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5273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21篇
  192篇
综合类   2617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304篇
畜牧兽医   829篇
园艺   317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871篇
  2010年   707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91.
通过2019—2021间开展的鸟类野外调查并查阅历史鸟类分布记录资料,共记录汇总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17目45科232种,其中文献记录7目15科31种。古北界、东洋界、广布种鸟类157、40、35种,分12种分布型,古北界鸟类占67.67%。留鸟98种、旅鸟50种、夏候鸟52种、冬候鸟29种、迷鸟3种,非留鸟占57.76%,鸟类多样性季节变化明显。高寒草甸(165种)、高山灌丛(127种)生境中的分布的鸟类种数较多,之前对该地区的鸟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类型生境中并以水鸟为主,建议今后加强对保护区非湿地生境中鸟类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雀形目鸟类和猛禽。在不同类型的生境中,鸟类分布数量、种类、优势种差异明显,不同生境间鸟类共有种数量不一,侧面反映了出该地区近年来水平空间梯度上的生境分化显著。近年来,保护区内新纪录鸟类不断增加,鸟类多样性情况日趋复杂,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建议保护区今后分季节和生境类型制定针对性的鸟类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2.
2008年4月—2021年12月,在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设置了84个相机监测位点,累计4 50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2 039次,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5科19种,野生鸟类3目8科19种,包括4种国家I级和1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16.408;SO=65.48%)、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RAI=11.878;SO=30.95%)、猪獾(Arctonyx collaris)(RAI=1.465;SO=27.38%)、野猪(Sus scrofa)(RAI=1.332;SO=21.43%)、小熊猫(Ailurus fulgens)(RAI=0.977;SO=26.19%)的相对多度和位点占有率位于兽类前5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5.662;SO=34.52%)、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RAI=3.730;SO=22.62%)、大噪鹛(Garrulax maximus)(RAI=0.222;SO...  相似文献   
193.
为了解福建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情况,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4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源国家级保护区与戴云山国家级保护区、峨嵋峰国家级保护区相似性最高;福建省自然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89种,4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分布有147种,占比78%,有效保护了全省近80%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分布有哺乳纲、昆虫纲、鸟纲、爬行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保护了福建省自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各纲的83%、89%、77%、57%;存在物种生存空间日益不足,物种与其他保护区间交流、迁移少等问题。同时提出物种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区划、管理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展就地、迁地保护,有效保护遗传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对比分析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与红砂灌丛的阻沙能力,为原生草原与荒漠过渡带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方法] 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方法对四合木和红砂灌丛沙堆形态与生长状况进行系统测定,探讨沙堆形态发育及阻沙能力与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形态的关系。 [结果] ①四合木和红砂灌丛沙堆均呈半椭球型发育,四合木灌丛沙堆形态参数显著大于红砂灌丛沙堆(p<0.05); ②四合木、红砂灌丛与沙堆形态参数间(灌丛高度除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四合木灌丛沙堆长轴、短轴、半径与高度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表明四合木灌丛可能进入衰退阶段,而红砂灌丛沙堆长轴、短轴、半径与高度之间均呈线性关系,表明红砂灌丛沙堆仍在发育; ③当冠幅面积(Sp)≤1.44 m2时,红砂灌丛沙堆的体积大于四合木灌丛沙堆,当Sp>1.44 m2时,四合木灌丛沙堆的体积一直大于红砂灌丛沙堆。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单位冠幅面积所拦截的沙物质体积分别为0.13和0.06 m3。 [结论] 可以初步判断四合木的阻沙能力大于红砂。整体来看,四合木对风沙环境的适应性较红砂强,随着冠幅面积的增长四合木灌丛拦截沙物质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5.
为了揭示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蚂蚁区系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采集蚁科昆虫10亚科、60属、206种,分析了属和种的分布类型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区系具有典型东洋界特征,在属级水平上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与新热带界关系最疏远.在种级水平上以东洋界成分占优势,与古北界关系最密切,与新热带界关系最疏远;在中国动物...  相似文献   
196.
文章以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四子王旗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方式,并结合与二类调查数据,测算了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与价值量,以期能更直观的体现研究区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7.
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为例,验证了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揭示了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与铜鼓岭自然保护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具体体现在资源环境子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98.
为了研究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与涵养水源功能,选择了保护区6种典型的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和草坡)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能力和土壤渗透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植被类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密度为0.97 1.55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35.73%~69.25%,最大持水量为357.32~692.45 g/kg。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能力有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Pi2=0.468)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最好,其次是竹林(∑Pi2=0.784)、针阔混交林(∑Pi2=0.914)、针叶林(∑Pi2=0.984)、灌木林(∑Pi2=1.005),没有植被覆盖的草坡(∑Pi2=1.431)上的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9.
森林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在对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甘肃兴隆山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各指标对应权重、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过程,以利于兴隆山森林生态效益的分析与评价,进而为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人工调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0.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继平  张林波  王风玉  刘伟玲  沃笑 《土壤》2014,46(2):262-268
以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集了57个土壤剖面的5个不同深度(0~10、10~20、20~40、40~60、60 cm)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森林类型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不同森林类型及高程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全磷含量最小,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②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呈现海拔梯度特征,黄棕壤的分布海拔最高,依次为黄壤、黄红壤,红壤的分布海拔最低;③全磷、有机碳及C/N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增加趋势。全钾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④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存在差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各土壤养分含量均较高;山顶矮林和温性针叶林除全氮和全钾含量外,其他土壤养分值显著高于其他林型;竹林及灌木林的土壤养分条件相对较差;⑤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