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5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704篇
林业   369篇
农学   669篇
基础科学   134篇
  534篇
综合类   3844篇
农作物   393篇
水产渔业   352篇
畜牧兽医   2941篇
园艺   563篇
植物保护   49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518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539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762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644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科技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对象化的知识力量.它作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以及社会变革的首要推动力,它将对人们的道德水平、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有序发展等生态伦理产生重大的积极效应.而生态伦理指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关系.但是,科技发展在给生态伦理带来巨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效应.我们要合理地运用科技发展,限制这种消极效应带来的不良后果.积极地良性利用科技,实现生态伦理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2.
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叶位差异及其与植株氮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矮抗58和高蛋白质含量品种郑麦366为试验材料,2008-2010年连续2个生长季进行了施氮梯度下(0、90、180和270 kg hm-2)的田间试验。在关键生育时期同步测定叶片荧光参数、叶和茎生物质量及氮含量,建立了基于叶位差的小麦植株氮含量荧光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小麦旺盛生长的拔节至孕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和Fv/Fo与对应叶片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7、0.601、0.619和0.633,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顶三叶间荧光参数差异较小,随施氮水平提高,顶部第4叶荧光参数与顶三叶间差异逐渐缩小,说明其对增施氮肥反应敏感。顶部第4叶与顶部第1叶间的荧光参数差异(LPD4-1)可较好拟合小麦拔节期植株氮含量变化,Fv/Fo和Fv/Fm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4 (P<0.001)和0.651 (P<0.001);顶部第4叶与顶部第2叶间的荧光参数差异(LPD4-2)方程拟合决定系数有所降低,分别为0.626 (P<0.002)和0.592 (P<0.005);而顶部第4叶与顶三叶之间的差异(LPD4-n)与小麦孕穗期植株氮含量间呈显著线性关系,其Fo、Fv和Fm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726 (P<0.001)、0.791 (P<0.001)和0.784 (P<0.001)。独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对Fv/Fo和Fv/Fm的LPD4-1预测精度R2分别为0.844( P<0.001)和0.828 (P<0.001),相对误差(RE)分别为13.0%和16.7%,而LPD4-2估算植株氮含量精度有所降低,R2分别为0.793 (P<0.001)和0.813 (P<0.001),RE分别为16.9%和18.4%。小麦孕穗期对Fv和Fm的LPD4-n预测方程的R2分别为0.831 (P<0.001)和0.815 (P<0.001),RE分别为13.2%和16.4%。比较而言,小麦拔节期Fv/Fo的LPD4-1和孕穗期Fv的LPD4-n可更好地用于评估不同条件下植株氮含量的变化,为施肥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后西双版纳地区原始林和橡胶林中白蚁堆释放温室气体的差异,以西双版纳地区的常见白蚁种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 annandalei)和云南大白蚁(Macrotermes Holmgren)为例,研究其季节性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在雨季是干季的3.5倍。西双版纳地区大面积的橡胶种植造成土地利用变化,从而造成温室效应。笔者从昆虫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后对温室效应响应的角度,解释了土地利用变化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加速了全球变暖。研究中忽略了白蚁堆自身的材料释放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季节性变化。白蚁种群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导致白蚁堆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季节性变化的因素。此结果需要结合白蚁堆本身的气体排放和去除其他影响白蚁堆气体排放的因素来进一步得到证明。土地利用变化后,同种白蚁甲烷的释放量在不同林型中的差异不显著,同种白蚁在不同林型中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显著。土地利用变化后白蚁堆释放气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4.
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家族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了MAPK7基因家族3个成员BnMAPK7-1、BnMAPK7-2和BnMAPK7-3的全长cDNA序列,它们最长标准mRNA分别为1593、1434和1547 bp。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全部来自白菜,而且BnMAPK7-1/-2的是由白菜Bra03723祖先基因加倍产生的,而BnMAPK7-3则由白菜中Bra037234的祖先基因进化形成的。同时,克隆获得BnMAPK7-1/-2的启动子序列,该启动子里含有多个与光诱导相关的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显示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家族在所有的组织器官中均表达,并发现该基因家族的表达受植物激素(MeJA、ABA、SA)、信号分子(H2O2)、逆境(高温)以及伤害(损伤和核盘菌)的诱导,初步证明甘蓝型油菜MAPK7基因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起一定作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MAPK7-1/-3基因的原核表达,并证明它们编码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介导病毒-动物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通过诱导mRNA降解和抑制翻译等机制调节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的靶基因,参与宿主细胞对病毒侵染的抵御和病毒对宿主的抵抗与逃避过程。本文从宿主来源miRNA对病毒的作用、病毒来源miRNA对宿主和病毒本身的作用,以及两种来源miRNA的相互作用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对miRNA的应用前景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深入理解病毒-宿主间miRNA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毒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甜菜单体附加系M14品系RIN4基因耐盐功能,本研究以甜菜M14品系为实验材料,通过PCR技术获得BvM14-RIN4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BvM14-RIN4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特异性和应答盐胁迫分析.BvM14-RIN4基因ORF长度为264 bp,编码87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9.67 kDa...  相似文献   
47.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注水系统运行效率,对泵站运行方案与管网同时进行优化.针对多源环状注水系统,以泵的开停状态、流量和管线的连接状态、管径为优化设计变量,以运行能耗和管网投资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流量、压力、环状管网等各类约束条件,建立了多源环状注水系统运行方案与管网同步优化数学模型.针对该同步优化问题的特点,设计了双重广义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泵的编码中,第1行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泵的开停状态,第2行采用实数编码表示泵的流量;管线的编码中,第1行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管线的连接状态,第2行采用整数编码表示管线的管径.实现了对各优化变量的精确表达,设计了与问题相适应的初始解产生及编码交叉、变异方法,避免或减少了不可行解的产生.并对实例进行优化设计,同步优化与仅进行管网优化对比,运行能耗降低了4.66%,管网投资费用降低了1.73%,表明同步优化的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8.
试验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B646L(P72)蛋白基因序列,建立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采用Oligo 7软件设计一步法巢式锁核酸荧光定量PCR(One Step NestedLocked Nucleic Acid real-time PCR,LNA-OSN-PCR)的嵌套引物以及探针,并对外引物进行锁核酸修饰。建立并优化LNA-OSN-PCR反应体系和条件,确立LNA-OSN-PCR标准曲线,并检验LNA-OSN-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采用LNA-OSN-PCR方法,对96份临床疑似患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与普通荧光探针PCR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确立并优化了LNA-OSN-PCR的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的LNA-OSN-PCR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R2=0.9945)。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3×10-1copies/μL,变异系数小于3%,并且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核酸无交叉反应。LNA-OSN-PCR方法与OIE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检测灵敏度提高10~100...  相似文献   
49.
槟榔黄化病的蔓延已经严重威胁海南的槟榔种植业,其病原被鉴定为APV1 (Areca palm velarivirus1)病毒。为了提高APV1病毒检测的效率及灵敏度,本研究拟采用免疫捕获RT-PCR (IC-RT-PCR)对APV1病毒进行检测。首先制备APV1病毒外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将抗体包被PCR管,加入槟榔黄化叶片或者与APV1病毒虫媒粗提取液进行免疫捕获,最后进行RT-PCR检测。研究结果显示,IC-RT-PCR对槟榔黄化病叶片样品中APV1病毒的检测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2 500倍,对粉蚧样品中APV1病毒的检测灵敏度比普通RT-PCR高125倍。IC-RT-PCR避免了RNA提取的环节,检测效率提高,且检测灵敏度更高,对检测的浓度样品具有巨大技术优势。本研究结果为APV1病毒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0.
EGCG是茶叶中的核心风味生化成分与关键生理活性成分,为了探明茶树miR529与EGCG含量的相关性,本研究以‘黄棪’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iR529表达量和EGCG含量,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明确miR529对EGCG的调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一叶中的miR529表达量最高,为1.04,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5),其次为花,最后为茎;在不同成熟度的叶片中,整体上miR529的表达量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而下降;EGCG的含量变化规律与miR529的表达规律呈正相关,其调控类型为正向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