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67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1.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能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1蛋白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将这2种病毒蛋白与猪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进行融合表达并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构建了rv Ac-Cap、rv Ac-VP1和rv Ac-Cap-VP1 3种重组杆状病毒。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种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总蛋白,证明3种融合蛋白成功表达。纯化的重组杆状病毒颗粒以1×108pfu/只的剂量免疫接种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Cap和VP1的抗体浓度,证明表面展示有Cap和VP1的重组杆状病毒能激发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与PCV2和FMDV商品化疫苗免疫组的抗体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重组杆状病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12.
猪细小病毒VP2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PV VP2基因酶切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VP2,经脂质体法转染IBRS-2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pcDNA-VP2能正常表达.采用 pcDNA-VP2肌注Balb/c小鼠,作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验,并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ACS)法对小鼠的细胞免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DNA-VP2能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PCR扩增检测结果显示,未能从免疫小鼠各组织的基因组中扩增出VP2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913.
为了解牛源犬新孢子虫AMA1基因蛋白特性及免疫原性,本试验以重组质粒PVAX1-NcAMA1为模板,PCR扩增NcAMA1基因,亚克隆至pGEX-4T-1表达载体;表达、纯化NcAMA1重组蛋白,并应用弗氏佐剂制备NcAMA1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表达的NcAMA1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4 000(GST约为26 000、NcAMA1约为68 000),NcAMA1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接种BALB/c小鼠后,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本研究为利用该重组蛋白建立免疫学诊断方法及制备抗犬新孢子虫新型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4.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变异情况,采用交叉HI试验、细胞中和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对1998-2008年间分离到的25株H9N2 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不同毒株与Hp株免疫产生HI抗体的结果可将25个毒株分为3类,第1类HI效价4.0log2~5.0log2的为12#、17#、18#;第2类毒株HI效价6.0log2~7.0log2的为2#、21#、5#、22#、11#、25#、15#、16#;其余毒株的HI效价为7.0log2~8.0log2.这证实不同H9N2 AIV流行毒株间的抗原性有差异.选取代表性的8株H9N2 AIV毒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其抗原相关性在0.42~0.84.除了3#与14#、11#与17#的抗原性有明显差异外(相关性R值分别为0.46、0.42),其余毒株间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或仅有较小的差异.抗原性不同的H9N2 AIV株对Hp株免疫鸡的攻毒保护试验显示Hp株能够对抗原性有差异的攻毒株(10#、12#、17#)产生有效保护(9/10),联合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p毒株免疫鸡可抗其他毒株(9#+15#和16#+17#)的联合攻击,保护率9/10以上.以上结果显示,H9N2 AIV Hp株与多数流行毒株间在免疫原性上无明显差异,H9N2 AIV多数流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9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地方流行毒株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一些发病鸡场分离到JD1~JD10共10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毒株,用IBD标准阳性血清以琼扩试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进行了IBDV分离物及其鸡胚适应毒免疫原对标准强毒IBDV-BC6/85株免疫保护试验,D78弱毒疫苗对IBDV各分离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以及分离毒株间交互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D78疫苗对JD2,JD5和JD10 IBDV分离株的保护率较低,分别为40%、50%和60%.分离毒株JD5、JD2及其鸡胚传代物E-JD2对强毒株的免疫保护率可达100%.交互免疫保护试验表明,JD2对其余各分离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达到80%以上,对标准强毒株和地方分离株均可产生有效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916.
用IBD I型标准毒株(B87株)接种易感鸡胚,收获感染鸡胚,用IBD I型亚型M-98株和I型变异株MB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收获感染的细胞培养液,制备抗原液,加适宜保护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备三价活疫苗3批。3批疫苗对9日龄无IBD母源抗体的雏鸡以10倍使用剂量点眼、滴鼻和口服,安全性良好;对9日龄易感雏鸡以1/5使用剂量疫苗点眼、滴鼻和口服,20d后用IBDV强毒攻击,3批疫苗对雏鸡的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90%。  相似文献   
917.
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细胞内寄生虫病。可以说养鸡的地方,几乎都有鸡球虫。而集约化养鸡场则更是球虫病爆发的适宜场所。一直以来,鸡球虫病主要依靠药物来进行防治,但由于鸡抗球虫药的长期使用,球虫抗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许多抗球虫药的防治效果显著降低,近年来鸡球虫疫苗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示出在  相似文献   
918.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29-1434
轮状病毒VP8*蛋白由纤突蛋白VP4裂解形成,VP8*蛋白决定了VP4蛋白血清特异性中和反应相关,本试验原核表达UK株牛轮状病毒VP8*多拷贝嵌合肽段,纯化并比较分析其免疫原性。首先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轮状病毒UK株VP8*蛋白的编码序列及可能的主要抗原表位区(aa 1~11和aa 218~235),设计并合成引物,以扩增这两个区段的嵌合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上,并通过酶切位点连接构建嵌合基因的3拷贝重复重组表达载体,同时构建单拷贝和全长VP8*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到E.coli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后,重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蛋白大小与预期相符且能与His-tag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结果表明免疫后3拷贝蛋白较单拷贝蛋白血清抗体水平更高。本试验确定了原核表达的3拷贝嵌合VP8*重组蛋白免疫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今后抗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抗轮状病毒药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9.
920.
将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基础毒种F7传至F13,并将PRV F8~PRV F13六个代次毒种接种仔猪进行安全性检验,PRV F8、PRV F10、PRV F13三个代次毒种接种仔猪进行免疫原性检验,用以研究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生产用毒种不同代次生物学特性。安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代次毒种经颈部肌肉接种仔猪,观察期内仔猪精神、食欲、体温均正常;免疫原性检验结果显示,免疫组仔猪攻毒后精神、食欲、体温均正常,对照组仔猪攻毒后体温升高,全部发病并死亡。以上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不同代次的生产毒种对仔猪均安全且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