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林业   2153篇
农学   1478篇
基础科学   2572篇
  1360篇
综合类   12631篇
农作物   860篇
水产渔业   1586篇
畜牧兽医   6001篇
园艺   1767篇
植物保护   400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728篇
  2021年   757篇
  2020年   710篇
  2019年   837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696篇
  2016年   769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1922篇
  2013年   1812篇
  2012年   2380篇
  2011年   2376篇
  2010年   1928篇
  2009年   1835篇
  2008年   1935篇
  2007年   1622篇
  2006年   1562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1048篇
  2003年   1056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714篇
  2000年   521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污水处理效果好,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作者阐述了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畜牧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及其它污水净化功能的研究,指出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时存在着后续管理不完善、科学优化配置没得到解决、应用的种类贫乏等问题及其对策,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2.
竹类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1989年底,共收集引进保存了4属26个竹种,保存圃面积0.667hm2。从2004~2006年,进一步扩建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面积达4.0 hm2,现有竹类植物22属98种(含变种或变型),且竹种成活率、保存率较高。分别简要介绍了各个竹种主要用途及其配置方式与竹种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秦琴 《技术与市场》2007,(5):103-104
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人类共同面临众多的全球治理问题,其解决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因此"全球公共物品"的供应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公共物品的分类及其供应方式的分析,探讨了解决国际公共物品供应途径的方法,提出以建立区域合作的第三方来循序渐进地推进公共物品供应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94.
采用HPLC-DAD法研究了不同月份银杏叶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聚类分析和逼近理想值排序(TOPSIS)法评价了不同干燥方式对银杏叶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LC-DAD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4~11月银杏叶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脱植基叶绿素a、脱镁叶绿酸盐a和β-胡萝卜素在4月份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 762±121)、(628±32)和(482±45)μg/g,叶绿素a和b在5月份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 701±571)和(3 140±274)μg/g,叶黄素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2 057±104)μg/g。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种干燥方式可分为4类,冷冻干燥、 40℃减压干燥、 40℃常压干燥聚为A类,阴干聚为B类,100℃减压干燥和100℃常压干燥聚为D类,剩下6种干燥方式聚为C类。通过TOPSIS法分析发现:银杏叶干燥方式排名前5的依次为冷冻干燥、 40℃减压干燥、 40℃常压干燥、阴干和60℃常压干燥。综合考虑,40℃减压干燥是最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干燥方法,干燥速度快,且色素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95.
关昀  马宝峰 《防护林科技》2006,(5):22-23,46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通过全面整地、开沟整地、穴状整地和不整地对樟子松、云杉、落叶松和银中杨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沟整地可大大提高针叶树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可有效提高樟子松和云杉的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996.
浅谈植物配置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配置造景,即将植物依照一定的设计方式栽植在一起,组成各种不同的平面图案与立体景观,形成景点.其造景主要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水生植物及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配置造景必须是遵循科学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97.
《林业工作参考》2006,(1):56-64
林业分类经营实质上是按照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将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分别按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林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森林资源合理配置,较好地解决林业作为物质生产部门和公益事业部门双重功能的矛盾,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样性需求。 森林分类区划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与前提,本标准是为了指导全国的森林分类区划工作,规范森林的主导功能类型、分类指标和技术指标而制定的。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林进、唐小平、周洁敏、李荣玲、程小玲。[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8.
我国渔船捕捞装备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捕捞装备主要是围绕渔船作业方式来匹配的。目前国内渔船的作业主要是:拖网、围网、流网、张网、延绳钓、鱿钓等作业方式。拖网以底拖网为主,围网以中小型围网为主,流网和张网以群众性渔船为主,延绳钓以金枪鱼延绳钓和延绳笼为主,鱿钓主要以远洋作业为主。其中大型流刺网和底拖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较严重,应限制数量或逐渐淘汰。  相似文献   
999.
对虾池塘科学肥水四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浮游及底栖生物是对虾良好的天然饵料,富含多种对虾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能够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增强其抗病能力。肥水不仅可培养出大量有益的浮游生物,净化水质,而且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减轻残饵对池底的污染,因此,对虾养殖中的肥水工作应受到足够重视。下面就淡谈虾塘肥水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秸秆还田方式影响土壤和肥料中养分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还田方式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水稻人工插秧和毯苗机插技术选择适宜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成都温江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籼型三系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不还田(S0)、覆盖还田(S1)和翻埋还田(S2) 3种还田方式,副区为人工插秧(HT)和毯苗机插(MT) 2种栽插方式,氮肥用量为N 135 kg/hm^2,按基肥∶蘖肥∶促花肥∶保花肥=3∶3∶2∶2的比例施用。磷肥(过磷酸钙)用量为P2O5 90 kg/hm^2,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氯化钾)用量为K2O 150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穗肥=7∶3。分别于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采集茎鞘、叶和穗样品测定干物重和氮含量,计算不同时期氮素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秸秆还田方式对人工和机械插秧水稻产量、植株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具有显著影响。1)与S0相比,S1、S2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抑制了水稻分蘖盛期氮素积累,促进了拔节期至成熟期各器官及植株氮素积累,提高了植株氮含量,S1效果优于S2,且S1提高了氮素茎鞘转运量(44.1%)、茎鞘转运率(10.2%)、叶片转运量(23.5%)和穗氮增加幅度(21.2%),S2仅提高了氮素茎鞘转运量(24.7%)、茎鞘转运率(6.5%)和穗氮增加幅度(16.7%)。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回收率表现为S1> S2,但S1、S2氮素的稻谷生产效率均有所降低。2)分蘖盛期至拔节期,HT处理的水稻各器官氮素积累、各时期植株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和产量均大于MT处理的,氮素回收率则显著低于MT处理的。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栽插方式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程度不一,分蘖盛期HT处理的氮素积累以S2处理最小,MT处理则以S1最小。两种栽插方式下拔节期至成熟期氮素积累和转运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吸收利用率均以S1处理最大。【结论】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来看,人工插秧和毯苗机插均适宜采用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模式,并以覆盖还田结合人工插秧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