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6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致病机理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有两个基因型,分别为PCV1和PCV2。PCV2有致病性,它可以引发多种相关的疾病(PCVAD),如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该病毒主要通过攻击猪的淋巴细胞,产生免疫抑制,诱发细胞凋亡,还可以和其他病毒协同感染,大大增加了动物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文章对PCV2分子致病机理及引起的相关疾病和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田甜  李键  王中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04-4606,4613
[目的]优化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体外转染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条件。[方法]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得到牦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角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通过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统计在不同细胞融合度、脂质体浓度、脂质体与质粒的比例、转染时间下的转染效率,寻求最佳转染条件。[结果]牦牛乳腺上皮细胞在细胞融合度为81%~90%,脂质体的量为1.8μl,脂质体与质粒比例为2∶1,转染时间为4h时,转染效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乳腺生物反应器构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
网络健身馆     
《技术与市场》2010,(7):115-115
化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些药物可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但是化疗治疗肿瘤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一同杀灭,因为化疗药物无法辨别健康细胞和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94.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近年来,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s)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在炎症和免疫应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可向T细胞呈递抗原[1],激活后还可以表达或上调表达多种免疫功能相关分子[2],并能影响粘附其上或穿越内皮层的免疫细胞的功能[3].  相似文献   
95.
<正> 1 乳房炎的流行特点奶牛的胎次与乳房炎发病率呈正相关性,以7、8、9月份多发,随挤乳时间增长发病率增加,后期随免疫细胞数下降而发病率增加。其乳区特点是左乳区高于后乳区,前乳区高于后乳区。 2 乳房炎的病因学  相似文献   
96.
应用黄芪多糖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与断奶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芪多糖为中药提取精制的多糖有效成份配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它可以通过对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和诱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为了探索黄芪多糖对哺乳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的作用效果,特做对比实验,实验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应用材料黄芪多糖注射液,系...  相似文献   
97.
徐革锋  刘洋  牟振波 《水产学杂志》2011,24(3):60-64,68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能产生多种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胃肠激素。该类激素除了能促进胃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外,还能控制摄食行为、调控消化道运动以及细胞营养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其他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了解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基本概况有助于深入地研究鱼类的消化生理,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是研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鉴别、定位...  相似文献   
98.
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两种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较理想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法及0.2%胰蛋白酶消化20min两种方法进行原代培养,以0.25%胰蛋白酶(A组)、0.125%胰蛋白酶-0.02%EDTA(B组)消化传代,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种类。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但前者较好,小管节段贴壁早。B组成功传代(4代)并鉴定为肾小管上皮细胞,A组传代失败。结论:肾小管节段贴块、0.1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是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分离与体外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表明,山羊子宫内膜在37℃条件下,以2 g/L的胶原酶Ⅰ型消化3~4 h效果最好;采用过滤—低速离心—沉降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效果较好,所得细胞在培养后0.5 h开始贴壁,培养12 h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2种形态的细胞,3~4 d呈网状铺满皿底,有明显的重叠生长现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这2种形态的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不表达角蛋白。说明采用本文所述的消化和分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00.
徐革锋  刘洋  牟振波 《鲑鳟渔业》2011,(3):60-64,68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能产生多种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胃肠激素。该类激素除了能促进胃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外,还能控制摄食行为、调控消化道运动以及细胞营养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其他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了解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基本概况有助于深入地研究鱼类的消化生理,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是研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鉴别、定位以及形态学的重要方法,利用这些技术能够揭示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生物功能及作用机理,对研究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手段,旨在为鱼类消化生理学、内分泌学和营养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