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9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1030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798篇
  418篇
综合类   2550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317篇
畜牧兽医   1492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535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柑橘发展中应大力推广十大先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是世界柑橘生产大国。为能尽快迈入世界柑橘强国的行列.应依靠科学技术.全力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柑橘产业发展中大力推广如下十大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992.
三峡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将对库首地区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长期潜在影响。本研究对移民安置期间三峡库首地区秭归、兴山、巴东和夷陵等县区农田、果园和茶园3种利用方式的85个样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当地土地生产力和移民经济收入状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库首地区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果园土壤其次,而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在蓄水和移民搬迁同时,当地加大农业投入,尤其是加大果园和茶园的肥料投入,以保证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受蓄水和移民搬迁影响,库首地区3县粮食总产和单产均有所降低,其中秭归县受到影响较大,但库首各县的粮食生产在三峡蓄水后总体保持稳定;库首地区各县,尤其是秭归县的柑橘和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逐年提高趋势,该地区的优势产业保持稳步发展,土地生产力未受到明显影响;柑橘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茶园和农作物,移民安置期间,秭归、兴山县人均纯收入保持逐年上升态势,库首地区农村的经济水平保持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993.
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表明,黑松林分总生物量为95.09t/hm^2,乔木层总生物量为88.34t/hm^2。其各层次生物量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下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在同一林分中,不同径阶林木生物量差异明显,且呈偏正态分布,表明该林分径阶生物量结构不合理,急需进行抚育间伐,要及时调整密度,提高群落的整体效应和稳定性。沙质岸黑松林分净生产力较高.表明黑松仍是滨海地区目前不可替代的优良防护林树种。  相似文献   
994.
五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于4月30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995.
兴电灌区主要带田系统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省兴电灌区6种主要带田系统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种植模式干物质积累量为12 137.3~28 408.9 kg/hm2,等价产量为15 734.7~33 198.2 kg/hm2,粗蛋白产量在1 794.3~2 283.2 kg/hm2,总体都比较高;能量的投入为1.6359×1011~2.3942×1011 J/hm2,产出为2.0709×1011~4.3290×1011 J/hm2,都高于全国中产地区同类型带田的平均值,但能量的产投比不高,只有1.27~1.98,主要是由于无机能中灌溉用电的投能太高;对≥0℃积温、降水量、辐射量利用的时间效率分别为90.0%~93.1%、 90.7%~94.0%、 83.8%~87.5%,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对光能的利用率分别为0.53%~1.05%和0.24%~0.45%;6种模式的总产值在10 314.75~12 682.34元/hm2之间,纯收益在5 497.50~8 061.75元/hm2之间,胡麻/黄豆和玉米/蚕豆带田是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带田系统的生产优势度小麦/黄豆、玉米/豌豆、玉米/蚕豆带田较高,但稳定性较差,增产潜力的发挥还需要综合农艺措施的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996.
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64,自引:9,他引:55  
应用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6.3%。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准确理解水源涵养功能的内涵,以提高水源涵养功能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方法]选取秦岭北麓灞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SWAT模型,基于水量平衡法,建立了水源涵养量定量计算公式,分析了近59 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量演变规律;同时,提出了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新方法,即:基于生态系统水碳循环作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理论基础,水源涵养量与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比值作为水源涵养功能定量化评价指标,分析了近18 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演变规律及空间格局。[结果](1)分季节率定优于全序列率定,采用新的率定方法可以提高模型流量模拟结果。(2)近59 a灞河流域年际水源涵养量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k=-1.4 mm/a,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法,2013年开始年水源涵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采用Morlet小波对灞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距平时序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在35 a主周期下水源涵养量变化周期为23 a左右。(3)近18 a来,灞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年际变化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013 5 mm/g,水源涵养功能在空间上表现为随着坡度上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强。[结论]分季节率...  相似文献   
998.
对人类活动量化中考虑区域生态条件的差异,基于季节尺度,利用潜在NPP与实际NPP计算HAII,选取植被类型、高程、坡度等7个自然因子与HAII进行空间分异探测分析,以更细的季节尺度揭示多因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描述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空间分异影响方面,HAII的解释力与显著性均优于人类活动值,其解释力最高为0.714。在多因子影响植被NPP空间分异方面,自然与人为因子均表现出明显季节差异,夏季人类活动解释力最高,春、秋季减弱,冬季则主要受自然因子影响。其中,坡度、温度、法向直射辐射量与散射辐射量在春、秋、冬季表现出单一的驱动影响,植被生存条件较好的夏季,因子出现明显拐点,降水因子的限制阈值随季节变化。因子交互作用中,人类活动、降水、气温及植被类型4个因子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是影响青藏高原NPP的主要驱动力。综合人类活动及多个自然因子,在青藏高原植被生态工程建设中,需主要考虑人类活动、降水、气温及植被类型4个因子,各季节主导因子不同。在干旱少雨地区,人类活动应被重点考虑。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植被生境条件下的区域提供生态系统管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徐卫华 《中国林业》2013,(11):37-37
江苏省滨海县紧紧闻绕科学发展林业这根主线,由过去追求林业资源总量增加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依托科技创办林业产业,从而推动林业大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3.5%,远超小康社会林业指标的要求。近几年.滨海林林业出现跨越式的飞跃,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业发展靠的是引入新树种、新品种,应用新技术、采取新模式的推动,是结合区域特点建设一大批产业林业和特色林业的承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对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影响。林火作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干扰因子,直接影响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林火的发生使NPP迅速下降,改变了区域碳平衡。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CASA(Carn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估算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未过火区和过火区植被NPP变化。结果表明:1987年6月,未过火区植被NPP为145 g C m-2,轻度过火区为74 g C m-2,中度过火区为58 g C m-2,重度过火区植被NPP为38 g C m-2,火干扰后NPP分别降低了49%、60%、73%;1999年8月,火干扰1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NPP的96%以上,NPP恢复迅速,基本达到未过火区水平。2009年8月,火干扰2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93%以上,与火干扰12 a时相比,下降3%。虽然NPP增速下降,但是NPP总量增加,生产力也与未过火区基本处于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