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9篇
  90篇
综合类   37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选入七成熟的香瓜,洗净后,一切两半,去除瓜瓤,成瓢状,放入缸中用盐腌16个小时,每50千克香瓜用盐2.5千克,倒缸两次。第1次盐腌后,取出瓜瓢晾晒8~10小时,并注意勤翻动。然后再将瓜瓢倒入缸内进行第2次盐腌。每50千克瓜瓢加盐12.5千克,一层瓜瓢一层盐,每天早、晚各倒缸1次。腌制2  相似文献   
52.
以桐木木片为原料,通过氢氧化钠预处理脱除木片原料的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四乙烯五胺为接枝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胺化改性木基吸附剂(APW),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铅离子。扫描电镜图像显示APW的细胞壁更为疏松,组分测定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脱除了桐木木片中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APW化学结构中出现胺基官能团;元素分析结果显示APW的氮含量(3.96%)较未处理桐木木片的氮含量(0.46%)明显提高,表明桐木木片胺化改性成功。吸附试验结果表明,APW对铅离子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45℃、pH 6、铅离子质量浓度为140 mg/L的模拟废液中,APW的吸附量为111.35 mg/g。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APW吸附铅离子过程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胺化改性木基吸附剂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易于回收的优点,可用于水体中铅离子的高效去除。本研究避免了传统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组分分离,在保持生物质原本结构条件下,...  相似文献   
53.
4种沉水植物对再生水中氮磷的去除速率和耐受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种沉水植物对再生水中氮、磷的去除速率和耐受范围,为以再生水作为补水的景观水体沉水植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野外选取的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4种沉水植物作为供试材料,设置含不同质量浓度TN和TP的再生水,测定有这4种沉水植物的再生水体中TN和TP质量浓度的变化,构建TN和TP质量浓度与培养时间的回归方程,并在回归方程的基础上,研究4种沉水植物对再生水中的氮、磷的去除规律。【结果】在有4种沉水植物的再生水体中,TN和TP质量浓度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负指数衰减变化,沉水植物的净化能力不仅与其种类有关,而且与TN和TP初始质量浓度相关。罗氏轮叶黑藻对TN的去除能力最强,金鱼藻最低;伊乐藻对TP的去除能力最强,金鱼藻最小。菹草对氮素的耐受范围较宽,金鱼藻最窄;伊乐藻对磷素的耐受范围最宽,金鱼藻较窄。【结论】当再生水体中TN初始质量浓度为5~15mg/L、TP初始质量浓度为0.5~1.5mg/L时,罗氏轮叶黑藻和伊乐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速率较高,可作为维持和改善再生水景观水体水质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54.
畜禽养殖场污染源现状和有效解决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第一次畜牧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开展,笔者作为一名污染源普查工作人员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普查方案通过走村入户对畜禽的饲养目的、畜禽品种、存出栏量、饲养阶段、各阶段的存栏量、饲养周期、粪便和污物的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以及各种污染治理设施和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运行情况等内容,采取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系统地普查了本地畜牧业污染源的现状,并针对污染情况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5.
牛羊肝真空软包装食品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牛羊肚真空软包装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和配方,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牛羊肚胃粘膜碱液去除的最佳方法,以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生产出携带方便,风味独特的牛羊肚真空软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56.
饲料中胰蛋白抑制剂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蛋白酶抑制剂( trypsin inhibitor, TI)或称抗胰蛋白酶因子( antitrypsin),是大豆以及其它一些植物性饲料中存在的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在饲料工业生产和畜禽饲养实践中,尤其是在用豆粕—玉米型日粮饲养畜禽的条件下,如何防止胰蛋白酶抑制剂对畜禽的危害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外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及其与靶酶的作用机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表达等方面。国内近年对饲料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去除方法及其效果开展了一些研究,对生产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 1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来源   胰蛋白酶抑制剂广…  相似文献   
57.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概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ANF)。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等。目前,按照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热敏感性的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两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主要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文章主要就大豆中不同类别的抗营养因子的性能,以及去除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8.
试验研究了去除果皮和晒种处理对红豆草种子(荚果)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去除果皮处理显著缩短了红豆草种子的初次发芽时间,且显著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芽生长,显著降低了发霉率;晒种处理能显著促进未去掉果皮红豆草种子(荚果)的萌发。晒种1~3d对去掉果皮的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霉率无显著影响(P0.05)。去掉果皮晒种2、3d处理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未去皮晒种0d(对照),发霉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去掉果皮晒种0d和1d,初次发芽时间比对照提前2d,其根长和芽长显著高于对照(P0.05);经过去掉果皮和晒种的红豆草种子在室内贮存75d后其发芽指数、根长、芽长均有所降低,而发芽率却有所增加。试验得出,去除红豆草种子(荚果)果皮并晒种2~3d能显著促进其萌发、降低发霉率,而且短期(75d)贮藏后其发芽率未降低。  相似文献   
59.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储成  程谊  曹亚澄  蔡祖聪  张金波 《土壤》2021,53(3):449-457
可溶性有机氮(DON)是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有机氮库的主要成分,是最为活跃的有机氮形态之一。DON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是土壤氮素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重要一环,与氮素养分供应、损失等过程密切相关。然而缺失准确、可靠的土壤DON分析方法严重限制了DON的相关研究进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浸提液和水体中DON测定方法,重点比较了不同可溶性总氮(DTN)测定方法以及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提高DON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复合井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更适用于农田周边硝酸盐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该研究构建了A、B、C3套试验装置,分别刻画管井(A)、大口井与管井组成的复合井(B、C).基于3套物理试验模型,定量对比分析了管井与复合井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受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相同流速条件下,A、B、C三套修复系统的硝酸盐负荷分别介于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