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3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1416篇
林业   824篇
农学   1561篇
基础科学   191篇
  1316篇
综合类   9909篇
农作物   1132篇
水产渔业   972篇
畜牧兽医   5363篇
园艺   1099篇
植物保护   796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481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780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908篇
  2012年   1327篇
  2011年   1358篇
  2010年   1299篇
  2009年   1326篇
  2008年   1379篇
  2007年   1125篇
  2006年   1056篇
  2005年   919篇
  2004年   686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390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植物低聚糖提取和生物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解法从小麦细胞壁中提取出低聚糖。经过活性鉴定,具有诱导大豆和小麦抗毒素产生,特别是从小麦代谢、细胞、植株等水平上改善该作物体内防御功能等生物作用。水解酶的种类、纯度、酶活值与所降解低聚糖的活性程度密切相关;高纯度、高酶活单位的水解酶提取的低聚糖,具有较强的生物功能。对来源不同的低聚糖进行了活性差异的比较,同时还讨论了其它因素——诸如小麦细胞的生理状态,低聚糖保存条件等对低聚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2.
黄为平  郑晓鹰 《种子》1994,(3):13-15
等电聚焦电泳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分离蛋白质的有效生化技术.操作简便,分辨率高,电泳条带多而且细,信息量大,利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该文利用等电聚焦丙烯酰胺电泳方法分析了6个大白菜一代杂种及双亲幼苗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图谱,共分离出十几条酶带,F1杂种与亲本间同工酶图谱均表现出明现差异,特别是A鉴别区内的酶带差异最明显,大多为互补型,是主要鉴别区。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6个大白菜品种均可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鉴别由自交引起的假杂种。利用这项技术大量开展了这6个品种的商品种子纯度检测工作,同时在田间进行了验证性测定,二者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83.
[目的]为建立适合黄瓜(Cucumis sativus L.)雌花花冠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方法]以开花当天的黄瓜雌花花冠为试验材料,从蛋白质提取方法、IPG胶条梯度、等电聚焦程序、蛋白质上样量、染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结果表明:酚抽提法得到的黄瓜雌花花冠蛋白质纯度高、产量高。17cm pH4~7 IPG胶条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点分布均匀、清晰。优化后的等电聚焦程序适当增加了低压除盐步骤和时间,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点圆且多。300μg上样量的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点可达400多个,低丰度蛋白质点清晰。硝酸银染色的双向电泳图谱蛋白质点较多。[结论]该实验获得了蛋白质点分布均匀、背景清晰、分辨率高、质量高的双向电泳图谱,为研究黄瓜雌花花冠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4.
主要探讨影响苜蓿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条件,为原生质体的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的pH值,酶解时间,酶液组合和不同培养方法对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液pH值为5.8时,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同时细胞碎片少;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适宜的酶解时间均为10 h;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或0.5%离析酶,游离出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较高;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和固液双层培养,均观察到原生质体发生分裂,但固液双层培养法更有利于‘新牧4号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培养。  相似文献   
285.
鲜切莲藕中褐变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美平 《保鲜与加工》2017,17(4):139-142
鲜切莲藕的褐变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分析其褐变因素对解决贮运保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文献资料介绍的导致鲜切莲藕褐变的各因素(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及环境条件)进行总结和分析,阐明各因素在保鲜贮藏中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莲藕加工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86.
以无核白葡萄干为原料,对无核白浓缩汁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1∶3,复水温度50℃,复水时间4 h为无核白葡萄干最佳复水条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60 min,pH值3,酶解温度40℃;旋转蒸发最佳条件温度80℃,浓缩无核白汁可溶性固形物为40 Brix。  相似文献   
287.
UAGPase广泛存在于生物体,是糖代谢过程中一类重要酶。我们前期发现水稻Os UAP1具有单向催化UDPG分解代谢活性,Os UAP2与Os UAP1序列相似性极高。本研究对Os UAP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并表达重组蛋白,并鉴定其酶蛋白活性。结果表明,OsUAP2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编码区序列长1482 bp,编码493个氨基酸;Os UAP2具有UDPGP保守结构域,无跨膜区域,N-端不含信号肽;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含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较多;同源性分析表明,Os UAP2与玉米UAGPase的亲缘关系最近。在16℃下经0.1 mmol/L IPTG诱导8 h,原核菌株BL21表达出分子量约55 kD可溶性重组蛋白。体外酶活性测定表明,Os UAP2能同时催化UDPG降解和合成,表现出双向可逆催化的特点。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OsUAP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8.
切洋葱时,被破坏的洋葱细胞会释放一种名为蒜胺酸酶的蒜酶。在它的作用下,洋葱挥发性油脂中的含硫化合物,会被转化为一种气体状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刺激人眼部角膜的神经末梢,人体则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命令泪腺分泌泪液,把刺激性物质冲走。由于切菜人的眼睛受到洋葱挥发物质的强烈刺激而常常泪水不断。切洋葱时如何才不会刺眼呢?其办法是:  相似文献   
289.
研究了铝、氟及其交互作用对白茶和智仁早茶根际土壤酶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单独施铝处理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其它土壤酶活性均随铝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Al浓度高达400mg/kg时,对酶呈现出抑制作用,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单独氟处理下,磷酸酶、尿酸酶活性变化不大,随着氟浓度的升高,除多酚氧化酶活性受抑制外,其余的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F浓度高达120 mg/kg时,对酶产生抑制作用,总体上氟的影响不如铝显著;铝、氟复合处理条件下,铝与氟之间联合作用对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尿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交互效应,其作用方式因铝、氟处理浓度组合、酶及茶树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还发现,铝、氟对茶树根际土壤酶的交互效应与铝氟浓度的比值有密切关系,且不同的酶活性达最高时的铝氟比值基本相同,表明在茶树体内代谢中铝、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在两个茶树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尤其以酸性磷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最为显著,总体上白茶根际土壤酶对铝、氟及其交互作用较智仁早茶更敏感,两茶树品种之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与茶树根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0.
从实验室现有菌种资源中筛选出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发酵液酶活达到408 U;仅采用超滤和凝胶层析2个步骤即从发酵液中提取到电泳纯木聚糖酶,回收率高达69.17 %,比活达到28453.6 U/mg;用ESI-MS/MS法测得该酶氨基酸序列,与该研究室登陆GenBank的木聚糖酶基因表达的氨基酸序列一致;其酶学性质为:采用SDS-PAGE和凝胶层析测得分子量为22.54 kD、21.89 kD;IEF-PAGE测得等电点为9.63;以桦木木聚糖为底物时,Km值和Vmax分别为1.0mg/ml和33.3μmol/(min.ml),燕麦木聚糖的Km值和Vmax分别为0.5mg/ml和33.3μmol/(min.ml);最适作用温度60℃,稳定温度0℃~60℃;最适pH5.8,稳定pH3.4~6.4;Fe2+、Co2+有激活作用,Cu2+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