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9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当动物在病原体或非病原体等大分子物质的刺激下,免疫系统被激活,被激活的单核巨嗜细胞系统会释放出一系列单核细胞因子(IL-1、IL-6、a-TNF),这些细胞因子不仅是参与免疫防御的主要活性物质,而且能通过对耙组织的直接作用或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来调节应激动物体内养分的代谢(klasingetal,1987;Johnsonetal,1997),使机体内营养物质流向发生重分配,从支持生长发育转向为支持与免疫系统活化有关的过程。在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条件下,动物因受到各方面的应激而常常处于免疫应激状态,而且这种应激时间长、强度大,造成动物生长受阻,生产…  相似文献   
53.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也易感染发病。2004年5月初临沂市一养猪专业户饲养的11窝共101头部分哺乳仔猪相继发生了一种以发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和最后死亡为主的传染病.据统计发病率51%以上,发病期间共死亡21头.死亡占发病的41%左右,给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经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等手段,  相似文献   
54.
正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起猪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该病致死率较高;此外,还能引起其它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及人共患的传染病,并能引起单核细胞增多。1病原特点(1)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是呈规则的短杆状,两端钝  相似文献   
55.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L isteria Monocytogenes,L MO)溶血素基因重组质粒。文章采用 PCR方法扩增出 L MO 0 5 86株溶血素 (Hemolysin,hly)基因 ,将其克隆到 p MD18- T中 ,转化 E.coil TGI。经酶切及 PCR鉴定 ,而后进行测序。 hly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为 16 4 6 b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 PCR鉴定表明为正确重组子。核苷酸序列鉴定表明 ,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 L MO F6 789株、L MO F2 36 5株同源性分别为 99.70 %和 99.39%。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相应菌株比较 ,同源性分别为 99.82 %和 98.90 %。在国内首次克隆到 L MO hly全基因 ,为研究hly的功能和探讨 hly蛋白作为特异性诊断靶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正>李氏杆菌病是家禽、家畜、啮齿动物和人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和人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家禽和啮齿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此外,还引起单核细胞增多。李氏杆菌在青贮饲料、干草、干燥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存活。对羊有一定危害。下面针对羊李氏杆菌病的防治做一介绍。1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约2~3周,有的可能是数天,有的长达两个月,临床症状颇不一致,有的感染后不表现症状而不被察觉;有的发短期轻热和全身不适。一般病例从败血症和脑炎症状最为突出多见。幼龄羊以败血症为主,年龄较大的羊则多呈脑炎症状。成  相似文献   
57.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现广泛使用具有免疫活性的小鼠模型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来评价不同LM菌株的致病性。为建立LM的ICR小鼠模型,本研究采用1/2a血清型的N21 LM菌株,分别以106、107、108、109和1010 CFU的剂量口腔灌注感染6周龄ICR小鼠,每组10只;另取10只接种PBS作为对照组,测定LM对ICR小鼠的LD50;另取40只小鼠,平均分为2组,公母各半,以测定的LD50剂量接种LM,分别对各组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变化、体重变化及组织中细菌载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N21 LM菌株对ICR小鼠的LD50为109.25 CFU;感染周期为10 d左右,感染小鼠出现被毛粗糙、精神萎靡、阴茎垂出及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肝脏先后出现实质内灶状细菌团块、形成血栓、细胞坏死等;脾脏主要表现为白髓内淋巴细胞减少;肺脏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菌落计数和Real-time PCR的检测结果发现肝脏中细菌载量最高,脾脏次之。结果表明,ICR小鼠能作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感染模型。本试验结果为研究LM的致病机制、疫苗研究及抗菌肽转基因小鼠抗LM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绵羊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带菌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伊犁部分地区健康绵羊的鼻拭子、肛拭子、青贮、土壤进行检测,共检测280个样本,经培养特性、生化特性鉴定,并针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高度保守的hly基因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有5株分离株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分布率达1.78%。ERIC-PCR结果表明,此5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与标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对照株指纹图谱有差异,属于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59.
为克隆、表达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RNA分子伴侣蛋白hfq基因,并纯化重组蛋白,通过PCR的方法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hfq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于pMD18-T载体中,测序验证后,再将hfq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成功构建pET-32a(+)-hfq原核表达载体。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通过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蛋白进行可溶性分析,并采用Ni-NTA纯化目的蛋白。结果显示:克隆的hfq基因全长234 bp,编码77个氨基酸,通过SDS-PAGE可以检测到27 kDa的蛋白特异性条带;并从上清中纯化得到了Hfq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正>猪李氏杆菌病主要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人、家畜和禽类的共患传染病。猪以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为特征。1发病情况2010年2月,吉林省通化县快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