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4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林业   324篇
农学   331篇
基础科学   350篇
  718篇
综合类   4327篇
农作物   349篇
水产渔业   283篇
畜牧兽医   7208篇
园艺   296篇
植物保护   15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931篇
  2011年   885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892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814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以位于东北黑土漫岗区的乌裕尔河流域及其周边部分地区为例,探讨该区土壤侵蚀沙平衡问题。利用侵蚀沙平衡的方式,分析了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泥沙的来源、侵蚀泥沙的沉积部位以及流域沙之间的关系。通过历史资料、实地观测等方式,明确了坡面及沟道侵蚀为该区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坡间凹地、坡脚及坡下草甸为侵蚀泥沙的主要沉积位置,只有少部分泥沙通过流域出口输出。进而阐明了该区坡面侵蚀量大,河道输沙量小的主要原因,为该区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2.
目的: 研究湿加松人工林脂量及其单萜成分与不同地点间、不同种类增脂剂间的关系,探索一种温和有效、成本低廉、适合广东地区湿加松人工林的增脂剂,以提高湿加松松脂质量和量。方法: 在广东海丰(粤东)、始兴(粤北)和阳江(粤西)适龄采脂的湿加松人工林内进行硫酸钾(K2SO4)、苯甲酸化合物(BA)和乙烯利(CEPA)3种不同种类增脂剂试验,对3个地点处理与对照组的湿加松脂量、胸径进行每木测量,分析每种增脂剂的增率以及不同处理下脂量与胸径的相关关系;收集松脂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松脂单萜成分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相对含量。结果: 1) 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钾、苯甲酸混合物和乙烯利增脂剂的增效果显著,乙烯利增率最稳定、硫酸钾次之、苯甲酸混合物最差;不同地点间相比,海丰施用增脂剂的增效果最好、阳江次之、始兴最差;2) 湿加松脂量与1.7 m处树径呈正相关,对于海丰和阳江湿加松人工林,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施用何种增脂剂均能提高脂量与1.7 m处树径的相关系数,对于始兴湿加松人工林,相关系数则下降;3) 与对照组相比,施用增脂剂不会改变湿加松松脂单萜主要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但增脂剂处理会生少量α-松油醇;不同地点湿加松人工林中,个别松脂单萜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β-水芹烯和β-月桂烯,海丰的样品中检测不出蒈烯。结论: 广东地区湿加松人工林施用乙烯利、硫酸钾或苯甲酸混合物增脂剂,可在保证松脂质量的前提下增加量,虽然乙烯利松脂增效果最稳定,但因其原料成本高于硫酸钾,且增效果只在部分地点略高于硫酸钾,故综合考虑认为硫酸钾是广东地区湿加松人工林最适宜的增脂剂。合理施用增脂剂可以激发湿加松的脂潜力,且不会对湿加松松脂的单萜成分及含量比例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23.
高效产氢发酵细菌在不同气相条件下产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明  任南琪  王爱杰  马放 《中国沼气》2002,20(2):3-7,23
气相条件是影响高效氢细菌氢能力的重要生态因子之。间歇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的氧分子是抑制高效氢细菌-B49生长发酵的直接原因,二氧化碳也对B49的发酵生很大的抑制作用,而以氮气和氩气为气相能使B49发挥较高的氢能力,氮气很可能对B49的发酵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24.
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水洼村果农段关印,2003年新建长富6号红富士果园5亩,经过精细的修剪和科学的施肥,园貌整齐,枝叶旺盛。去年全园套袋60000只,且80#果占到85%。果1.25万千克,收入5.7万元:今年套袋82000只。目前树势稳建,叶绿枝旺,又是一个丰年。  相似文献   
925.
四川省彭山县采用避雨控栽培红提葡萄,很好地控制住了病虫害,生出符合商品要求的优质果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完善了一套避雨实施建设、枝蔓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的避雨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26.
采用“V”字形下降式采脂法,割脂频率为1 d 1次。设置不同侧沟深度(伤及木质部2~3 mm和仅伤及韧皮部)和不同刺激剂(刺激剂D和刺激剂J)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侧沟深度对脂量和树脂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侧沟深度处理下,刺激剂D和刺激剂J处理能显著增加脂量,尤其是刺激剂J对仅伤及韧皮部的处理增脂效果最佳,增脂率达27%;添加刺激剂均能显著促进新生树脂道数量的增加,增长率在257%~398%;添加刺激剂处理能促进树脂道数量增加,但单个树脂道面积会减小。  相似文献   
927.
通过5年的径流小区的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油茶林不同水保措施的沙特征。研究表明:流降雨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与自然降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表明降雨的季节动态是流降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前埂后沟模式有最小的少量和径流系数,其次为内斜式模式,正常小平台则最大;不同水保措施采用梯壁植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沙量。前埂后沟和梯壁植草的水保措施适宜在红壤侵蚀区油植种植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928.
为探究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在黄土沟壑区对沟道边坡沙和土壤的影响,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野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模拟降雨试验中,设计3个雨强,测定植物纤维毯的径流量和沙量;在野外小区监测中,通过测定土壤物理及化学指标,评价植物纤维毯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在降雨强度为30 mm·h^-1、70 mm·h^-1和120 mm·h^-1时均能有效地抑制径流沙,平均减流效益为63.33%,平均减沙效益为84.16%,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均在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最高。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抑制径流沙的效果受降雨强度影响,随着降雨强度不断增加,植物纤维毯边坡的径流量和沙量不断增加,减流、减沙效益不同程度降低,平均径流量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3.71 L增加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4.22 L,平均沙量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10.99 g增加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66.72 g;平均减流效益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72.13%降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47.76%,平均减沙效益由降雨强度为30 mm·h^-1时的88.77%降到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的79.95%。植物纤维毯护坡措施可改良坡面表层土壤,植物纤维毯坡面表层土壤的土壤含水量和总孔隙度较裸坡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5.70%,总孔隙度平均提高13.07%,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也显著提升,全氮含量平均是裸坡的1.88倍,有机质含量平均是裸坡的2.22倍。植物纤维毯能够有效降低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边坡土壤侵蚀,减少流,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沙效益优于减流效益。  相似文献   
929.
930.
为探明西藏麦类作物中真菌毒素污染程度及毒真菌种类与分布,以青稞、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中多种毒素进行分析,并对毒素污染阳性样品进行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2018年毒素总检出率为20.13%;杂色曲霉毒素检出率最高,为10.74%;OTA超标率最高,为3.36%;小麦的毒素检出率和超标率都高于青稞,二者的污染毒素种类以OTA、ZEN、ST为主。西藏高原42份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作物籽粒中共分离到199份真菌,分属23属67种真菌,青霉属为优势属,曲霉属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