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9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373篇
林业   1727篇
农学   334篇
基础科学   292篇
  337篇
综合类   4172篇
农作物   297篇
水产渔业   1097篇
畜牧兽医   2016篇
园艺   441篇
植物保护   85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以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的红桦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采用(相对密度 相对高度 相对显著度)/3计算乔木层重要值,以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标及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计算和分析红桦生态位宽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红桦天然林群落中,红桦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与伴生树种生态位重叠明显,群落呈聚集分布,天然更新良好。  相似文献   
962.
对玉米蚜发生动态的室外自然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蚜在陕西关中的寄主植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梁、莠子草、稗草、狗尾草、蟋蟀草、狗牙根及马唐草等。其在10月中、下旬迁入麦田,以无翅成蚜在小麦根际地下越冬。7月上旬迁入玉米田,发生高峰在玉米抽雄期和雌穗成熟前期,与寄主营养良好的生育期一致。有翅蚜的发生有3个高峰期,分别是7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8月下旬散粉结束雄穗逐渐干枯期和9月中、下旬玉米营养和气候条件恶化时。抽雄以前在玉米植株的分布由基部到心叶逐渐增多;玉米抽雄以后,由雄穗逐渐向下部移动。玉米蚜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动态因植株的营养状况及气温变化而不同,一般主要分布于植株较幼嫩和隐蔽的部位。  相似文献   
963.
42 isolates of P. sojae were obtained from diseased soybean plants in 9 counti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1 county of Jilin Province in Northeast of China. 11 isolates were classified into 3 races ;the rest that could not be classified due to intermediate reactions were classified into 12 virulence types, suggesting virulence diversity of P. sojae in China. Isolates represented race 1,3 and 8. Race 1 was the most prevalent one.and races 3 and 8 were the first report in China. Our results suggest P. sojae is aboriginal in China.  相似文献   
964.
水葫芦生态工程措施对太湖竺山湖水环境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取以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措施净化污染水体,成为污染水体治理的发展趋势。在太湖流域,虽然已有多年的工程措施经验,但尚无针对该种生态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对水质改善影响的系统性研究,为此对2011年太湖竺山湖种养66.7 hm2水葫芦期间水体营养盐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受风浪扰动等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工程区内外水体交换强烈,水体透明度、p H等基本理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水葫芦种养区内未出现厌氧现象,水葫芦工程措施对颗粒物及蓝藻具有滞留效果,使得水葫芦种养区水体TN、TP含量较高,其变化幅度分别为1.13~3.30、0.085~0.165 mg·L-1,低于外围水体中TN、TP含量;受气温及水流等影响,水体中蓝藻密度在8月份达到高峰,放养区内叶绿素含量为77.97 mg·m-3,同期边缘和外围含量分别为84.40、86.84 mg·m-3,植物根部叶绿素含量较高,表明水葫芦根须对蓝藻细胞具有较强的拦截作用。全年收获20000 t水葫芦,从水体中共带出N、P、K的量分别为19.8、2.4、44.5 t,表明规模化种养以水葫芦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措施具有较好的水体净化功能,为扩大利用水葫芦等速生漂浮植物建立的"移动湿地式"生态工程措施治理较大面积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5.
寄生性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通过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中分析法,模拟增补放赤眼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春季,单独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小菜蛾小蜂以及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联合释放就可以使下代小菜蛾种群的数量不再增长;在秋季,只有同时释放寄生作用较强的拟澳洲赤眼蜂和小菜蛾呛小蜂或3种寄生性天敌同时释放才能完全控制小菜蛾下代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966.
邓欣  赵廷昌  高必达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488-2494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并监测nptⅡ基因向叶围细菌漂移的情况。【方法】采用常规培养的方法分析转基因抗虫棉33B、SGK321和GK12、受体棉33、石远321和泗棉3号叶围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在整个生育期的种群动态变化,并以质粒pBI121为对照,根据npt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菌落PCR方法对分离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进行nptⅡ基因漂移监测。【结果】6个棉花品种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采样时间抗虫棉和对应的受体棉间多数差异不显著。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SKG321,GK12及受体棉泗棉3号的叶围细菌中发现阳性片段。【结论】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总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抗虫棉与对应的受体棉之间多数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棉中的nptⅡ基因可能向叶围细菌漂移。  相似文献   
967.
人工养殖蝴蝶必须确立好的种源地,不断补充养殖种群数量,并对养殖种群进行复壮。重庆范围内碧凤蝶的种源地是天然植被良好、阔叶林、灌丛多的城口、江津、北碚、石柱、武隆等地,每年3-10月都可能从野外获得种源,但最容易获得的时间是5,8,.9月份。人工养殖碧凤蝶幼虫的温湿度范围分别是7~31℃,52%~97%,养殖用饲料为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在此温度范围内,幼虫生长期的长短与养殖温度的升高成负相关的关系,其回归系数是-2.570;相关系数为-0.9608,2者显著相关,即随着温度的增加,幼虫生长显著加快。这些资料和数据对于碧凤蝶的规模养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8.
发展绿肥生产 提高耕地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利用植物绿色部分当作肥料的均称绿肥。作为肥料而栽培的作物叫绿肥作物。我国种植与利用绿肥的历史悠久,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化肥对农业的贡献以及化肥工业的发展,化肥施用量迅速上升,绿肥种植、施用面积大幅度下降。近年来,由于氮肥用量偏高,氮、磷、钾比例失调,造成土壤质量下降,环境遭受污染。因此,发展绿肥,对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69.
光肩星天牛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清光肩星天牛种群的动态规律,作者于1987—1988年,在运城、侯马等地,用检查判断遗留痕迹的方法对该虫的自然种群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得到不同发生年代的杨(榆)树林内的平均虫口密度;2、该虫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且虫口密度越低,聚集度越高;3、编制了该虫在不同发生区内的生命表及平均生命在;4、经生命表分析得出,一期幼虫(危害韧皮部)为关键虫期,该期内天敌的捕食为关键因子;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回归预测式。  相似文献   
970.
应用方差比率法,并通过2×2列联表2χ检验法及利用联结系数AC指数测定法、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研究九龙湖水源涵养林黑桫椤群落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主要灌木种群间在总体上呈一定的正关联;(2)2×2列联表的2χ检验共有3对为极显著正关联,9对为显著正关联,4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3)联结系数AC指数标量出了黑桫椤群落样地中种对间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主要灌木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且联结程度较低。(4)PC值是用来测定物种间正联结程度强弱的指标,主要灌木种群间的PC值绝大多数在0.4以下,联结程度较弱;(5)种对间的正关联,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所致,种对间的负关联主要是由于物种间的空间排斥,适应不同微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