度为1.42μg/mL, 4℃包被过夜、用含50 g/L脱脂奶粉的PBST封闭、抗原作1∶100稀释、酶标二抗1∶1 000稀释、反应底物作用15 min时效果最佳,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为98.8%,敏感性为95.3%。成功制备细粒棘球蚴抗原B8/2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以2年生晚松盆栽苗为供试材料,从抗大气环境中SO2污染方面对晚松的抗逆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晚松的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晚松叶绿素a、b对模拟SO2污染反应敏感,叶绿素b所受伤害大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较不敏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减轻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从而使其在SO2污染胁迫较轻(10 mmol/L)时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998.
以50份甘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熟化前后薯块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并计算生化甜度,再与食味评价的甜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鲜薯和熟化薯中均含有4种可溶性糖组分,生鲜薯中蔗糖含量最高;而熟化薯块中,麦芽糖含量大幅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低主要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熟化薯生化甜度与食味甜度的相关系数最大(r=0.97),因此选择熟化薯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作为自变量,食味甜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选择R2最大(0.938)时拟合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较好,因变量对自变量的解释度较高.熟化薯可溶性总糖组分对甜度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果糖>麦芽糖>蔗糖>葡萄糖,其中果糖和麦芽糖2种组分对甜度的贡献超过60%,处于主导地位,可以作为反映甘薯甜度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幼苗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万寿菊LX-2-1接种复合菌种处理的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0.69%和32.27%,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5.47%和44.55%。  相似文献   
1000.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开展了5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具有高效、速效性高、持效性好等特点,且对水稻安全。建议在稻飞虱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用药量为90~120 g/hm~2,即有效成分含量为45~60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