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林业   98篇
农学   425篇
基础科学   2669篇
  327篇
综合类   2515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429篇
畜牧兽医   2476篇
园艺   128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782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543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饲粮不同能量来源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早期断奶常常导致仔猪能量摄入不足,使肠道黏膜细胞处于"饥饿状态",影响仔猪正常的肠道功能,从而加剧断奶应激,因此满足肠道黏膜细胞的能量供给至关重要。本文就谷氨酰胺(Gln)、葡萄糖(Glu)、脂肪这3种肠黏膜细胞主要的供能物质来分别论述它们对于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的肉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改善肉质就成为育种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适量的皮下脂肪可改善胴体外观,但皮下脂肪和腹脂太多则不好,而较高含量的肌内脂肪(I MF)则能改善肉品质。近几年来,畜禽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93.
猪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肌内脂肪的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肉的嫩度、系水力、剪切力值、风味和多汁性.猪肉肌内脂肪的调控机制很复杂,主要受营养、环境和基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营养调控和基因调控是改善猪肌内脂肪沉积的根本途径.综述了猪肌内脂肪的形成以及营养和基因对其调控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
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粗脂肪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均良  李胜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80-80,82
饲料中粗脂肪测定是常规测定中非常重要的项目。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粗脂肪是最常用方法之一。目前在许多基层饲料厂使用相当频繁。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笔者在省饲料所工作多年,每年都要做许多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95.
文章在查阅和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及文献资料基础上,综述并阐明了不同种类过瘤胃脂肪的特点、对奶牛生产的作用效果和注意事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等,为科学使用过瘤胃脂肪调控奶牛能量需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1把握好营养需求 泌乳前期奶牛饲料中可消化的总养分要高,并应含有足够的粗纤维,最好包括棉籽、大豆等油脂含量高的籽实或动物脂肪。乳牛日粮中粗蛋白应占16%-18%,钙0.7%,磷0.45%,精、粗饲料配比尽可能控制在40~46:50~54。为避免乳脂率下降,粗纤维应不低于17%(占日粮干物质)。一般体重600千克,  相似文献   
9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豆油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8%和10%(实测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WGR、SGR达到最大(分别为362.98%和3.06%/d),显著高于除6.68%和9.14%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PER达到最大(3.70%),而FCR达到最小(1.34),显著高于/低于除11.35%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白甲鱼幼鱼的肝体比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6.68%、9.14%、11.35%和14.07%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白甲鱼幼鱼的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白甲鱼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0.12%、9.56%、9.42%和10.18%。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而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血清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胆汁酸(TBA)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逐渐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则逐渐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血清CHO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血清TG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白甲鱼幼鱼的生长,提高其饲料转化率和免疫能力;饲料脂肪水平过高则可引起其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白甲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42%~10.18%。  相似文献   
98.
褐色脂肪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都与白色脂肪不同,其细胞富含线粒体,能够利用过剩的能量代谢底物进行产热,是幼龄哺乳动物非颤抖性产热的主要热量来源,在维持机体能量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产热过程由细胞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1(UCP1)介导,机体所处环境以及对激素的响应都可以影响褐色脂肪的活性。受到刺激后,褐色脂肪细胞表面的肾上腺素受体得到激活,激发细胞内的级联反应,同时使产热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沉积。褐色脂肪已经成为治疗肥胖以及能量代谢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鉴于褐色脂肪在脂肪沉积以及能量代谢方面的作用,关于畜禽褐色脂肪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作者归纳了绵羊褐色脂肪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影响绵羊褐色脂肪活性的环境因素如冷刺激、营养限制、长期缺氧和饲喂添加剂,以及激素因子(催乳素及其受体、甲状腺激素、瘦素、生殖激素),以期为绵羊产热脂肪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利用PCR—RFLPs标记技术,对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三元杂交群体DLY共113头个体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内含子Ⅰ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BsmⅠ酶切位点具有多态性,并分为3种基因型(即AA、BB和AB型),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型从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的高于基因型AB和BB(P〈0.01)。  相似文献   
100.
饲料用油脂粉末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很快,所用饲料基本上是配合饲料,不少饲料中要加入5%左右的油脂,有些饲料加入的油脂量更多。因油脂是液态粘稠物,所以很难与固态的其它饲料混合均匀。大一些的饲料企业有加热喷淋设备,也容易搅拌不均匀,冬天气温低则含油脂物料易堵塞设备。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