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0篇
  免费   672篇
  国内免费   1172篇
林业   1456篇
农学   1004篇
基础科学   787篇
  1628篇
综合类   8213篇
农作物   770篇
水产渔业   983篇
畜牧兽医   6024篇
园艺   1630篇
植物保护   599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72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637篇
  2020年   572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635篇
  2015年   701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874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194篇
  2010年   1166篇
  2009年   1230篇
  2008年   1365篇
  2007年   1223篇
  2006年   1137篇
  2005年   1236篇
  2004年   761篇
  2003年   739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哺乳动物卵巢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后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并休止于分裂中期(M Ⅱ期),此时期卵母细胞若与精子结合受精,则受精后的卵母细胞被激活突破M Ⅱ 期阻滞,通过后期末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PB Ⅱ)[1-2] .  相似文献   
962.
高秆野生稻叶片可诱导出胚性和非胚性2种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合适的分化培养基上可不断形成胚状体,进而大量获得再生植株,再生植株以绿苗为主,未见绿白嵌合苗。源于不同脱分化培养基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相似的胚状体形成和植株再生能力。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以N6培养基添加NAA1 mg/L、2,4-D2 mg/L和ZT0.5 mg/L效果最好,形成胚状体并分化植株以MS培养基添加NAA2 mg/L和IAA0.5 mg/L为佳。  相似文献   
963.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两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耐旱性品种比非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重度干旱胁迫下POD活性高于SOD、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964.
黄铁矿对六价铬还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pH和悬浮液中黄铁矿质量浓度等因素对黄铁矿还原Cr6 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温度、酸度和黄铁矿质量浓度的增加,黄铁矿对Cr6 的去除速率显著提高.25 ℃和pH 4.0时,在外加邻啡罗啉(消除Fe2 的作用)和未加邻啡罗啉下过量黄铁矿对Cr6 的去除率于20 h、40 h和60 h时依次分别为17%、27%、44%和32%、55%、86%,前者约为后者的一半.表明黄铁矿组成中Fe2 和S22-均能有效地还原Cr6 .黄铁矿在酸性溶液中溶解速率相对较快,并且容易达到溶解平衡.然而,由于反应形成的部分难溶物吸附沉积在矿物表面,导致剩余黄铁矿表面Fe2 的溶解速率要缓慢得多.  相似文献   
965.
【目的】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通过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Rht8基因型,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育种效率,也有助于Rht8基因型的多态性研究,并为人工合成小麦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以引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小麦分别与中国四川成都平原主栽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的BC2F2:6后代群体中选育的113份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Rht8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以syn768、Syn769、Syn780和Syn786人工合成小麦为亲本的117份后代衍生群体检测材料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7.78%。从每一个人工合成小麦形成的小的后代衍生群体看,Rht8基因型频率各不相同。以syn768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Rht8基因型频率最高,为96.70%;在以syn769为亲本而育成的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与川麦43育成品种中,Rht8基因型频率最低,为71.64%;以Syn780为亲本的后代衍生群体中,Rht8基因型频率为73.68%,分离比率约为3:1;以Syn786为亲本育成的材料只有川麦47,该品种不含有Rht8该基因;【结论】不论父本或母本的Rht8的基因型状况如何,它们所产生的杂交后代材料Rht8基因的遗传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966.
 【目的】研究gp64基因相对应的多个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合成dsRNA,通过病毒滴度试验、实时定量RT-PCR法研究gp64基因的不同区域、不同长度与RNAi干扰效果的关系。【结果】供试的6个dsRNA的最大抑制效果相当(滴度TCID50的最大抑制差值为4.00左右);经RNAi的不同时间点的gp64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其中48 h的gp64 mRNA的表达量约为对照的1/300。【结论】6个dsRNA均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基因表达和增殖;gp64 ORF第1 390~1 499位点(G3-3)是RNAi的较佳靶位点。  相似文献   
967.
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带毒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侵染性;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蛹重和羽化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幼虫历期受到的影响不显著。利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具有较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ETR1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拟南芥乙烯受体(ETR1)特异性短发夹环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ETR1基因cDNA序列上选取目标序列,设计2对引物,经PCR扩增得到正反向2个DNA片段(S5I和AI),构建含有该正反向互补重复序列DNA片段的中间载体,测序分析正确后再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的Gus位置并经双酶切证实。[结果]ETR1基因S5I和AI片段被成功克隆进质粒pCAM-BIA1301中,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显示,重组质粒shRNA编码序列与设计片段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ETR1靶向RNA干扰重组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获得拟南芥乙烯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体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69.
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致病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研究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草茎点霉毒素使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20μg·mL-1的毒素处理叶片4h,处理叶片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3.65倍,Na 和K 的渗漏量分别高于对照57.80%和341.48%;毒素使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增加,毒素浓度为151μg·mL-1时,MDA含量最高,为313.60 nmol·g-1,比对照增加71.24%:毒素处理的鸭跖草叶片组织CAT活性3h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58.51%,POD和APX的活性12h分别低于对照43.52%和39.74%.  相似文献   
970.
香水月季类原球茎(PLBs)途径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香水月季(Rosa odorata)的嫩叶为外植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2,4-D、TDZ和IBA,研究了类原球茎再生植株的效果.主要步骤如下:1)嫩叶在MS 2,4-D1.0 mg/L 蔗糖30 g/L Gelrite 3 g/L培养基上暗培养4周,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愈伤组织上的类根体(rhizoid)发生率最高,生成率可达71%.2)类根体在含TDZ的培养基(1/2 MS TDZ 13 mg/L 蔗糖30 g/L Gelrite 3 g/L)上,分化成类原球茎柬,诱导率达71.0%,平均类球茎束为2.1.3)类原球茎在含IBA的培养基(Ms BA 2.0 mg/L IBA 0.01 mg/L GA 3 0.1 mg/L 蔗糖30 g/L Gelrite 3 g/L)上,发育出小植株,萌发率为29.3%;不能萌发的类原球茎上有白色假珠芽产生.白色珠芽可进行增殖、脱分化、再分化出芽,其植株再生率为46.7%.4)再生苗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 0.2 mg/L 蔗糖30 g/L 琼脂6 g/L,生根率为100%.5)小苗经驯化后移栽到灭菌草炭土:蛭石(体积比为1:1)基质上,成活率为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