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5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林业   471篇
农学   415篇
基础科学   344篇
  767篇
综合类   2106篇
农作物   302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647篇
园艺   252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柿果实软化机理和延缓成熟软化的技术措施,以扁花柿为试材,研究了20℃下50 mg.kg-1的GA3处理对采后柿果实成熟软化和细胞壁组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不但推迟柿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且还抑制了柿果实PE、PG和β-Gal酶活性的增加,延缓纤维素和原果胶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保持果肉硬度.表明GA3可延缓柿果实的软化进程,延长贮藏期限.  相似文献   
42.
深松和秸秆深还对黑土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松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试验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探究深松和秸秆深还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变化。结果表明:(1)在0~20 cm表层中,深松(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60 d内无明显变化,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和150 d显著提高;秸秆深还(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熵在整个培养期较CK处理平均提高2.96%、17.36%、18.16%和14.80%。(2)在20~35 cm亚表层中,与CK相比,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时显著增加,60 d时各指标明显降低;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比CK显著提高10.69%、24.86%、21.93%和10.14%。(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见,秸秆深还能显著提高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以及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43.
侯建伟  索全义  段玉  赵沛义  张君  景宇鹏 《土壤》2017,49(5):963-968
为明确不同炭化条件下沙蒿生物质炭的有机组分、炭化过程和降解特性。于不同炭化条件下无氧炭化制备沙蒿生物质炭并进行沙地封存。结果表明:H、O和N元素的质量分数及H/C、O/C和(N+O)/C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升温速率对其无显著影响。而C则呈相反趋势且均在炭化温度600℃、炭化时间60 min以后基本达定值,上述指标(H、O、N、H/C、O/C、(N+O)/C和C)的稳定值分别约为29.3 g/kg、79.8 g/kg、11.2 g/kg、0.40、0.07、0.08和879.7 g/kg。生物质炭的降解速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时间的延长和施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其半衰期为2~12年。综上,沙蒿的炭化既是有机组分富碳、去极性官能团的过程,同时也是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的过程,施用量和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质炭降解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4.
45.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水稻穗瘟病害程度分级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快速、准确地进行水稻穗瘟病害程度分级,以实现水稻品种抗性评价或精准的田间化学防治,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光谱词袋(bag of spectrum words,Bo SW)模型分析方法,分析稻穗的高光谱图像,自动评判穗瘟病害程度。首先,稠密规整地将高光谱图像分割成小立方格,计算每个立方格像素的平均全波段包络矢量,用K-Means算法聚类形成典型光谱包络词典。词典中光谱包络"词"(word)用作高光谱图像表达的"基",直方图统计各光谱"词"在高光谱图像样本中的出现频度,形成光谱图像的词袋表达。采用Hyper SIS-VNIR-QE光谱成像仪获取田间采集的170株稻穗样本高光谱图像,用Bo SW方法生成其词袋表达;植保专家根据病害程度类别确定光谱图像样本标签。随机选择2/3"词袋表达-病害程度等级标签"数据对构成训练集,采用卡方-支持矢量机(chi-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Chi-SVM)分类算法建立穗瘟病害程度分级模型。余下的1/3样本构成测试集,测试穗瘟病害等级模型的预测性能,分类识别精度为94.72%,高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敏感波段选择等传统光谱分析方法,其识别精度分别为83.83%和79.83%。该研究提高了穗瘟病分级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率,也可为其他病害分级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以鸡骨素酶解液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初始p H值条件下,添加木糖、半胱氨酸及硫胺素制备的Maillard反应产物(MRPs,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在热反应过程中的特性变化。研究表明,p H值差异引起各体系氨基酸和总糖初始含量及变化趋势差异,p H值5、7和9体系反应终点多肽含量分别为100.11、100.01、104.55 mg·m L-1;与其它2个体系相比,p H值9体系分子量为2.3、1.39k Da的峰消失,出现峰面积较大的2.95k Da峰和较小的1.04k Da峰,褐变程度为p H值7体系的1.7倍;随着p H值升高,不同体系的MRPs风味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p H值7体系的有机硫化物电子鼻响应值约为其它两个体系的1.6倍,p H值9体系的氮氧化物响应值最大。不同初始p H值影响添加物的含量及状态,导致各体系Maillard反应历程不同,引起MRPs化学组分的差异。本研究为鸡骨素酶解液MRPs风味及功能组分生成机制的研究及鸡骨高值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7.
探究煮制、油炸、烤制3种热加工方式对翼柄柔鱼(Sthenoteuthis pteropus)色泽、质构、硫代巴比妥酸值、生物胺及挥发性组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加工处理后,翼柄柔鱼色泽发生明显改变,油炸处理组色泽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性显著;鱿鱼的硬度和咀嚼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煮制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弹性存在显著差异;样品经不同热加工方式后的氧化程度:煮制>油炸>烤制。热加工对6种生物胺的影响存在差异:亚精胺、酪胺及精胺总体含量较低,差异不显著;生鲜鱿鱼中组胺含量为(3.23±0.20) mg/kg,经热加工分别增加了1.29倍(煮制)、3.68倍(油炸)、2.89倍(烤制)。采用SPME-GC-MS方法对生鲜、煮制、油炸、烤制翼柄柔鱼进行挥发性化合物检验,分别检出46、52、61、70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翼柄柔鱼色泽、质地、风味等食用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鱿鱼的热加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8.
施氮对高羊茅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9月~2002年7月在北京地区研究施氮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殖枝数/2增加,施氮150 kg/hm2(2001)和120 kg/h2(2002)生殖枝数/2达到最高,施氮量继续增加,生殖枝数/2反而下降;2001和2002年种子产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施氮150kg/h2(秋季75kg/h2+春季75kg/h2)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1864 kg/h2和1954 kg/h2。  相似文献   
49.
为了给小麦抗逆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花后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两种筋力小麦品种豫麦34(强筋)和豫麦50(弱筋)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均导致两品种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下降,但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两品种不同组分淀粉的影响表现不同:高温胁迫对豫麦34支链淀粉含量影响相对较大,且以灌浆前期降幅最大;豫麦50则以直链淀粉含量受灌浆前期高温胁迫的影响相对较大.干旱胁迫下两品种直链淀粉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但支链淀粉在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表现出品种间的差异:灌浆前期干旱对两品种影响均不显著,中、后期显著降低豫麦50支链淀粉含量,而豫麦34的支链淀粉含量在灌浆后期干旱胁迫下有所升高.研究结果还表明,花后高温与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及组分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说明高温与干旱对淀粉品质的影响具有叠加效应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0.
为了提高脱绒棉籽清选分级的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颜色传感器的脱绒棉籽分级系统。通过RGB三基色传感器RCS3200对棉籽的外部三基色信息进行采集,单片机控制传感器采样,并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去噪处理,确定棉籽的等级,单片机作出相应的决策,控制气流装置,将棉籽打入相应的等级箱。结果表明,该棉籽分级系统有很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