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4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干旱胁迫对冷蒿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冷蒿Artemisia frigida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以盆栽天然草场冷蒿为材料,采用自然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冷蒿叶片和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初期(0 ~ 8 d,土壤含水量大于6.5%),冷蒿叶片失水较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丙二醛保持在稳定水平,膜系统受到的伤害较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和程度的加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丙二醛开始大量积累,膜系统受到严重伤害;至第12天,土壤含水量下降至2.7%,冷蒿叶片全部永久性萎蔫。在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在活性氧清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图5参13  相似文献   
32.
冷蒿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机械损伤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放牧过程牲畜采食和践踏损伤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盆栽冷蒿枝叶采用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机械损伤的方式模拟放牧,测定了冷蒿叶片和根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损伤初期,轻度和中度处理后冷蒿叶片中蔗糖、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到损伤24 h,3种处理中蔗糖质量分数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葡萄糖质量分数降了60.0%,74.6%和80.1%,淀粉质量分数下降了43.4%,45.2%和77.2%。葡萄糖和果糖结合成蔗糖,使其质量分数较高,在冷蒿体内积累。冷蒿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变化与叶片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损伤初期,冷蒿根部葡萄糖质量分数上升,3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62.9%,94.3%和34.3%,果糖在轻度机械损伤处理后明显上升;到损伤后期,葡萄糖和果糖恢复到对照水平,蔗糖和淀粉随着损伤加强而下降。根部积累的主要是蔗糖和淀粉。冷蒿受损伤后,体内淀粉、蔗糖、葡萄糖质量分数发生变化,参加应急反应,同时轻度损伤可以增加冷蒿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33.
探索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冷蒿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生长素(IAA)的方法,结果表明,以C18柱为分离柱,以甲醇∶1.8%冰乙酸∶水=30∶50∶20为流动相,在柱温35℃,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的检测条件下能快速、准确的测定冷蒿内源激素.  相似文献   
34.
实生苗是植物种群更新的主要资源。通过对实生苗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分析 ,研究了典型草原冷蒿 -小禾草群落的种群更新特点 ,结果表明 :不同年度实生苗的数量和主要植物的实生苗的优势地位均有差异 ,这是降雨分布与实生苗出现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放牧率的实生苗数量以无牧区最低 ,轻牧区最高 ,随放牧率的增加有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 ;浇水后实生苗的数量大大增加 ,主要是增加了一年生藜属植物的数量 ,对种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5.
在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静  杨持 《中国草地》2005,27(4):52-57
对放牧干扰下土壤含水量、冷蒿体内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冷蒿叶片、根中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在生长初期.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叶片内脯氨酸含量迅速积累;生长盛期脯氨酸含量虽随牧压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生长末期脯氨酸含量较高.而且随着牧压的增加略有下降。地下部分.脯氨酸含量在牧雎梯度问变化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在生长初期和盛期.冷蒿叶片、根的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生长末期不相关。冷蒿脯氨酸含量与植物的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呈显著负相关.而生长盛期相关不显著;与此不同.在生长初期冷蒿体内脯氨酸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生长末期二者负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上壤含水量降低.导致冷蒿体内水分胁迫增加.致使脯氨酸开始逐渐积累。而生长末期的降温和群落中植物种问竞争减少.使脯氨酸的积累速度也相应放慢。在放牧干扰下.脯氨酸大量积累.对冷蒿的生存和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冷蒿种群耐啃食、耐践踏、逐渐取代禾本科植物而成为退化草原的优势植物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6.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盆栽实验,研究羊草的高度生长和播种比例的关系以及羊草、冷蒿的地上生物量与播种比例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的高度生长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 bt ct2;不同的播种比例,羊草的生长速率不同。当两者株丛数接近相等时,冷蒿对羊草的高度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株丛数相差较大时,冷蒿促进羊草的生长。对总生物量而言,羊草的混播比例增大不利于总体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37.
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原料,通过直接青贮和使用添加剂青贮,研究其青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直接青贮冷蒿的p H值为5.20,感官品质达到优良等级,感官评分为16分;使用添加剂青贮冷蒿的p H值为5.22,感官质量尚好,感官评分为13分。直接青贮的乳酸和乙酸含量高于添加剂青贮,丙酸和丁酸占总酸的百分比、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低于添加添加剂青贮。通过费氏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来看,直接青贮冷蒿为65分,质量良好,而使用添加剂青贮冷蒿为37分,青贮质量达到合格。综合感官性状和发酵品质的评定,结论为冷蒿可以采用青贮方式进行保存,且直接青贮的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38.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冷蒿繁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特性,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冷蒿繁殖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蒿在轻牧区和封育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高,重牧条件下不能产生种子。冷蒿营养繁殖的各构件在轻牧区表现最好,轻度放牧能促进冷蒿的营养繁殖更新。放牧增加了冷蒿地下部分的投资而减少了地上部分的,这是其适应环境的对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的生殖格局由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并存向单一的营养繁殖转变。  相似文献   
39.
冷蒿的特性和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指出冷蒿主要分布于典型草原中、西中和荒漠草原的东部,冷蒿大量则在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以及强烈侵蚀地段上,芽的大量产生于根颈和近革面老枝基部,枝条接触土壤易产生不定根,草地退化后,冷蒿以不定根取代主根作用,成为群落的主体。冷蒿可分为斜奇型和直立型二种生态2型,以斜奇型的蒿分布面积最广。生物产量随着群落组成种类,地上部分变化较大;地下生物量集中于土壤上层,占总产量89.97%,其  相似文献   
40.
科尔沁沙地两种建群植物抗旱性机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水分充足(含水量13.1% )和干旱(4.7% )条件下,对处于沙漠化不同演替阶段的两种沙生植物冷蒿和差巴嘎蒿的多项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两种土壤水分状况下,冷蒿的相对水分亏缺、束缚水含量、束/自值、综合抗旱性指数和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差巴嘎蒿,水势均低于差巴嘎蒿。2.土壤水分由充足变为干旱时,冷蒿上述指标增加或降低的幅度远远大于差巴嘎蒿,如水分相对亏缺冷蒿增加 7.37% ,差巴嘎蒿增加0.29% ;束缚水含量冷蒿增加 11.57% ,差巴嘎蒿增加4.81% ,冷蒿的束/自值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约为差巴嘎蒿的 10 倍。3.冷蒿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在土壤干旱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均高于差巴嘎蒿,土壤水分充足时则低于差巴嘎蒿。4.土壤干旱时,冷蒿在一日内各时刻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势值皆低于差巴嘎蒿,且日间波动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