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135篇
  224篇
综合类   1802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554篇
畜牧兽医   1300篇
园艺   199篇
植物保护   30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不同施氮量及供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一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以基肥的形式一次性施入,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分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别于播种前、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4次平均施入,与一次供氮处理相同,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和数量、氮积累量、固氮酶活性及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各处理地上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系氮积累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次施氮方式下,花期和鼓粒期根瘤干重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苗期,各组织氮积累均以一次性施氮方式高于分次施氮和对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分次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积累促进作用增大,各组织氮积累表现为分次施氮>一次性施氮>对照。施氮量对固氮酶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相似,但整体上较之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42.
为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的空间分布型,2011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西省晋中市的玉米田对土壤中的越冬卵进行调查。通过频次分布检验、聚集度指标的测定、改进的Iwao 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越冬卵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越冬卵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越冬卵在土壤中的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各项聚集度指标均满足C>1、CA>0、I> 0、k>0、m*/m>1,空间分布图式在低密度下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基本成分的相对聚集度随越冬卵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为3.52m-15.61。种群密度越大,相对聚集度的变化速率也越大,而且聚集的程度随着卵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聚集均数(λ)的测定表明,聚集是成虫的产卵习性和田间植被的生长情况、土壤性质、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主要在近土表的土壤中产卵,在距土表15 cm以上的土壤中,有94.2%的越冬卵分布在距土表0-10 cm的土层中,其中以距土表2-5 cm的土层中的卵量最多,平均每个样点有卵25.56粒,占总数的64.7%,显著高于其他深度土层的卵量。  相似文献   
943.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1的试验点如麻城、广水、鄂州和蕲春归为低钾土壤,标记为Low-K。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CK(-K);(2)+K;(3)+S;(4)S+1/3K;(5)S+2/3K;(6)S+K,其中K和S分别表示钾肥和还田秸秆,以此来考查当前推荐钾肥用量(K2O 75 kg•hm-2)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以及轮作模式下麦秆或油菜秸秆还田钾素对钾肥的替代作用。【结果】结果显示CK处理(-K),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 372、8 710和7 767 kg•hm-2,施钾和秸秆还田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与CK相比,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均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量分别为633、1 098和814 kg•hm-2,增幅分别为7.7%、12.6%和12.5%;地上部钾素累积吸收增量分别为40.2、56.5和49.3 kg•hm-2,增幅分别为15.9%、21.3%和36.8%。在当前推荐钾肥用量条件下,秸秆还田会造成高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下降,但可明显提高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吸收利用率;同时秸秆还田也会显著降低高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但对中钾和低钾土壤的钾肥农学利用率没有明显影响。同钾肥利用率相比,钾素利用率均有所降低,但中钾土壤和低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要显著高于高钾土壤的钾素利用率。通过对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增产率、地上部钾素累积增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钾土壤和中钾土壤的推荐钾肥用量偏高。根据线性加平台肥效模型拟合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38.2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49.1%;中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适宜钾肥用量平均为60.0 kg•hm-2,比推荐用量减少20.0%;而低钾土壤田块(速效钾含量<100 mg•kg-1),增产效果显著,推荐钾肥用量不足。【结论】因此,短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高钾和中钾土壤田块,秸秆还田钾素可不同程度地替代部分化学钾肥施用;而低钾供应田块推荐用量略显不足,增施钾肥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944.
山羊胚胎分割及同卵双生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选择山羊晚期桑椹胚、囊胚、孵出囊胚和孵出增大胚泡,用简化分割法二分。将19对裸半胚移植于18只受体羊,结果有12只妊娠,其中两只胚胎消失,两只流产,其余8只足月分娩,共产半胚羔11只。晚期桑椹胚、囊胚、孵出囊胚和孵出增大胚泡各组的半胚发育为羔羊的发育率分别为12.5%(1/8)、20%(2/10)、25%(3/12)和62.5%(5/8)。前三组均未获得同卵双生羔羊。在第四组,将4对裸半胚移植于4只受体,有3只妊娠,足月分娩半胚羔5只,其中两对为同卵双生。本研究证明,对称分割山羊孵出增大胚泡,不仅其半胚在体内仍可继续发育形成正常胎儿,而且不装透明带移植其裸半胚,仍能获得较高的同卵双生率。山羊孵出增大胚泡更适宜用简化分割法分割。  相似文献   
945.
采用宁波新科CRY-3细胞融合仪及其配备的镀银电融合槽(电极宽度为0.5mm)对影响电激活效率的两个因素——卵龄及激活液中Ca2 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卵母细胞的活化率随卵龄的增加明显升高,电刺激hCG后18~19h的卵母细胞可获得较高的卵母细胞激活率(71.67%),继续增加卵龄,卵母细胞激活率、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开始下降。②使用含Ca2 的激活液可获得较高的卵母细胞激活率,但Ca2 的浓度变化对激活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46.
在无RNase污染的环境下,提取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子孢子RNA,进而纯化mRNA,采用Oligo(dT)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将所产生的cDNA分子定向克隆到具有EcoRⅠ/HindⅢ黏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的两臂之间。用Phage Maker extract对以上连接产物进行体外包装,形成完整的噬菌体,并用该噬菌体转染大肠杆菌ER1647,进行文库容量测定和扩增。以扩增文库的DNA为模板,利用已知基因引物克隆E. tenella3-1E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E. tenella孢子化卵囊子孢子的cDNA文库,文库原始库容量约为4×106pfu/mL,插入片段约100~3000 bp,扩增得到特定的E. tenella3-1E基因,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相关基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47.
秦川牛超数排卵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共超排秦川牛31头次,有效超排20头次,有效率为64.5%。头均获胚总数6.45枚,可用胚4.20枚。激素用量为300 mg/头时,头均获胚总数和头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260和340 mg组(P<0.05)。冬春季的头均获胚总数(8.56)和头均可用胚数(6.00)显著高于夏秋季(4.73、2.73)(P<0.05)。对供体牛连续超排处理3次,间隔70 d,对超排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8.
奶牛活体采卵与屠宰场卵巢卵子体外生产胚胎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利用屠宰场卵巢获得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试验.在建立了培养体系获得较稳定的囊胚率的基础上,再利用具有优良乳用遗传性状的老龄奶牛进行活体采卵(OPU),获得的卵子进行体外胚胎生产,对奶牛活体采卵与屠宰场卵巢卵子体外生产胚胎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奶牛重复OPU的效果及OPU卵子的培养天数对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试图为研究和生产建立一个高效的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方法.结果表明:(1)活体采卵获得的卵母细胞从形态以及后期的发育情况均明显差于屠宰场卵巢获得的卵子;OPU法的卵裂率、囊胚率(70.5%、18.3%)明显低于从屠宰场卵巢获得的卵子的卵裂率、囊胚率(75.1%、34.8%)(P<0.01).(2)不同个体采集卵子数量差异明显(5.92枚/头与1.4枚/头)(P<0.05).(3)同一头奶牛每次采卵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有波动性变化.(4)奶牛OPU卵子经培养在第6 d或第7 d发育至囊胚的胚胎移植妊娠率高于第8 d发育至囊胚的胚胎.  相似文献   
949.
鸡球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是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在鸡肠粘膜内而引起。其中寄生在盲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称为盲肠球虫;另一种是侵害小肠粘膜的毒害艾美白球虫,又称小肠型球虫。通过球虫卵囊传播,鸡吞食孢子化卵囊而感染,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幼鸡,特别是15~45日龄的鸡最易发生,暴发时常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950.
《农村养殖技术》2010,(1):33-33
<正>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2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各种昆虫的龄期多少及长短不同。从卵孵化至第1次蜕皮为第1龄期,第1次蜕皮至第2次蜕皮为第2龄期,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