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56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121篇
  29篇
综合类   745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93篇
畜牧兽医   89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5G技术已经广泛应用,而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系统也开始着手致力于用5G技术替代分布式有线通信,节省系统成本.但是由于5G技术依然无法避免无线通信诸多因素的相互干扰导致分布式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可靠性运行方面的一些困扰,需针对系统运行可靠性增加冗余判断.  相似文献   
72.
花生高油酸供体亲本严重匮乏且多为F435型FAD2突变,创制并利用新型高油酸突变体对花生高油酸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普通油酸的野生型花生15L46和本团队创制的高油酸突变型花生15L46HO FAD2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证实FAD2B基因存在G558A突变.在此基础上设计两套AS-PCR(等位基因特异性P...  相似文献   
73.
5G技术将给传统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信息化。文章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明确5G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的新要求,以此开展5G时代对我国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变革与创新的探究,从而倒逼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重构,加快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新农科”、设置新专业、建设“新资源”、加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范式”、推动教与学变革“新方式”。为农业高职院校策应5G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加州鲈弹状病毒弱毒三水株(MSRV-SS-7)及其母源株(MSRV-SS)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分段扩增方法对MSRV-SS-7及MSRV-SS基因组核心序列进行PCR扩增,第1轮根据鳜鱼弹状病毒(SCRV)基因序列(NC_008514.1)设计10对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在第1轮扩增产物测序、拼接基础上,设计8对引物进行第2轮扩增,拼接后获得基因组核心序列。同时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获得3′和5′末端序列。采用Vector NTI 8.0对基因组核心序列和末端序列进行拼接,获得基因组全序列,使用Clone Manager 8.0对MSRV-SS-7和MSRV-SS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同时使用DNAMAN将基因组G基因序列转换为氨基酸序列,并通过MEGA 5.0与其他鱼类弹状病毒的G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MSRV-SS-7及其母源株MSRV-SS基因组全长均为11 548 bp,包含N、P、M、G、L等5个结构基因,基因组结构为3′Leader-N-P-M-G-L-Trailer 5′;MSRV-SS-7与MSRV-SS全基因组中共有10处核苷酸不同。G蛋白进化分析表明,MSRV-SS-7及母源株MSRV-SS与SCRV亲缘关系最近,且与鲈鱼弹状病毒属(Perhabdovirus)聚为一支。【结论】克隆分析了MSRV-SS-7的全基因组序列,可以用于后续活疫苗的开发。  相似文献   
75.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寄生性与RGS蛋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9个全基因组序列已经公布的真菌为研究对象,通过OrthoVenn2同源基因簇比对、BLASTp比对和关键词搜索3种方法对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regulators of G-protein signaling,RGS)同源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并结合SMART进行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发现,49个真菌中共有229个RGS蛋白,每种真菌中所含有RGS蛋白的数量范围为3~9个,且死体营养型病原菌和半活体营养型病原菌的RGS蛋白数量高于活体营养型病原菌;根据RGS蛋白中保守结构域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DEP-RGS、RGS-TM、PXA-RGS-PX、RGS、RGS-PAS-PAC、TM-RGS等6种,其中,具有RGS-PAS-PAC和TM-RGS这2种特殊保守结构域的RGS蛋白主要集中在半活体营养型病原菌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进一步对229个RGS蛋白进行遗传关系分析,发现具有同种保守结构域的RGS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病原丝状真菌的寄生性与RGS蛋白数量和种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麦洼牦牛分娩前后乳腺分泌物的生化组成,并与常乳进行了比较.牦牛分娩前乳腺分泌物中含有丰富的IgG;γ-GT、NAGase、AKP等的活力一般显著高于初乳和常乳,而LP活力、乳糖含量和CN比例低于常乳.分娩前12d~1d的样品中均检测到显著量的β-LG,而α-LA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77.
复合菌剂G23防治黄瓜疫病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连续使用多年常规化学药剂,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和瓜果造成污染的问题,在保护地采用黄瓜根部浇灌法,施用复合菌剂G23对黄瓜疫病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稀释1 000倍的G23复合菌剂的平均效果为82.4%~94.9%,平均增产率为42.4%~232.7%。使用G23复合菌剂与百菌清+多菌灵药剂处理组、甲霜灵处理组相比,可使黄瓜平均防效分别提高24.9百分点、72.5百分点,平均增产率提高5.02、02.6百分点。G23复合菌剂在河北、河南对黄瓜疫病的防效均在80.0%以上,防治效果较稳定,增产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G23复合菌剂可在黄瓜根系周围形成抑菌小生境,对土壤中的病菌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对染色体数分别为40,78,80的多年生野生大豆G.tomentella种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花粉粒的大小随着染色体数目的增加而变大。染色体数目不同,花粉外壁的纹饰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9.
严重水分失衡状态下四照花蒸腾表面的削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斐  山本晴彦 《林业研究》2009,20(4):337-342
应用RGB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日本山口市街区生长的四照花(Comus kousa Buerg.)对2007年夏季干热多风的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许多四照花叶尖叶缘出现焦枯,清晰的暗棕色防护带显示在焦枯的叶片上。这些防护带逐渐从叶尖向叶基退缩直到成功控制焦枯为止,且留下许多不成功的防卫痕迹。焦枯的叶片呈现鲜明的逻辑斯蒂函数式变化趋势。依据气象数据分析,四照花叶片退缩型焦枯几乎与干燥峰值期同步。这表明在干燥度突然升高期间,极端的水分亏缺诱发了四照花的防卫反应,从而保护其余部分免于进一步的失水。像素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07年8月底四照花样树通过局部叶片退缩型焦枯减少了40.2%的叶面积。相比之下,鉴于上半年雨量充足,2008年,相同的样树只有13.2%叶面积减少。不管怎样,四照花的确削减了蒸腾表面积,并且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蒸腾表面减少方式。既不同于落叶也不同于地上部枯死。依据脱水过程的分析,四照花在突然的干热胁迫下叶尖始发的干缩和叶片防卫反应的共同作用被认为是其蒸腾表面削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构建表达巨大芽孢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PGA)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方法】首先采用PCR从巨大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度为2 409bp的PGA编码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及DNA测序验证后,再将其与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MA5(7.5kb)连接后导入到枯草芽孢杆菌10397中表达,并通过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检验其能否表达.【结果】构建了9.9kb大小的PMA5-PGA重组质粒,经SDS-PAGE验证,青霉素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10 397中作出表达.基因工程菌在37℃、220r/min培养36h发酵条件下,所产PGA的酶活可达到12.426U/mL,比巨大芽孢杆菌发酵产PGA酶提高了5.26倍.【结论】所构建的枯草芽孢杆菌是青霉素G酰化酶的高产工程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