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9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传递,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键细胞,无论是数量上减少还是功能上受损,都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现将其发生原因介绍如下. 1病原微生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进入猪体后能够选择性的在巨噬细胞中复制,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病毒通过局部淋巴组织扩散到全身组织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持续繁殖、复制,产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扰,最终导致猪体免疫力降低,使其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不同的饲喂方式(饲喂对照脂肪(CON)或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屠宰时间,将25头初产荷斯坦奶牛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5头).每日CLA的饲喂量为6.0g反10-顺12-CLA异构体和5.7g顺9-反11-CLA异构体.最初的1组(IG)在产后第1天屠宰,其余20头牛分别于产后42和105 d屠宰.分娩前7d和屠宰前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屠宰解剖时采集脾脏分离脾细胞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MTT法和Alamar Blue测定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刀豆蛋白A刺激的细胞增殖反应.利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未经刺激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a和干扰素-7)的表达.结果表明,产后1~105 d PBMC刺激指数有所提高,但饲喂CLA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产后105 d,与对照组相比,饲喂CLA组奶牛脾细胞刺激指数有所下降.相同时间点饲喂CLA未影响细胞因子的基线表达.与IG组相比,PBMC中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无差异,而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在PBMC和脾细胞这两种细胞中表达亦无差异.产后42 d,饲喂CLA组脾细胞中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量上升,产后105 d CLA组奶牛PBMC和脾细胞中干扰素-γ的表达量有所提高.与IG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2表达量在产后105 d的PBMC及产后42 d的脾细胞中均有提高.饲喂CLA和不同屠宰时间并未影响脾脏的组织病理情况.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CLA对脾细胞的分裂素诱导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兰缓新 《畜禽业》2012,(3):77-78
<正>猪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多在冬季和春季流行。临床上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流产,一般发病率为10%左右,但死亡率很高,危害较大。临床上以神经型多见。易与仔猪水肿病、伪狂犬  相似文献   
14.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李氏杆菌不仅可引起猪的李氏杆菌病,而且可引起绵羊、家兔、牛、鸡、鹅等的李氏杆菌病。许多野兽、野禽、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也易感染,且常为本菌的贮存宿主。本病在以饭店废弃的剩羹冷饭和洗碗泔水为饲料的小型猪场尤为常见。2002年冬季,本中心共接诊了4例猪李氏杆菌病,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LM)引起人与动物的一种共患传染病,其中以绵羊的敏感性最强。近几年,本病对新疆养羊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生化反应、溶血试验、致病力试验,对分离的新疆5株绵羊致病株李氏杆菌90SB1、90SB2、90SB5、90SS1、125SL进行了种的鉴别测定  相似文献   
16.
高温度环境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大利学者Nicola研究了高温度环境(HET)对围产期奶牛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在一家距罗马北部40km的商业奶品公司进行,试验期为5个月。试验动物为34头荷斯坦奶牛,其中有22头在春季分娩(SP奶牛),其余12头在夏季分娩(SU奶牛)。两组奶牛的生产性能相似,并饲喂同种日粮。每头牛都分别在分娩前4,3,2和1周以及分娩后1,2和4周采血样,以评估血液中单核细胞(PBMC)的作用和确定血浆中肾上腺皮质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结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的造血机能,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淋巴结的变化不仅反映所支配的区域的病灶性变化,而且反映了全身的感染状况。为此,在宰后检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简称为单增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卫生上重要的病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导致人和动物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病死率高达30%-70%,是目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源性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  相似文献   
19.
朱静 《中国家禽》2013,35(8):33-39
"2013年长三角预防兽医博士论坛"于2013年4月3日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主办,来自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的20位博士研究生汇报了各自的科研成果。本专题选择与家禽相关的报告进行整理和归纳,内容主要涉及马立克氏病病毒致肿瘤相关新功能基因、Confilin基因与传染性  相似文献   
20.
塔城某养殖户饲养羊400只,2007年2月22日饲喂驱虫药后开始发病,先后死亡30多只,3月1日实验室接到病料,我们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结合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羊单核细胞增生李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