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4篇
  14篇
综合类   109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23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正1母猪屡配不孕的原因1.1生殖道疾病生殖道炎症是影响受胎率的原因之一。据报道,母猪屡配不孕中约有50%以上是因子宫炎造成的,人工授精消毒不严、分娩助产不当或产房卫生差等均可造成感染率升高。在生产中,通常只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才会引起注意。对隐性子宫炎不做处理而盲目配种,易导致受胎率下降,甚至造成屡配不孕。1.2营养因素能量:母猪摄入能量饲料不足,会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降低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的分泌,造成母猪不易受  相似文献   
402.
《淡水渔业》1975,(4):5-7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1974年5月,我们在长江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以背肌及体腔注射法催产家鱼获得成功。但催产所用的剂量却比哺乳动物的剂量高数百倍,甚至上千倍。LRH系实验室合成,价格较贵,所以要将LRH作为一种新催情剂应用于家鱼催产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403.
为了探讨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催产素(OT)在同一细胞有无共存的现象,实验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对GnRH与OT免疫反应物在妊娠周期奶山羊下丘脑的分布进行双重酶标记研究。结果显示,在室旁核、视上核、视前交叉上核、弓状核、下丘脑外侧区、乳头体内侧核、乳头体后核等18个核团(区)有GnRH-OT双标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的形状有圆形、卵圆形、多角形;有的阳性细胞突起明显。根据细胞中阳性物质的多少和核团中阳性细胞数量,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弱阳性核团。GnRH与OT在上述核团的某些细胞的共存现象为GnRH与OT在功能上的相互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4.
大豆黄酮对体外灌流垂体前叶组织促黄体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德国格丁根微型猪垂体前叶组织进行体外灌流培养,研究大豆黄酮对垂体促黄体素(LH)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流24h后,大豆黄酮灌流组(Ⅰ组100ng/ml;Ⅱ组2μg/ml)和雌二醇灌流组(Ⅲ组100pmol/L;Ⅳ组200pmol/L)LH分泌水平低于对照组(Ⅴ组空白对照;Ⅵ组助溶剂对照),雌激素抑制效应明显较强。灌流48h,Ⅰ、Ⅱ组LH峰值和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后1~2h,Ⅰ、Ⅱ组LH平均水平、峰值和脉冲频率均明显高于刺激前,而且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组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Ⅰ、Ⅱ组。大豆黄酮、雌激素对垂体体外LH分泌没有明显的剂量差异。无GnRH刺激时,大豆黄酮对离体垂体LH分泌表现为抑制效应,但抑制强度较弱;长期以大豆黄酮灌流培养垂体,或加以GnRH刺激,大豆黄酮对LH分泌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5.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98-2003
为了探讨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及排卵的关系。选取2.5~5岁,健康未孕雌性甘加藏羊30只,采集发情周期各阶段和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及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的含量。结果表明,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内腺垂体FSH浓度在发情期(6.873IU/L)和发情后期(6.863IU/L)较低,与间情期最大(8.228IU/L)差异显著(P<0.05),发情前期又降低(8.096IU/L);腺垂体LH浓度发情期(9.39IU/L)和发情后期(9.585IU/L)较低,间情期最大(10.629IU/L),发情前期(9.7325IU/L)降低,各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周期内血浆中FSH浓度在发情前期(2.599IU/L)达到峰值,其他时期均较低,发情前期与其他时期差异显著(P<0.05);血浆LH浓度在发情期(3.866IU/L)达到峰值,发情后期(3.179IU/L)和间情期(3.292IU/L)降低,各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FSH和LH在发情周期内均出现4个波峰:乏情期腺垂体和血浆中FSH和LH的浓度均低于发情周期内FSH和LH各自的基础值。FSH和LH含量在垂体和血浆的这些差异性应该是两者协同调控藏羊发情和排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6.
为了确定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和氯前列烯醇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影响,选择产后适宜的激素处理时间,选用51头年产奶量在5 000 kg~6 000 kg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的时间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产后2周)、试验Ⅱ组(产后20 d~40 d)、试验Ⅲ组(产后40 d~60 d),分别用LRH-A2、氯前列烯醇或LRH-A2 氯前列烯醇进行处理。并在每组随机选择3头,用B超观测处理前后奶牛的卵巢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奶牛产后2周用LRH-A2处理,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  相似文献   
407.
现代畜牧生产多具有规模化特点,而同期发情后即可进行规模化的同期配种、同期产仔、分娩,有利于统一管理,可见同期发情技术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市场上牛、羊的同期发情技术已经有所成效。本文因课题需要较大数量的妊娠犬,且未发现同期发情在犬中的应用报道,故以牛、羊同期发情的成功先例为借鉴,又从犬的特性出发,经过综合考虑选择了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的组合,通过剂量和间隔天数的不同处理母犬,对其发情效果进行了试验,用以寻求诱导犬同期发情的有效措施。从结果看这些处理方案在试验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促进发情…  相似文献   
408.
为研究烯丙孕素、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C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D-Phe6-LHRH在促使诊断为未孕的高胎龄母猪同步发情同步排卵以使其重返预定的人工授精方案中的作用,特进行了一项现场研究。试验选用531头在人工授精后第21~35天期间经超声波检查确诊为未孕的母猪,并随机分入3个试验组:⑴试验Ⅰ组(EGⅠ):每头母猪按16mg/d的剂量连续15d口服烯丙孕素以阻止滤泡的生长,停服24h后肌肉注射1000IU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刺激卵泡生长,78~80h后再肌肉注射500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诱导排卵;⑵试验Ⅱ组(EGⅡ):除将烯丙孕素的剂量由16mg改为20mg和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剂量由1000IU改为800IU以外,其它与试验Ⅰ组相似;⑶试验Ⅲ组(EGⅢ):除用50μ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Phe6-LHRH替代500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诱导排卵外,其它均与试验Ⅱ组相似。试验母猪分别在注射eCG/D-Phe6-LHRH后16h和40h各进行一次人工授精,并利用超声波扫描仪检查卵巢情况以确诊激素处理是否获得成功。记录母猪的受孕率、分娩率、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并与同步发情首次配种的母猪比较。试验母猪在激素处理前卵巢结构各不相同,烯丙孕素的两种口服剂量都能使80%以上的母猪卵巢卵泡生长得到阻止,不过口服16mg/d的烯丙孕素会提高多囊卵巢变性的发生率。4%~18%的母猪经烯丙孕素处理后其卵巢中仍存在黄体,大多数母猪在2次人工授精之间或第2次人工授精之后排卵(P<0.05)。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D-Phe6-LHRH的母猪排卵往往早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母猪。被诊断为未怀孕的母猪受孕率和分娩率比初次交配母猪低25%(P<0.05)。在诊断为未孕的母猪中,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D-Phe6-LHRH的母猪受孕率较高(P<0.05),但在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上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总之,给诊断为未孕的母猪口服20mg烯丙孕素,然后肌注800IU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50μ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Phe6-LHRH是诱使其同步发情和同步排卵的最佳方法,至于母猪口服烯丙孕素的时间是否一个较长的18d间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