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16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农业展望》2008,4(11):25-25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及汤姆森·路透数据库(Thomson Reuters Master Journal List)、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I)及《动物学记录》(ZR)、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草地学报》  相似文献   
52.
瘤头鸭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0):25-25
瘤头鸭原产于中南美洲。我国称为番鸭或洋鸭,国外称火鸡鸭、蛮鸭、巴西鸭。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鸟纲,雁形目,鸭科,栖鸭属,与一般家鸭同科不同属。  相似文献   
53.
陕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和2004年冬季,采用粪堆计数法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总密度为(0.48±0.7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差)。以针阔混交林的林麝种群密度最高,为(0.94±0.0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阔叶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别为(0.28±0.02)和(0.13±0.02)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顶草地 灌木 低矮乔木镶嵌景观中林麝密度均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布在中山地带(海拔为1 700-2 100 m),南坡则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2 100-2 450 m),这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坡向和人为干扰有关。总之,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密度极低,迫切需要加强保护,恢复种群。图2表3参27  相似文献   
54.
55.
行为多样性可综合量化动物行为特征。根据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摄食量和生理反应,泌香期划分为不同时期。为阐明圈养林麝泌香期行为多样性与泌香量的关系,2016年5月1日至7月31日,综合采用焦点取样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中心的57头雄性林麝进行了行为取样和记录,计算了行为多样性指数,并根据年龄将林麝分为亚成体、成体和老年麝,结合个体的摄食量计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林麝各泌香时期的行为多样性及与年龄和麝香分泌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尔康圈养林麝亚成体雄麝麝香分泌前的行为多样性指数(n=38)显著高于老年麝(n=14,P < 0.05),后者与成体麝行为多样性指数(n=7)间无显著差异(P>0.05);泌香后期老年麝行为多样性指数(n=49)显著低于亚成体(n=84,P < 0.05),并极显著地低于成体林麝(n=73,P < 0.01)。麝香分泌不同阶段的行为多样性与其泌香量间的相关不显著(r=-0.016,n=57,P>0.05)。老年林麝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在麝香分泌前期(n=14)及后期(n=49)均显著低于同期的亚成体行为多样性(n=38,n=84,P < 0.05),2个时期行为多样性居中个体的麝香分泌(n=4,n=28)相对更多;麝在泌香中期的行为多样性(n=71)随年龄增加呈攀升趋势,而且行为多样性低的个体泌香量(n=3)更高。圈养林麝泌香期的行为多样性可作为其泌香量的预测指标,可应用于麝类动物驯养及麝香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6.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5种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猝灭反应机制和结合位点模型研究发现锌离子Zn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 和钙离子Ca2+ 均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Zn2+,Ni2+ 和Co2+ 离子半径处在正常范围,能有效进入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静态猝灭。Ca2+离子半径较大,受空间位阻影响不能有效进入结合位点对BSA二级结构影响较小,不能与BSA形成配合物,表现为动态猝灭;而Mg2+ 由于大的水合半径阻碍了Mg2+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碰撞,使电子或能量的转移受阻,从而导致Mg2+ 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无猝灭作用。图3表2参16  相似文献   
57.
羊驼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亦称驼羊,在动物学分类上属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美洲驼属.最早起源地在北美洲,共同祖先为原柔蹄类动物.  相似文献   
58.
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动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动物学课程线上教学,形成一套动物学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从线上教学的普遍性和动物学课程线上教学的特殊性2个方面对动物学课程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9.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取食地的观察于2005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进行,搜寻到取食地15个,相应设15个对照样地。调查和测量它们的22个变量因子。比较取食地与对照样地中各变量,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表明,植被特征的乔木密度、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枯落物盖度等5个变量因子差异极显著,乔木层盖度差异显著;食物因素的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密度2个因子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优先选择的取食地具有以下特征:灌木、乔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发达,地面种子食物资源丰富,远离干扰源。黑颈长尾雉围绕解决繁殖期取食安全和营养需求来优先选择取食地变量因子,即选择互补型的高灌木或乔木盖度、壳斗科Fagaceae植物种子和土壤无脊椎动物丰富的区域作为取食地。表3参26  相似文献   
60.
通过在"水产养殖"专业的"动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创新型实践教学"、"知识竞赛"及"学生自主课堂"等教学手段,这些新教学手段的引入,增加了"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对"动物学"课程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习效果,并且促进了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素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